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韵流芳:四研山房秋日雅集
雅韵流芳:四研山房秋日雅集,一场与诗画琴音的幽会
暮秋的午后,阳光如稀释的蜜糖,流淌在古城如皋东大街“四研山房”的檐角窗棂。十一月的风带着清冽,却吹不散这一方天地间渐次升腾的温润与雅意。九日下午三点,一场以艺术之名的雅集,于此悄然启幕,将时光拉回到那个文人墨客心中向往的慢时代。

启幕:山房有清音
未时,宾客陆续而至。茶烟袅袅中,四研山房主理人黄东升先生立于堂前,一袭素衣,几句开场白,没有繁文缛节,唯有对艺术的真挚与对远道而来宾朋的感谢。他的声音平和而笃定,如同这山房的气质,沉静内敛,却自有千钧之力,为这场秋日雅集定下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基调。
对谈:艺海拾珠贝
思想的火花,在艺术家们的对谈中迸发。油画家王林松、陈蓓蓓,书画家范荣、黄东升,四位艺术家与十几位艺术爱好者们围坐一堂。他们从油彩的层叠肌理谈到水墨的淋漓气韵,从西方的形色构成聊至东方的笔墨精神。言语往来间,是技法切磋,更是心性流露。那一刻,画布与宣纸的界限消弭,唯有对“美”的纯粹追寻,在厅堂内共鸣回响,如清泉漱石,令在场者如饮醇醪。

吟咏与共创:诗意寄丹青
对谈的余韵未绝,诗歌诵读之声又起。吴庭瑶、凌燚二位老师,以清朗的嗓音,将或古或今的诗句娓娓道来。字句平仄,如珠落玉盘,在空气中荡开圈圈涟漪。诗情继而化为画意,进入“共创一幅画”的环节。艺术家们率先挥毫,围观嘉宾亦受感染,或添一笔墨,或染一抹彩。尺素之上,山水渐显,花鸟初成,不同风格在此交融,共同成就了一幅独一无二的集体记忆。这已非简单创作,而是一场以笔墨为媒介的心灵唱和。

观藏与聆琴:古韵润心田
墨迹干透,众人移步,欣赏四研山房珍藏的历代字画与主理人近作。面对前贤真迹,时间仿佛凝固,唯有与古为徒的谦卑与欣喜。而当一缕古琴音悠然响起,所有的喧嚣彻底沉淀。操琴者指尖轻抚,《高山》《流水》之曲便汩汩而出,时而空灵清越,时而深沉浑厚。琴音绕梁,与方才的诗、画、茶香融为一体,沁入每位听者的心脾。此情此景,正应了那句:“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今日,满座皆是知音。
这场秋日雅集,如同一首即兴而成的无题诗,没有严格的格律,却有着内在的韵律与精神。它让艺术从高阁走入生活,在谈笑、静观、聆听与共创中,完成了一次跨越古今的文化接力,也为初冬的城市,留下了一页馥郁芬芳的文人笔记。
(季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