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盐米茶
笑谈盐米茶
渔樵耕夫 谢通
古代大儒孟老夫子说:“食色,性也。”民以食为天嘛,人类要延续嘛。
我国民间曾经流传这样一句话:“吃的是盐和米,说的是情与理。”
一些西方国家迎接客人的时候,就是请刚刚见面的客人,象征性地尝一点盐巴和面包。
盐和米、盐和面包,其中蕴含的都是一样的道理。进入现代社会,仅有盐和米、盐和面包,只讲情与理,显然是不够的。
我想必须把它修订为,吃的是盐米茶,说的是情理法。这样,人民大众的物质生活就会更加丰富多彩,精神生活就会更加文明科学。
盐,就是油盐酱醋,葱蒜黄酒,辣子香料,味精鸡精......
米,就是大米、面粉、小米、荞麦、豆子、燕麦、蔬菜、水果......
茶,就是绿茶、红茶、白茶、黑茶、白酒、红酒、啤酒、酒酿、咖啡、橙汁、可乐、雪碧......
吃米需要加盐。盐是百味根本。淡而无味,咸而鲜美。
做菜,那是五味调和百味香。
所谓饮食男女,饮字放在前面。诗仙李白写过:“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有人说,酒,是纵横江湖的侠客,茶,是隐逸山林的高人。
有人愿,一杯清茶品日月,半壶老酒醉人生。
再有,所谓烟火人生,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来得高雅一点,便就成了琴棋书画诗酒茶。
郑板桥推崇:“青菜白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爱好的是纯天然无公害的盐米茶小日子,追求的是粗茶淡饭的恬淡志趣。
文人雅士渴望:“读书写字种花草,观云听雨品酒茶。”欣赏的是陶渊明淡出江湖的归隐选择,品尝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真味。
所谓情,就是感情、人情、交情,亲情、爱情、友情,柔情、激情、至情。
所谓理,就是道理、公理、天理。
所谓法,就是法律、法度、法治。
用情,讲究一个真字。真水无香,真情无语。跟大象无形、大音稀声,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讲的是一个道理。
“世事通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人情。
“情到深处人孤独,爱到浓时心会痛。”这是恋情。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是至情。
甚至有人说,人类任何创造性的东西,都离不开激情。这,道出了激情与创造性劳动的微妙关系。
讲理。我们常说以理服人,不要无理取闹。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理念。
可是在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要把德国在山东的主权转让给日本。这是西方世界的强盗逻辑,哪里还讲什么道理?
有人制造了生化武器,既害人又害己,还要甩锅给热爱和平、珍视生命的中国人。这显然就是强词夺理,蛮不讲理。
因此,我们除了懂情理、讲情理、在情在理、据理力争之外,还必须拿起法律的武器,祭出法律的神威,这样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才有可能争取到本该属于我们的合法权益。
守法。首先知法、懂法,然后奉公守法,还须秉公执法。一切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
合情合理的未必合法。合情合法的未必合理。合理合法的未必合情。情理法三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就像盐米茶三者之间的关系一样微妙。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到三者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我们还是回到盐米茶吧。
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冯友兰先生,在朋友金岳霖先生过生日的时候,撰写了一副寿联赠送给他。
“何止于米,相期以茶。”
“米”,就是米寿。“茶”,就是茶寿。这是文人雅士对高寿的雅称。
“米”字拆开来,就是八十八,所以米寿为88岁。而“茶”字是在八十八上面再加上二十,茶寿就是108岁。
因此,“何止于米,相期以茶”,意思就是不仅要活到88岁,还要期待高寿108岁。
这副对联,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米用来解决温饱问题,还停留在物质生活的层面。茶可以引申为精神层面的东西,可以上升到思想文化境界提升的高度。所以,从米寿到茶寿,不仅是年岁的增长,同时还应该是从物质生活层面到精神生活层面的提高与升华。
祝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少吃盐,多吃米,品好酒,喝好茶,健康长寿,耳聪目明,心旷神怡,开明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