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给生活偷点闲——陈燕

季健2年前 (2023-09-17)散文随笔3058

给生活偷点闲

作者:陈燕

周日早晨,忙好孩子们的早餐,见他们还未起床,就去楼下转转。我们的楼下正好有个人造河,一条弧形木桥把它分隔成两处景观:一处是"V"字型,一处是半圆型。河内均设置喷泉,点缀着睡莲。鱼儿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河的两岸满满的绿植,绿植间有独属于秋天的黄,一簇簇红,那是夹竹桃的坚持。喷泉每隔一分钟就喷一次。先是一根粗而直的水柱直冲而上,似蛟龙出水,随后从顶端一个转弯倾泻而下,持续循环,接着数根喷泉喷涌而出,形成密密的雨帘,再接着,周围十数根一齐迸发,仿佛被追逐着的银蛇,奔向四面八方。至此,整个喷泉就似一朵巨型的花,由内而外,渐次开放。“哗哗哗”的水声密而急,让我想起“大珠小珠落玉盘”这句话。桥的一端是一个圆形的休息台,对着不同的方向安放着几张石制椅。这里绿植环抱,哪怕是炎热的正午,都有让你蔽阴的地方。所以这里每个时间段都会有三三两两的人,带着小孩玩的,坐在这儿卖呆的。而我就属于坐在这儿卖呆的。我坐在石椅上,悠闲的看着周围的一切。早晨的阳光正好,温温柔柔的。风儿也非常凉爽,吹在身上很舒服。风中一阵阵草木的清香,那是独属于日出时草木对行人的馈赠,你只要慢下脚步,你只要用心嗅一嗅,自然满鼻清香,沁人心脾。不时有鸟儿在河两岸的树间穿越。我就这样,面对着满眼的绿和黄,看飞鸟,观喷泉,时不时关注眼前的水中有没有鱼儿游过。时常有行人从桥上通过,骑电驴的、步行的,他们都是匆匆而过。即使是学骑行的小孩子,也是在家长的陪护下,快骑而过。好像只有我是闲着的,专等着喷泉的花开,专候着鱼儿的游来,如果有鸟儿从河面上飞过,我肯定不会错过它的飞行。

来陪孙子二个多月了。陪伴也是一种羁绊,更何况我的孙子还是一个宅男,无论你怎么哄、怎么骗,他就是不出门。这让我也成了一个宅人,心里总有一种压抑的屈、憋着的慌,总想找个途径释放一下。这不,乘着孩子们还没起床,赶紧偷暇,安放一下自己。

其实人就要学会调整自己,善于偷闲。偷闲是对生命状态的一种调整,对压力的一种释放,对生活质量的一种追求。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种调整。如果我们能巧妙偷闲,学会调整自己,哪来那么多的忧郁,想不开。浮生能偷半日闲,纵使风雨也云烟。

伴着喷泉,就着凉爽的风,在一阵阵摩托压着木桥而过的杂声中码着这些文字,闲感,油然而生。相信接下来的陪伴又是愉快、轻松的。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785.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去往水边的高地

去往水边的高地

去往水边的高地 弋舟 一水韵江苏,我欲见识何处?受命书写这“水”之主题,预先的功课,将我引向了南通的如皋。如皋位于河网稠密、湖荡众多的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度每平方千米高达4千米以上,全市水乡皆属长江水系——这些,尚只是地理...

感悟年味

感悟年味

 感悟年味张玉兰岁月如流,这个年又过去九天了。总觉得现在这年味越来越淡。回想当年每进入腊月,就闻到年味了。尤其是记忆中的童年年味,比现在过年有滋有味,而且那种情景仍在眼前清晰可辨犹如昨天。可能记忆容易产生错觉也容易捉弄人。可惜的是...

神游葛仙山

神游葛仙山

神游葛仙山渔樵耕夫   谢通江西拥有许多名山。不必说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道教圣地龙虎山,风景秀丽、蜚声天下的庐山,也不必说奇峰飞天宛如蟒蛇出洞、堪与张家界天子山媲美的三清山,更有中国革命的摇篮、朱德总司令毛泽东主席率领红...

回娘家

回娘家

回娘家曹继红正月初二,回娘家。这是老家传统的年俗,是出嫁前妈妈的叮嘱。女人这辈子亏欠的就是娘家,嫁人后,就不在妈妈家过年了,大年初一,按照习俗,是要在婆家的,初二则是嫁出去的姑娘收拾收拾回娘家的日子,也是丈母娘迎接女婿的日子。结婚20多年了...

天堂一定很美

天堂一定很美

天堂一定很美张源源我想天堂一定很美,奶奶才会一去不回。我出生那年,奶奶五十二岁,我十岁那年,奶奶六十二岁,我结婚那年,奶奶七十五岁,今年是我的本命年,奶奶八十九岁。这世界那么多人,多幸运,您选我做孙女三十六载。2022年2月15日中午11:...

不睡觉的“大白”

不睡觉的“大白”

不睡觉的“大白”钱孝诚伴着“呜——”的声音,一辆大巴打破了小区的宁静。里面,一位位医护人员走了出来,羽绒服外裹着洁白的防护服,活像动画里的大白,在黎明的微光中显得格外明显。我在凌晨起夜时,这一幕映入眼帘。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疫情如同一头猛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