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十)】卢庄旧事——陈中锋
卢 庄 旧 事
○陈中锋
(......接上集)
19
果不其然,晚间有几个“中山装”就进了卢宅的门。胡叔他知道这些人为什么来,他点头哈腰,装聋作哑,曲意迎奉。那些人并不买账,一改平时与胡叔酒肉相交时的谦和,蛮横地一味追问文秀的去向。
胡叔知道不能讲,只作无知无奈之状。气氛有些不妙,对方的枪都拔出来了。
这时,吉生带着几个卫兵进了门。见到这里剑拔驽张的情形,很是不悦,他身后的那几个人将枪口抬了起来。
“中山装”中那个为首的人态度立马软了下来,在吉生的耳边讲了好一阵,胡叔知道,他大概是在讲文秀的情况。吉生显得很沉着,最后拿出了一个小本子晃了晃,递了过去,对方翻看后,果然有了效果。
“误会,误会。”那几人连连道歉悻悻地走了。
20
文秀前脚走,吉生却后脚到了。而且正好解了胡叔的围,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也许这是苍天的巧安排。
对文秀的事吉生并未多问,好像刚才的事没发生过一般。反而将两个弟弟拢在一起,有说有笑,很是亲热。
这次,吉生仍然是营长,部队刚调防在海陵。
晚上吉生叫来胡叔。他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次回来是为了完婚。
一谈这事,胡叔很是兴奋。
吉生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准媳妇,那是父母健在时于吉生总角之年就为他定的亲,女方是相隔七八十里外的朱家庄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
吉生每年春节都要去那里拜年,早些年,两小无猜还能见上面,甚至在一起玩耍,后来连见面也难了。近些年两家已只是礼尚往来,一切由家人走动,而且也似乎成了维系婚约的形式。
第二天,胡叔就匆匆回了西乡卢庄,将这个消息传给了隆生,举家上下马上欢天喜地的忙碌起来。
朱庄那边亦是积极响应,三天之后就是百年秦晋之喜。
新娘子叫朱瑞,名字是由教了她八年的私垫老先生起的,乃是祥瑞之意。
朱瑞的娘家在朱庄一带是第一大户,她父亲在年轻的时候与卢大先生交好,一起结伴去过京城,在外游历两三个月才还乡。在路上他们就相约,日后要做儿女亲家。后来真的就如了愿。
卢大先生在世时,两家来往密切,已然将他们的婚事提上议事日程,只是卢大先生死得突然,大事就被搁了下来。
吉生一走就是几年,朱瑞已经二十有五,早就过了豆蔻年纪。前面一段时间,朱瑞父亲有些悔意,怪吉生离家出走,毫不顾及朱家和女儿的感受,更是怕误了宝贝女儿的前程。
朱瑞却反过来劝慰父亲,说吉生一定会回来娶她。朱家上下的人都是将信将疑。其实这几年朱瑞在待嫁之中,回首孩提时与吉生相见,她认准吉生不是那种寡情无义之人。
卢家的人来提亲,让朱瑞父母大喜过望,回过神后,马上开始操办女儿的婚嫁大事。他们也不拘三姑六媒的旧制,与卢家约好第二天就来娶亲。朱家是早就将朱瑞的嫁妆预备好的,生活用品,绫缕绸缎,金银首饰,传世璞玉,如此等等,一应俱全。
那天卢家来接人时,朱家的嫁女大小事宜都已安排妥当,吉生在二老面前行了大礼,便欢天喜地地抬着朱瑞回了卢庄。
轿子刚是到村口,只见接亲的人如潮水一般,鼓乐齐鸣,鞭炮阵阵,卢庄人好似过年一般迎接大少奶奶的到来。
揭开盖头,吉生才发现新娘与儿时已成天壤之别,朱瑞已出落得如花似玉,清秀如梅,美目昐兮。
大婚之夜,温柔之乡,他们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免不了甜言蜜语,信誓旦旦。其间,新娘有些嗔怪吉生一走就是几年,音信全无,让她差点在剪不断的相思理不清的无边惆怅中沉沦。
新婚第三天,吉生便辞家归队。朱瑞问他何时回转,他说,日寇猖狂,国难当头,部队要开往前线,不知道归期。
如此,朱瑞便不再追问,朱瑞虽然在娘家时被养在深闺,却受教于旧学,深知精忠报国要比儿女情长要更为重要。她心中喜忧参半。喜的是郎君是血性男儿,许身报国,而又不忘婚约,忠孝两全,忧的是他此去定是征战沙场,枪林弹雨,前程凶险,归期难测。
未完待续......
作者:陈中锋 编辑:陈蓓蓓
(作者简介:陈中锋,男,1962年9月出生,江苏如皋人。先后在如皋市教育系统工作近十年,任语文教师、完中副校长。在南通市崇川区党政机关先后任党校校长、组织部副部长,机关工委书记,发改委主任,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常委副区长,常务副区长,崇川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区委副书记,区人大主任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