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我的灵魂得到了洗礼 ——读《隐居者》有感

季健2年前 (2023-09-02)散文随笔2792

 

我的灵魂得到了洗礼

——读《隐居者》有感


 作者:如皋市长江镇永平小学戴林萍


    旅美如皋籍女作家赵美萍的《隐居者》是一部描写麻风病患者的长篇纪实文学。她以细腻的笔触,深厚的情感描写了麻风病人的苦难与悲凉。书中这些病人曲折的命运,不屈的性格,善良的品质带给读者感动与震撼。


    小时候就听说过麻风病,也知道江滨麻风医院的存在。这么多年,我们早已将他们遗忘,他们离我们生活很远。谁也不会想到,在我们祖国这么强大的今天,还有一群深受麻风病伤害和影响的人。


    但他们也是幸运的,他们在政府和社会的关爱下,得以有效地治疗,生活上也得到了许多照顾。他们参加劳动,采取计分制,多劳多得,基本上自食其力。病痛的本身虽然让他们充斥了太多的沉重,甚至绝望;但他们同样拥有快乐与美好。
作家赵美萍1970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市江防乡永福村十组。她九岁丧父,为生活所迫,母亲带着她和妹妹改嫁至安徽芜湖。小学毕业后她本考上了芜湖市重点中学,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为了补贴家用,成了一名年龄最小的“采石女”。十九岁随同乡去上海打工,她先后做过饭店服务员、缝纫工、技术员、广告公司业务员等……


    她没有屈服于命运,抓住一切机会读书学习。只有小学文化的她在上海各报刊杂志发表了数十万字作品,被著名期刊《知音》杂志社聘为编辑、记者。她励志的人生经历曾被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等数十家媒体报道,被誉为打工典范、励志楷模。她是苦难中开出的一朵不屈不挠的花。

 

    读《隐居者》时,我数次流泪。赵美萍的父亲是一位麻风病患者,在治疗中因为打错针而不幸辞世。多年来,赵美萍思念父亲,连同那个麻风病患者群体,都成了她心中永远的痛。她发誓要为父亲、叔叔和父亲的病友们写一本书。

 

    她没有被童年的苦难所扼杀,也没有沉沦在童年的不幸中。她也没有怨恨那个打错针的护士。她战胜了苦难,打败了苦难。她的心中有一束温暖的光,既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别人。

 

    她创作《隐居者》,并非仅仅因为她的父亲,更是因为那些麻风病人穿越曾经的绝望和黑暗,抵达到今日的新时代。这令她感动,他们已成了她的亲人。她要借助自己的文字,给他们以慰藉、以关怀。

 

    她在书中写道:“愿把这本书当作一面映照我们隐秘内心的镜子,在我们抱怨甚至诅咒命运的不公、生活的不顺时,让我们有一个自省和惭愧的机会。”

 

 

    她骨子里的悲悯情怀,让她的写作是扎根大地、带着慈悲的书写,所以具有震撼人心的文学力量。世界以痛吻她,她却报之以歌。她以“麻二代”自居,几十年如一日的为麻风病人做公益。

 

    她每年回国都要到如皋江滨医院看望老人们,她请他们吃饺子、看电影。一个老人吃剩下的几个饺子,她毫不嫌弃的吃完,老人感动的热泪盈眶。她帮他们安装空调,今年她送给老人们的是夏凉席和空调被,这是用《隐居者》义卖书款给老人们订制的。

 

    “在苦难的深渊中,写出灿烂的花朵;在血色的黄昏中,写出人性的美。”这些麻风病患者永不放弃、顽强生存的精神极大地触动了我,他们让生命变得高大,让灵魂变得圣洁。在读书的过程中,我的灵魂也得到了洗礼。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764.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最美的姿势

最美的姿势

最美的姿势朱丁一宁        绵白的雪色映着清朗的晨曦,淡淡香甜的糕香伴皮线咖啡的垃址声。这些平凡的物和人啊,汇集点点的心灵之光,演绎着最美的姿势! &nb...

小城春早

小城春早

小城春早陈燕周末,去南门桥菜市场。去市场买菜,是近两年新增的爱好。有段时间依赖天猫超市和飞牛网,尽享足不出户送货上门的便捷的同时,也承受了每每打开袋子时抽中“谢谢惠顾”般沮丧的心情。蔫头耷脑的叶菜和莫名颜色的肉类,让人怀疑它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冬日残荷

冬日残荷

冬日残荷陈燕盛夏是人们的赏荷时节, 因为这是荷花的鼎盛时期。一塘碧波,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其间,宛若凌波仙子。 风儿吹过, 那翩翩舞姿或妩媚, 或风情万种,袅娜婆娑,无不揽尽人间风光。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空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写尽...

我和母亲拉家常

我和母亲拉家常

我和母亲拉家常 张松军 自从老家拆迁后,母亲几乎常年被三个姐姐接去赡养,一是他们已经退休,有时间陪护老人,二是因为我在家排行最小,姐姐们都体谅我们全家人,能让我们集中精力,安心工作。所以,平时我们陪伴母亲的时间并不多。&...

秀才巷循迹

秀才巷循迹

秀才巷循迹刘关碧踩着起起伏伏的古石板路,扣响一扇扇写满故事的木门,内心莫名的激动,如同遇见从未奢望能够遇见的故人。这弯曲悠长窄窄的小路,宁静得让人心痛。远处穿街而来的风如同异族的歌者,呜呜地来,轻轻捋过我的发丝,就从从容容地跑去,从头顶上从...

古镇白蒲掠影——“印象白蒲”主题征文

古镇白蒲掠影——“印象白蒲”主题征文

古镇白蒲掠影——“印象白蒲”主题征文冒建国提起白蒲,熟悉他的人一定会与闻名遐迩的白蒲茶干、白蒲黄酒等享誉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相提并论。我与白蒲真正相识相知,还得缘于我们石庄镇准备申报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镇政府周逸旋宣委及文化站张卫华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