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回忆夜校扫盲班——万元坤

季健3年前 (2023-04-10)散文随笔3203

回忆夜校扫盲班

万元坤

我的母亲叫郭萍,这是解放后户藉登记时取的名字。她出生在镇江,年轻时随父亲迁居如皋。受旧社会“重男轻女”、“女人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观念的影响,她没有上过学,求知的欲望非常强烈。       1954年,国家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扫盲运动,这一年的6月,如城镇开办了扫盲夜校。听到这个消息,母亲迫不及待的报名参加。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多苦多累,母亲从不间断。夜校办在附近的志雅楼,那里有个茶座,下午是说书先生的书场,入夜,一盏汽油灯高高挂在书场的横梁上,照得书场里通亮。一个别样的“大教室”里人坐的满满的。其中,有一些是我这样来陪学的孩子。

母亲学习认真,听老师讲课时,绝对不允许我这个“多动症”挤坐在她的身旁,而是让我自由活动,于是,我便加入了陪读的“儿童团”,常玩的游戏是捉迷藏。

老师在教台前认真的讲,母亲在小本本上认真的记,一笔一划、一撇一捺,从不马虎。经过扫盲班几个月的学习,母亲会认会写了几百个字。

要不是正赶上要去南通市一个服装店学习服装加工,母亲是不会中途停学的。

那时的我,因为母亲去了南通,一个人留在家中,每到晚上,觉得特别的不自在,心里惦记着的是那些已经与我熟识的、仍在陪读的孩子,而他们也惦记着我这个“孩子王”。于是我依然隔三差五的去到扫盲班,有时还会提前去,帮助揩黑板。一次,我遇见了锦锈街道(居委会)的书记童率仁,他知道我在京江小学己读高年级,让我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几个字,画几幅画给他看看,我写了也画了,结果让我出乎意料,他交给了我一个“小”任务,让我当起了真正的“陪读员”,在老师讲完课后,专门为几位学得差的学员当辅导。住我家隔壁的居民组长叫王兆珍,长的胖点,上课时常打呵欠,她平时对我和我家特好,我乐意当她的辅导。有时她带我回到她的家中,留我住在她家,我就在小油灯下,继续当她的辅导员。母亲从南通学艺回家后,兴奋的告诉我:多亏在夜校扫盲班学了几个月,在南通学缝纫,做栽剪打样才方便了很多。1956年,合作化高潮,母亲进了如皋服装厂,成为如皋第一代懂得使用缝纫机加工服装的女工。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678.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知味思归

知味思归

《知味思归》刘芸希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鲈鱼羹,张季鹰辞授归故里。远隔千山万水,家乡不仅是一个名词,更是嘴里反复咂摸的执着念想。莼菜鲈鱼羹,是吴中的山明水秀,是呢喃的乡音,是摇橹来去的小桥流水人家。家乡——此刻便是这唇齿间鲜美集合的所有。对...

最美的姿势

最美的姿势

最美的姿势朱丁一宁        绵白的雪色映着清朗的晨曦,淡淡香甜的糕香伴皮线咖啡的垃址声。这些平凡的物和人啊,汇集点点的心灵之光,演绎着最美的姿势! &nb...

烟火南门桥

烟火南门桥

 烟火南门桥邓兮童年记忆里的菜市场杂糅着许多的印象,有些吵闹凌乱,也有些多姿多彩。孩童时期常常被大人带着去买菜,听着里面的吆喝声、讲价声,看着各式各类的蔬菜、肉类、鱼类,只觉得新鲜好玩,未曾想过要和这个地方深深结缘。南门桥是母亲最...

冬日残荷

冬日残荷

冬日残荷陈燕盛夏是人们的赏荷时节, 因为这是荷花的鼎盛时期。一塘碧波,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其间,宛若凌波仙子。 风儿吹过, 那翩翩舞姿或妩媚, 或风情万种,袅娜婆娑,无不揽尽人间风光。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空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写尽...

​快意人生的红色佳丽

​快意人生的红色佳丽

【谨以此文献给看似普通其实并不平凡的所有女性】快意人生的红色佳丽渔樵耕夫   谢 通 去年浙江旅行,走了一个大环线,从湖州到杭州,到台州,到温州,到宁波,到绍兴,再到杭州,最后到千岛湖,名山秀水,历历...

校  魂

校 魂

校  魂郝 然一九九一年春天,年轻的我调任周村小学校长。周村小学总共二百多名学生,教职工连我算上不到十人。虽然教学条件艰苦了点,教学人手少了点,可是我很满足,精神饱满,工作起来丝毫不觉得累。顾名思义,周村小学就位于周村,座落在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