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天地 > 正文内容

【小说连载(二)】书香故人来——吴亚芸

季健2年前 (2023-02-02)小说天地3209

书香故人来


作者 吴亚芸


......接上集)



第二章  

九岁那年的春天,搬来一家邻居。听说这家的主人是在上海做生意狠发了一笔的暴发户。这家的人口也相当复杂,一个老爷以外,有一个大太太,两个姨太太,一个与我同龄的儿子暄,一个寡居在家的女儿,另有一大群佣人。女儿是大太太所生,比那二姨太、三姨太年岁都要大些,为人处事很是干净练达,就在娘家替她那成天抽大烟的父亲里外照应着。时日不长,合家上下竟是这寡居在家的女儿最有威信。但她对那同父异母、小她二十岁的弟弟却疼爱有加。因为父亲的宠,姐姐的疼,这唯一的男孩更是飞扬跋扈、调皮任性得不可一世了。

记得初见暄是一个夏天的傍晚,晚霞如火,把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金色,我倚在后院门边,透过和隔壁相连的镂空花墙,可以望见邻家那架葡萄已经紫嘟嘟成熟了不少,不觉就咽下嘴里泌出的口水。吃吃地两声笑声突地传来,我不由一惊,才发现茂盛藤架边的槐树树杈上,悬坐着个和我差不大的男孩子,有一张俊逸非凡的脸,斜飞入鬓的长眉下一双狭长深邃的黑眸晶亮得出奇,直挺的鼻梁,轻抿的薄唇,此刻正兴致勃勃盯着我。我不由羞红了一张脸,又有些恼,转了头就欲走。“等等“,男孩喊住我,随后几下翻转,人已从树上探身到葡萄架下,摘下两串紫玛瑙般葡萄隔墙递来。我看着男孩促狭的笑脸,犹豫了一下,自尊心还是占了上风,又悄悄咽下一口口水,毅然决然转身走了

 

因为年龄的关系,那男孩很快便加入了我和苇的阵营嬉闹欢笑在一起了。暄虽然在家里志得意满,但在我们的小圈子里,却不得不收敛。因为苇大我们岁,且他生性沉稳果断,无形中就成了我们的中心。我与暄时而吵嘴、打架,时而又和好如初。但与苇就不一样了,他总是那么宽厚温柔,呵护娇宠着我,我可以对他哭、对他笑,也可以对他撒娇发脾气。

时光飞逝,又是一年端午时节,当奶妈又端来各色香包时,我惴惴不安地偷瞄着苇,因为中间夹杂着那个最丑的桃形香包正是我的作品,藕色的绸面上歪歪扭扭地绣着碧色莲叶图,就想着要不要先下手为强,把那个香袋先藏起。苇稍稍愣了一下,随即哑然失笑,然而那手却毫不犹豫地越过各色精美香包,拿起了最丑的那个。看到苇珍惜无比把香包挂到腰侧,我不禁捂额叹息,暗道糟糕。

“雅儿,苇,快来,前面溪里的赛龙舟已经开始了!”人未到,暄那变声期粗哑晦涩的声音却先传来。“真难听,什么时候跑来的大公鸭”,我撇着嘴,乘机不忘打击一下他,暗报了上次输棋之仇。“哈哈,这么丑的香包,苇,真亏了你,这个还能带身上?”暄发现了新大陆似地,发出更难听的鼓噪声。“难听死了,几百只鸭子来了”,我边跺脚边恨声道。“哦,我明白了,莫非是某人所做的?”暄做恍然大悟状,随即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我羞恼不已,红着脸就要去夺那香包,哪变故突生,暄那个狡猾的,却眼疾手快,已经一把夺过来。“喂,不可以,快给我”。苇急声高呼着。暄一个疾步窜了出去,苇急追过去,我再次跺脚叹息

那天后来,当香包再次回到苇手上时,发现他的额上已肿了一个包,而暄的下巴也青紫了一块。那件事件的直接后遗症就是我所做的那些手工总能被两人所争夺。后来发现我写的小诗,偶尔的涂鸦之作很受欢迎,倒大大鼓励了我的信心。

父亲的书斋每逢收藏到好的珍品善本总要兴奋几天。这一日又偶得一幅清初的《月下品茗图》,父亲特地邀请好友茶人刘伯伯一起来品玩鉴赏。刘伯伯家几代经营茶庄,为人儒雅温文,对传统文化很有造诣。我也在刘伯伯的指导下,修习了些行茶布席之技。

栀子石榴花开正好,白的圣洁,红的热烈,取小口黑陶瓶,插上两枝,满满都是乡野之气。

刘伯伯携来最好的碧罗春,我在一边备好清泉炭炉,候水煎茶,父亲拿来珍藏的绿釉杯,水开温壶,缓注水,看青翠的茶叶在水中沉浮舒展,顿时一股鲜醇甘香扑面而来,轻呷一口,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那夜的月色很好,栀子花散发出脉脉香气,诵读着古人留下的茶诗,更是令人发思古幽情 ,不知今夕何夕。明代徐渭曾说:“茶宜精舍,云林竹灶,幽人雅士,寒宵兀坐,松月下,花鸟间,清泉白石,绿鲜苍苔,素手汲泉,红妆扫雪,船头吹火,竹里双烟……”闲对茶经忆古人,此情此景,当时只道是寻常。

苇念了中学以后,在一位国文老师影响下,突然对社会改良运动产生兴趣,然后参加了一项田野调查项目。出于兴奋和好奇,我和暄也加入了苇的田野调查小分队,因为李妈妈的家就在附近的乡村。就以家为据点,把附近的村庄作为采访样本,进行访问调研。

李妈妈家风景秀美,翠竹环绕,杨柳依依,村前小池塘里,鸭鹅戏水,老宅古井,典型的江南村落。三人小分队,既有协作也有分工,我们对当地的人口分布,卫生教育状况,生产经营模式都进行了细致的访谈调研,并一一整理记录。对生产资料的调研结果令我们深深忧虑,在这里,90%的农民都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能拥有耕牛,桑林,水车碾房的村民也是极少,文教卫生上更是不容乐观,村民中受教育程度极其低下,大多为文盲,恪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农经营模式。看似恬静安宁的乡村,却已是千疮百孔,隐患重重。

 

 

第三章 

枯燥的调查工作之余,乡村生活也有其特有的魅力打动人心。高远宁静的夏夜,扛着竹椅在河堤边乘凉,稻田里蛙鸣一片,空气里有着草木的清香,天上那璀璨的星辰与河面闪烁飞舞的萤火虫,交相辉映。晚上我睡在李妈妈家空谷仓改成房间里,门外有苇和暄搭成的露天床铺,艾草熏治下,蚊虫发出微弱低吟,皎洁月辉下,再恐怖的聊斋故事也显平常。早晨撩开他俩被露水打湿的复布蚊帐,悄悄在他们耳畔挂上两串晚饭花做成的耳坠,偷乐不已。那俩人好似还在熟睡中,苇俊秀的一张脸在晨曦中熠熠生辉,眉微微挑起,浓密的睫毛在急速抖动中,被挂上花朵的耳朵, 已迅速泛上粉红色。我暗自得意,窃笑不已。然而当我第二天醒来,对镜梳妆时,"哇",一声尖叫,惊飞了窗前桂树上的两只鹊鸟。才发现,我唇上不知何时已被画上了两敝小胡子,不由愤然咬牙。

村西的树林中有一座好大的古墓,平日浓荫蔽日显得很阴森,但正是这座古墓主人身份的考证,是我们此次调查的最大收获。

凄凄芳草中,墓前石兽已倒,墓碑也已塌陷,只残留断裂的小节,碑文模糊不清,糊满了黄泥灰尘,依稀为隶体。在我们把污泥清理干净时,根据当地的地理人文,终于可以判断出墓主人原来明后期该县的一位王姓大乡绅,还曾担任过里长。墓斜后方有盗挖痕迹,已成为黄鼠狼的巢穴。初发现古墓的兴奋,随即又被沮丧给取代。

当为期半月的田野调查结束以后,我们自我感觉都长大了一些,多了一份社会责任感。生于斯长于斯,这片土地的荣辱兴衰与我们息息相关,故土是我们最大的底气和依仗。

 

少年的苇对古籍典藏,金石铭刻很感兴趣,后来又加入了一个篆刻社,闲暇之余花了不少功夫在这上面,手上不时就会留下些伤痕,但他一直乐此不疲。14岁生日收到最珍贵的礼物就是他亲手篆刻的一枚小印章。小小一枚心型寿山石,形如蜜蜡,精致玲珑,雕刻小篆雅儿”两字,令我爱不释手。等他生日时,我回赠了一套旧书铺淘来的清人笔记,也是深得他心。

 

暄这时显出他跳脱的本性,每日精力旺盛,爱挥舞一把剑,幻想着成为挥斥方遒,快意恩仇的侠客。一段日子后又对机械及火器制造产生了兴趣。暄利用风力替农人做了一个驱鸟神器,后来对着图纸,买来零件,还能安装修理自行车和钟表。更有甚者,他家后花园的假山也被暄自制的土炸药给炸塌了一边,惹得他爹咆哮了半天。

 很快在我收藏的八宝箱里,多了暄做的两个皮影小人偶,可以连续发射的小弓弩,能镶嵌照片的怀表。

 

不久,在暄的训练下,我学会了骑单车。暄也常自告奋勇骑车带我上学,当傍晚的风拂过来,轻扬起我的衣角,夕阳的余辉,辉洒在身前踩着车轮的少年脸庞上,一切是那么的美好。

 

时光荏苒,匆匆又一年。花开花落,不知不觉中我已过了十岁的生日了。奶妈早已教导我许多关于女孩子的规矩。女孩子每月身体随着潮汐而发生的变化,也使我添了些许沉静,生出了许多心思。苇这时候已经考入了国立清华大学,全身投入到对甲骨文字的研究中,只有寒暑假才能回来。我与暄则同样进行着我们的学业。无形中,我们的小团体竟然给散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竟转瞬消逝了。那个曾与我抱滚成一团的小男孩暄,此时也已俨然是个小绅士了,少年眉目间尚有一丝稚气,但那张脸已是俊逸出尘,气质洒脱不羁,宛如一把脱销的剑,锋芒凌厉。每每看到我,暄总是远远地站住,露出一脸的微笑。而我则常常头一昂,故意不望他,待擦肩而过一段再回头偷望一眼。会看到暄还在呆呆望着我的背影,似有一脸的失落惆怅,我的心也不由有些酸涩起来。

苇的变化是最大的。身体早已脱离了孩童的单薄,出一个青年男子的雏形他身形高挑,肤色白皙,面目清朗,眉峰秀逸,眼神明亮,瞳仁黑中微褐,凝视人的时候深邃有力气质平和温润如玉。每次见到苇,我总觉得他又变了一点,而这变化是可喜的。不知不觉中苇已显现出一个青年男子的风姿俊朗,在我心中他也总是我亲爱的小苇哥哥。无论天老地荒,世事变幻人情冷暖;也无论我怎么任性调皮,骄纵叛逆,都会无限的宽容呵护,包容娇宠着我。他有时也会平静而柔和地对我说:“雅儿,你怎么好像老长不大呢?唉,真是个淘气的小姑娘呀!”

我的脸也不禁微微地有些红:是啊,为什么我身体成长了,而心却不愿长大,总要在苇面前淘气呢?细细想来,竟是我拒绝在苇面前长大啊。我心里总在暗暗害怕,一旦我长大了,我和苇之间那份和谐亲密的感情会失去这到底是怎样一种心态呢?

然而,不管怎样,成长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在心智上我也一日千里地迅速成熟起来。这当然离不开苇潜移默化的影响。父亲书房里的那些书,则早已被苇和我翻了不知多少个来回。日常的书信往来,加上苇常邮寄给我的那些新出书刊,不仅拉近了我与苇之间的距离,更使我对外面世界有了很深的了解。

1935年以来,是一个不平凡之年,一二九学生运动的蓬勃发展,激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透过了苇的书信,我知道学生们为挽救国家命运所做的种种努力。面对时局的艰难,我充满了忧患。我们这贫病交加的国家,宛如一艘破船行驶在茫茫大海上,随时有倾覆的危险。

不知不觉中,我们长大了,苇更健壮了。暄也脱胎出少年单薄的摸样,长高了,长壮了,一张脸更是俊逸出尘,声音也变得低沉悦耳,俨然是玉树临风,翩翩佳公子状。而大人们则更显沧桑了,父亲已是人到中年,愈发沉默了。奶妈眼角细细密密的鱼尾纹在日光下总是清晰可辨,而且近来总是坠入长长的沉思。

 

 未完待续......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581.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小说连载(二)】卢庄旧事——陈中锋

【小说连载(二)】卢庄旧事——陈中锋

卢  庄  旧  事○陈中锋(......接上集)3现在,二妈早已魂飞魄散,从出事到现在已有三四个时辰,她仍然蜷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目光呆板,语无伦次,举止失常。显然,她是被吓傻了...

【小说连载(三)】卢庄旧事——陈中锋

【小说连载(三)】卢庄旧事——陈中锋

卢  庄  旧  事○陈中锋(......接上集)5卢大先生的丧事办得很快,也很庄重,一切按照宗法礼仪的规程进行。出殡那天,白幡黑幔,哀乐残锣,气氛低沉哀婉。十里八乡来为他送葬的人...

【小说连载(四)】卢庄旧事——陈中锋

【小说连载(四)】卢庄旧事——陈中锋

卢  庄  旧  事○陈中锋(......接上集)7吉生十八岁了。启蒙时读过私塾,在读完《大学》和《中庸》之后,感到索然无趣,就再不愿去见那位严厉的学究先生。父亲和母亲为这事急过好...

【小说连载(十一)】卢庄旧事——陈中锋

【小说连载(十一)】卢庄旧事——陈中锋

卢  庄  旧  事○陈中锋(......接上集)21秋天,一群日本兵开进了西乡,先是开着几辆绿色的大肚摩托车在乡间闾里兜了几圈,放了几枪。有一回有两辆车转到卢庄,村东的一只大狗汪...

【小说连载(十二)】卢庄旧事——陈中锋

【小说连载(十二)】卢庄旧事——陈中锋

卢  庄  旧  事○陈中锋(......接上集)23吉生回到部队就开拔去了吴淞口,刚刚安营扎寨,日本鬼子就登了岸。他那个营奉命坚守罗店的阵地,很快就与鬼子交上了火。三天下来,他那...

【小说连载(十四)】卢庄旧事——陈中锋

【小说连载(十四)】卢庄旧事——陈中锋

卢  庄  旧  事○陈中锋(......接上集)27卢庄东北的鬼子据点又要开始重修,这次鬼子将卢庄的成年男子都抓过去日以继夜地修建。据说他们还要在去县城的中间建一条大大的篱笆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