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笑谈盐米茶

季健3年前 (2022-02-03)散文随笔3635

笑谈盐米茶

渔樵耕夫   谢通

古代大儒孟老夫子说:“食色,性也。”民以食为天嘛,人类要延续嘛。

我国民间曾经流传这样一句话:“吃的是盐和米,说的是情与理。”

一些西方国家迎接客人的时候,就是请刚刚见面的客人,象征性地尝一点盐巴和面包。

盐和米、盐和面包,其中蕴含的都是一样的道理。进入现代社会,仅有盐和米、盐和面包,只讲情与理,显然是不够的。

我想必须把它修订为,吃的是盐米茶,说的是情理法。这样,人民大众的物质生活就会更加丰富多彩,精神生活就会更加文明科学。

盐,就是油盐酱醋,葱蒜黄酒,辣子香料,味精鸡精......

米,就是大米、面粉、小米、荞麦、豆子、燕麦、蔬菜、水果......

茶,就是绿茶、红茶、白茶、黑茶、白酒、红酒、啤酒、酒酿、咖啡、橙汁、可乐、雪碧......

吃米需要加盐。盐是百味根本。淡而无味,咸而鲜美。

做菜,那是五味调和百味香。

所谓饮食男女,饮字放在前面。诗仙李白写过:“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有人说,酒,是纵横江湖的侠客,茶,是隐逸山林的高人。

有人愿,一杯清茶品日月,半壶老酒醉人生。

再有,所谓烟火人生,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来得高雅一点,便就成了琴棋书画诗酒茶。

郑板桥推崇:“青菜白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爱好的是纯天然无公害的盐米茶小日子,追求的是粗茶淡饭的恬淡志趣。

文人雅士渴望:“读书写字种花草,观云听雨品酒茶。”欣赏的是陶渊明淡出江湖的归隐选择,品尝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真味。

所谓情,就是感情、人情、交情,亲情、爱情、友情,柔情、激情、至情。

所谓理,就是道理、公理、天理。

所谓法,就是法律、法度、法治。

用情,讲究一个真字。真水无香,真情无语。跟大象无形、大音稀声,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讲的是一个道理。

“世事通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人情。

“情到深处人孤独,爱到浓时心会痛。”这是恋情。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是至情。

甚至有人说,人类任何创造性的东西,都离不开激情。这,道出了激情与创造性劳动的微妙关系。

讲理。我们常说以理服人,不要无理取闹。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理念。

可是在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要把德国在山东的主权转让给日本。这是西方世界的强盗逻辑,哪里还讲什么道理?

有人制造了生化武器,既害人又害己,还要甩锅给热爱和平、珍视生命的中国人。这显然就是强词夺理,蛮不讲理。

因此,我们除了懂情理、讲情理、在情在理、据理力争之外,还必须拿起法律的武器,祭出法律的神威,这样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才有可能争取到本该属于我们的合法权益。

守法。首先知法、懂法,然后奉公守法,还须秉公执法。一切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

合情合理的未必合法。合情合法的未必合理。合理合法的未必合情。情理法三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就像盐米茶三者之间的关系一样微妙。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到三者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我们还是回到盐米茶吧。

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冯友兰先生,在朋友金岳霖先生过生日的时候,撰写了一副寿联赠送给他。

“何止于米,相期以茶。”

“米”,就是米寿。“茶”,就是茶寿。这是文人雅士对高寿的雅称。

“米”字拆开来,就是八十八,所以米寿为88岁。而“茶”字是在八十八上面再加上二十,茶寿就是108岁。

因此,“何止于米,相期以茶”,意思就是不仅要活到88岁,还要期待高寿108岁。

这副对联,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米用来解决温饱问题,还停留在物质生活的层面。茶可以引申为精神层面的东西,可以上升到思想文化境界提升的高度。所以,从米寿到茶寿,不仅是年岁的增长,同时还应该是从物质生活层面到精神生活层面的提高与升华。

祝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少吃盐,多吃米,品好酒,喝好茶,健康长寿,耳聪目明,心旷神怡,开明通达。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83.html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又见腊梅香

下一篇:小城春早

相关文章

带你看最美的秋天

带你看最美的秋天

带你看最美的秋天任小萍随着八月的风吹过,九月的冷雨下过,很快就进入了金秋的十月。人在窗内,望着窗外,看那日日见黄的树叶,听着手机播放器里传出的《秋日私语》的韵律,深深浅浅的入心入肺……秋高气爽!这么好的季节怎么可能不出去走走看看呢。一个人立...

空阶滴到明

空阶滴到明

空阶滴到明周小娟夜里醒来,梦中正下着连绵的雨。新事、旧事都顺着水汽爬上了心头,湿漉漉,沉甸甸。我爱雨。如若雨时,恰好独处,我总会被这雨引到灰蒙蒙里去,看那雨落在窗棂上,绿树上,水面上,滴答,滴答。小时候,我最盼的就是妈妈不那么忙,能坐下来和...

忆任储尧老先生二三事

忆任储尧老先生二三事

忆任储尧老先生二三事苏东伟微信朋友圈内看到文定雉水先生发的图片,是原先新民初中的老师们最近聚会时所摄。看着一些已经满鬓苍白的老师,已经无法与他们的名字一一对应。问及曾经的化学老师任老先生近况时,先生不无伤感地告诉我,老先生已于前年驾鹤西去!...

看戏

看戏

看  戏陈彦记得小时候,村称之为大队。父亲在邻大队做老师,我便在那儿上一年级。一次放学,父亲说要参加晚上的政治学习,让我先回去。排队刚出校门,大伙儿就像从笼子里钻出来的小鸟,叽叽喳喳,撒了欢儿向前跑。有的没有书包,夹着两本破书直往...

收藏脚印的人

收藏脚印的人

收藏脚印的人低眉 “岁月的拐弯处/林子里/有鸟鸣自花叶间飘落/一只蓬松着羽毛的青春在行走/液体的思绪/在滴落”天呢这是我十八岁时候的笔迹,谢老师今天找出来发给我……世上怎么有这样好的老师……我早就忘记,年少的自己,是什么模样。那青...

南北双园之恋

南北双园之恋

南北双园之恋 妩 媚北京的秋天,来得特别清,来得静,早晚很冷,一夜之间这个城市老少,年轻人都戴上了帽子,网球帽、鸭舌帽,船形帽、无檐软帽、大檐帽,满街都是各种各样的帽子。北方的风有些刺骨,稍不注意,就会着凉头疼。秋天的北京,你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