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如皋市石庄初中教师同题散文连载 《有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之二)

季健2年前 (2023-09-17)散文随笔3958

如皋市石庄初中教师同题散文连载 《有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之二)


有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

石庄初中  郭红军


风吹起如花般一样的流年,而你的笑容摇晃,似月光般美好,点亮我的世界……

手捧那通知书,弯弯的月亮和我的嘴角扬起同样的弧度。

我喜欢阳光,对月光谈不上有多喜爱。我爱暖洋洋的阳光透过窗子,轻柔地抚摸着桌上绿植的每一片叶子,每一缕叶脉。

书桌不大,却摆满了花草,不说万紫千红,也有五颜六色。然而,有一丛苔藓却极不和谐地依附于一个花盆上。暗绿、阴冷、毫不起眼。在它面前,其它的花花草草就如阳光般灿烂耀眼。而它,只蜷缩着,仿佛是月光,只能反射太阳的光芒。我皱了皱眉,却并未放在心上。

日子本该在对阳光的憧憬中波澜不惊地流过,可一封退稿信宛如一道晴天霹雳砸进了我的生活。那可是我认为写得最好,也是最用心的一篇习作啊……

丧气、伤心、失落郁积在一起。浇花时,又瞥见那丛苔藓,或许是觉得它像极了我,竟忍不住伸手抚摸它。它,好像长的更浓密了,嫩绿变得苍翠。纵使我从未细心呵护过它,它也毫不在意地萌新。这次,我特地给它浇了点水,虽然我知道苔藓是不会开花的——就像月亮是不会自己发光的。

定了定神,重又凝视那份退稿信,多次想要放弃心中的文学梦,但那从苔藓纤小的身影却一直在我脑海中浮现。打开信封,品读着老师的评语:“文显浮躁,华而不实,建议去华丽,留真情。"我默默品读着这句话,陷入沉思。

深夜,书房里的灯光点亮了漫漫长夜。橘黄色的灯光映在我的侧脸,温暖而又坚毅。拉开窗帘,月光无言地平铺在稿纸上,让我焦灼的心变得宁静起来。

无需多言,只一瞬,我悟出老师言语中的真谛:“文章之美不必一味追求花团锦簇,谴词造句不必都像太阳般灼热耀眼;文章之美亦可似月光,清丽脱俗,“淡极始知花更艳”。笔下生花靠的是对文字的敬畏。

无暇的月光叩击到心扉最柔软的地方。稿纸上,汲月光为墨,书写成文。

终于收到期待已久的通知书后,我捧着那从苔藓来到门外。在树下,在洁白的月光中。不知是不是斑驳的树影模糊了视线,我竟看到苔藓开花了!定睛细瞧,不,不是花,是它的孢子,如此微小,星星点点散落在绿影中,这不就是袁枚的那首诗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苔花是苔藓鲜艳绽放的笑颜,亦是点亮我世界的洁白月光。

无人问津的角落总是“鲜花”开遍。

眼中月光,心怀文学梦,从此,我的世界被照亮。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784.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手心里,文字的温暖

手心里,文字的温暖

多年前的那个阳光明媚、菜花惊艳的下午,我们在文字里相遇。 依然清晰地记得,办公室里一群同事最初读你论你的情形,那么欣喜而激动。一整个下午,你成为我们所有语文老师议论的话题。我们开玩笑地说,你就是那个蹲在地上执着捻着花生的女人,捻起了幸福的点...

那时的陀螺

那时的陀螺

那时的陀螺刘正林小的时候,我很喜爱陀螺。初时,缠住父亲,削了个粗糙的陀螺,我连蹦带跳,挨家挨户找小伙伴们炫耀了好半天。后来,条件改善,我“忍饥挨饿”,积攒了好些天的馒头干,在学校门口小贩那里换了个精美的陀螺。同学们喜欢带陀螺到学校,下课铃一...

笑谈盐米茶

笑谈盐米茶

笑谈盐米茶渔樵耕夫   谢通古代大儒孟老夫子说:“食色,性也。”民以食为天嘛,人类要延续嘛。我国民间曾经流传这样一句话:“吃的是盐和米,说的是情与理。”一些西方国家迎接客人的时候,就是请刚刚见面的客人,象征性地尝一点盐巴...

感悟年味

感悟年味

 感悟年味张玉兰岁月如流,这个年又过去九天了。总觉得现在这年味越来越淡。回想当年每进入腊月,就闻到年味了。尤其是记忆中的童年年味,比现在过年有滋有味,而且那种情景仍在眼前清晰可辨犹如昨天。可能记忆容易产生错觉也容易捉弄人。可惜的是...

回娘家

回娘家

回娘家曹继红正月初二,回娘家。这是老家传统的年俗,是出嫁前妈妈的叮嘱。女人这辈子亏欠的就是娘家,嫁人后,就不在妈妈家过年了,大年初一,按照习俗,是要在婆家的,初二则是嫁出去的姑娘收拾收拾回娘家的日子,也是丈母娘迎接女婿的日子。结婚20多年了...

听,轻雨

听,轻雨

听,轻雨徐 丹滴答,滴答,滴答......听,古屋檐下,拂风沥沥,雨声淅淅,悄然惊扰而又盈盈诉说,如清泉流水般清脆;围着伞尖旋转的雨,像个调皮的孩童,簌簌作响,那是天使在唱着动听的歌;聆听雨意,且看雨丝,树花落成溪,微雨曼妙,徐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