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秀才巷循迹

季健3年前 (2022-04-08)散文随笔3710

秀才巷循迹

刘关碧

踩着起起伏伏的古石板路,扣响一扇扇写满故事的木门,内心莫名的激动,如同遇见从未奢望能够遇见的故人。这弯曲悠长窄窄的小路,宁静得让人心痛。远处穿街而来的风如同异族的歌者,呜呜地来,轻轻捋过我的发丝,就从从容容地跑去,从头顶上从指缝间从墙角跟的小草里从石板路的青苔上,带着些温润,带着沉寂已久的老墙泥的气息远去……

 寻风望去。老井!如皋白蒲秀才巷的老井!从周围湿湿的水渍可以判断出,刚刚有人在这里汲水。面对老井,我陷入深思:就是这样普普通通的井,井下平平常常的水,养育了这一方人民?那一个个秀才就是从这里走出,带着家乡的希望温热了家乡的井水,手不停挥泼墨成章,鋪就了自己的前程也光耀了故乡的美名?

   我想寻找些历史痕迹一睹秀才们的丰采参悟为学之道。太阳将老街一半的房屋的影子斜映在另一半的墙上,或圆顶或方顶,那参差的房檐屋瓦间的封口都可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突然间,对面没有了影子,太阳却亮亮地照着,地面也被太阳照得发白。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必将“柳暗花明又一村”。果然,又前行十多米,另一条贯穿南北的老街就在眼前。我恍然大悟,这墙上的影子竟然是先贤给我的路标,令人好不感激!真想高声赞美,又恐影响老街的静谧,脚步慢了轻了。我静静地在历史的长廊细细地观赏,恭敬地聆听来自远古的述说。

  眼前是另一个天地,有面店有布店有首饰店,但都大门紧闭,只有一家药店引起我的兴趣。两层楼,在这条清一色平房里真是鹤立鸡群,足见当年的地位。

  虽然大门紧闭,从开间的宽度来目测,比邻居大四倍有余,还有阳台,都装有玻璃窗,保证了室内采光。当年坐堂医生一定很辛苦,一时忙不过来了,病者可以在阳台上休息,看看过往的行人,听听街上的叫卖,暂时减轻病痛。这样细致入微的关怀,只有医者父母心才有这般情怀!善良,沟通心灵的桥梁;善良,驱走缠身的疾病;善良,在老街坊之间口口相传,用行动镌刻乡镇医疗的传说。看吧,那一块又一块整齐的木板,稳固了阳台也定格了那个瞬间。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木板硬且直,赠与医馆用兮。我想,那挥动铁锤钉钉子的壮士,对铜板的兴趣也会在这木材的清香里净化,做一个自愿者吧。

街道尽头的两层楼房,门上贴着对联:武陵世泽,吴郡家声。这是一家私塾,门面很小,门前是一条十米左右的小道直通邻居后门,所以这里除了一条小道通往外面的世界,没有别的进出口,但特别干净。我想,当年这位私塾先生选择在这里传道授业解惑,一是因为交通不便,只要大门关起来,就隔断了闹市的纷扰,不必担心孩子们因顽劣而偷偷出去;二来自己也能够挑灯夜读取功名,不必顾虑叨扰了街坊邻居。

秀才巷南北走向,长二百多米,宽三米,长巷两侧深院内多为书香门第。今天,站在这里,街头巷尾莘莘学子黎明即起,书声琅琅、手不释卷、笔耕不辍的盛况恍如眼前。

自东晋迄今1500多年,这里人口不断繁衍,人们聚族而居群英荟萃。自唐宋开科取仕以来,这里的子弟或历试夺冠,或连举魁榜,当时就有“童如文风莫盛于蒲”的传奇。

遥想当时几年一试的考生队伍如何浩浩荡荡;一旦中科,锣鼓喧天观者如云何等荣光灼灼!他们踏着乱石铺就的长巷走出去,走出了诗人走出了学者走出了达官贵人。“仅仅明清两朝脱颖而出的就有进士12人、举人56人、贡生185人、议叙278人、应例86人,在全国近二十个省市33府24州106县中任职。其中京官32人、省官8人、州官31人、府官28人。”读着这些准确的数字,不由得对这老街对私塾老师对全力培养子嗣的白蒲镇人民对意气风发的学子油然而生敬意。

一块块承载历史记录秀才人生的老砖,虽然失却了当年的风貌,历经沧桑,洗尽铅华,但无论是完整的还是斑驳的,每一块砖都记得秀才成长的点点滴滴。多年风雨的侵蚀,模糊了盛世的光彩模糊了当时的记忆,但流年之水洗涤之后积淀下的灵魂却深深地留在这里,不会随风飘散,即使化为尘土也终究是落在脚下的土地上溶在水里渗进一口又一口井里,融进人们的身体,成为一种精神一种信念——爱己及人,登高致远。

一个秀才一本书,一条老街一个梦。那横着竖着的砌砖线条如同一张网,将辉煌的过去封存,留待有缘人前来翻阅和感悟……

出了秀才巷的大门,对面就是现代化的乡镇。回望老街老井,希望人们记得生命的来处,希望秀才巷的精神继承传扬……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177.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那时的陀螺

那时的陀螺

那时的陀螺刘正林小的时候,我很喜爱陀螺。初时,缠住父亲,削了个粗糙的陀螺,我连蹦带跳,挨家挨户找小伙伴们炫耀了好半天。后来,条件改善,我“忍饥挨饿”,积攒了好些天的馒头干,在学校门口小贩那里换了个精美的陀螺。同学们喜欢带陀螺到学校,下课铃一...

最美的姿势

最美的姿势

最美的姿势朱丁一宁        绵白的雪色映着清朗的晨曦,淡淡香甜的糕香伴皮线咖啡的垃址声。这些平凡的物和人啊,汇集点点的心灵之光,演绎着最美的姿势! &nb...

回娘家

回娘家

回娘家曹继红正月初二,回娘家。这是老家传统的年俗,是出嫁前妈妈的叮嘱。女人这辈子亏欠的就是娘家,嫁人后,就不在妈妈家过年了,大年初一,按照习俗,是要在婆家的,初二则是嫁出去的姑娘收拾收拾回娘家的日子,也是丈母娘迎接女婿的日子。结婚20多年了...

竹园梦忆

竹园梦忆

       梦里总有一片竹园,是那样真实的存在着,醒了却不知所去。但我知道她是真实的,只是随着岁月的变迁,随着家乡的经济快速发展被“大浪淘沙”了。她陪我度过了清贫而快乐的童年时光。  &n...

南北双园之恋

南北双园之恋

南北双园之恋 妩 媚北京的秋天,来得特别清,来得静,早晚很冷,一夜之间这个城市老少,年轻人都戴上了帽子,网球帽、鸭舌帽,船形帽、无檐软帽、大檐帽,满街都是各种各样的帽子。北方的风有些刺骨,稍不注意,就会着凉头疼。秋天的北京,你能看...

榆 树

榆 树

榆 树陈光瑞当春姑娘潇潇洒洒、悄无声息地把绿色的生命注入人间,桃花还含苞未放,迎春花零星地露出点笑容,而榆树却已经繁花满枝了。远远望去,榆树像一把撑开的绿色的大伞,努力地吸取阳光,为下面的人们遮风挡雨。走近细看,它的花小巧玲珑,如同一粒粒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