长庄二三事
长庄二三事
作者:杨兆成
斗转星移,弹指一挥间,笔者离开挚爱的第二教育故乡——长庄,已25个年头了。打开记忆的闸门,在长庄乡(现合并为吴窑镇)教育战线履职的近千个日月星辰,那时那人那事,亲身亲历亲为,仿佛就浮现在眼前目下。
揭开1997年尘封的日历,当年秋季开学刚步入正轨,如皋教育局一纸调令,将笔者从原桃园乡教委办调至长庄乡就任教办主任兼长庄初中校长,两个岗位一肩挑。当时,鄙人曾想,这是上级党组织对我的信任和希望,也是对我今后工作的一个考验和磨练。长庄乡原是文人荟萃的教育之乡,又是一个人际关系复杂和教育硬环境较差的大乡,时移世易,笔者上靠领导,下靠师生员工和广大人民群众,定能使长庄重拾往日教育名乡之风貌。
现将在长庄从职期间,撷取二三事,作为晚年退休生活的聊慰。
那是1997年秋、冬之交季节吧!长庄幼儿园要扩容,面临园地、园舍严重不足之窘境,燃眉之急的是要新建一幢近5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就是征地问题久拖不决,经过调研和与乡、村、组干部沟通,主要是一个姓范的农户把持不交地,经过先前多人多次踏槛工作,收效甚微。笔者作为初来乍到的“新官”,解决这一难题,乃是份内之事,于是从排查摸底入手,找出问题症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主动昼夜上门去园西隔壁一户姓范的人家,做过细的思想工作,讲解人民教育人民办的道理。从与范某某老人交谈过程中,方知他是一位抗美援朝的老兵,是国家的一等功臣。他有什么具体问题,在政策和能力范围内应优先解决。后来得知他二儿媳在异乡小学代课,又听说幼儿园少教师,她想回来任教。于是,笔者及时与有关领导和有关方面联系,决定将范某某儿媳聘用为幼儿教师,并对范某某家责任田里的青苗费、种子费、肥料费一一补偿到位。
其间,笔者还专程奔赴如皋教育局基建科,请来丁某某领导下乡登门,做好该农户的思想巩固工作,并建议乡、村、组有关部门在重大节日要上门慰问这一有功之臣。在多措并举下,幼儿园征地建楼一事落下帷幕。后来,当幼教大楼落成之际,范某某老人家还送来锦旗和鞭炮参加庆贺。此事,流传民间许久。
那是1998年春夏交接季节吧,在农村学校普遍实现“一天两有”的基础上,要向校准化校园努力,首先是校地要达标。长庄乡几乎所有中、小学(含幼儿园)生均用地或多或少存在不足问题。在市教育局指导下,经过乡党委及有关村、组干部上下合力,用足政策、用足感情,先后几乎所有中小学(含幼儿园)用地基本达标。乡政府及村、组、学校和农户三方合同并保存长期性、有效性。在学校征地扩容问题上,笔者自始至终参与了凤毛中心小学后扩工程。教委办和凤毛小学同住一个校园。学校生源足,教学用房紧,操场和百米跑道长期未能解决。该学校西边是商店加农户,东边是农户,南边是长庄公路,北边是农户责任田、祖坟和高大树木。学校要征地,唯一办法是北扩。要解决百米跑道,要拆迁两个住户楼房和平房。笔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做在手里。笔者早晚跑政府,找分管领导,跑村、组干部,找关键人物,跑有关农户,找当家之人。从讲道理、讲传统开始,宣传兴教办学,人民教育人民办的道理。笔者配合学校领导和有关老师找关系人和关键人,做过细工作,并讲明政策要领,可谓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真是说破了嘴唇,磨破了鞋底,昼夜奋战,综合施策,终于,2个多月的连续作战,凤毛小学的后扩用地断然解决。校园两侧的两个商户也拆掉了房舍,大约一次性租用土地近十亩多,使办学条件在操场用地上,基本上达到了上级要求。这一老大难问题曾为全乡各类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树立了标杆。
那是1999年秋、夏之交季节吧。当时市局顺应时代潮流,要大搞勤工俭学,提倡合规合法开设校办商店,向学校交纳一定的利润,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当时长庄初中已有签订合同的小商店在合法经营,一时间得到师生赞许。可是半路上来了个“程咬金”。他是一只手残疾的马某某高级教师,人们俗称“马高级”。他在学校不服从后勤管理,擅自采买商品、独自经营,甚至将货车在课间推到教室门前叫卖,严重影响教学秩序和育人环境。学校常务校长毛某某多次汇报,多方施策无果。笔者作为法人校长,孰能不管?在多次找其谈心教育的基础上,效果仍不佳。笔者开动脑筋,多方求援,最终,背地里邀请磨头工商所、长庄派出所、长庄卫生所及有关领导,突然袭击进驻校园,现场办公。因为马某某无证经营、扰乱教学秩序、不合卫生条件等,工商部门要当场取缔并没收商品等经济处罚。当下,校方领导又出面讲情,要求马某某下不为例,改邪归正。恳请有关职能部门教育为主,惩戒为辅,使得马某某拱手作揖表示感谢。从此,校园环境得到进一步净化。后来笔者对马某某家中无住房,学校主动提供宿舍。当年寒假中,儿子要办喜事,将厨房一切用具借给他,并提前送上一份贺礼。后来听说马某某逢人就说:“杨校长真是个好人啊!他做事我服气!”
以上只是工作中的点滴回眸,短短三年光阴,深悟长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长庄的教育后劲无穷。长庄是笔者终身难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