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谈天说地 > 正文内容

Valen《敦煌纪行》

陈蓓蓓16小时前谈天说地2948

1敦煌纪行

Valen

纪行是描绘游历结合个人思考的文体,完成一篇纪行我想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就是个人积累,来自平时的广泛阅读。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 1博观是为学的第一步。在工作交流中有的同志一遇到知识盲区就迅速掏出手机进行检索,当然可以很快的获得答案,但是知识获取速度的提升不代表个人认知水平的提升。人工智能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便利,我们就应该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而不能在和人交

流的时候只会掏手机。我在本文中举的一些事例,即来自过往阅读的积累,对游历的体验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第二阶段是游历。家乡先贤胡瑗曾提出: “学者只守一乡,则滞于一曲,隘吝卑陋。必游四方,尽见人情物态,南北风俗,山川气象,以广其闻见,则有益于学者矣。” 2通过游历可以开阔视野,开拓心胸,增长见识,使书本知识与客观实际进行结合。第三阶段就是在动笔前需要针对游历之地阅读相关书籍。此次游历敦煌后,我就仔细阅读了樊锦诗的《我心归处是敦煌》和北大敦煌学者荣新江的《满世界寻找敦煌》,对敦煌形成进一步的认识,才敢落笔。

1 出自《华严经》,意为:理想化心性与务实化业果同时面对,理想化带动务实化,务实化又加强理想化。

2 徐建平编:《胡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0 年,第 70 页。

榆林窟的双面:祈雨的龙王与涅槃的卧佛

榆林窟开凿于唐代,洞窟形制、题材内容与艺术风格和敦煌莫高窟相近,它们同属敦煌石窟的范畴。榆林窟又名万佛峡,位于甘肃瓜州县城南 70 公里处。洞窟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直立的东西峭壁上,因河流两岸榆树成林而得名。 3在榆林窟参观的窟不多,印象较深的有两个窟,第 11 窟也叫龙王洞,主龛供奉道家龙王像,侧龛依次是道家主管风雨雷电的神祗,窟内两侧则是佛家的罗汉像。这种佛道融合的布置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此窟原为佛窟,清代当地干旱,为了祈雨对此窟进行重修,搬走主龛、侧龛的佛像,换上道家主管调控风雨的神仙,这种实用主义的信仰行为背后折射出复杂的人性特点与社会现象,古今皆然!

第 5 窟也被称为“卧佛殿”,殿内卧佛是释迦摩尼的涅槃像,长 10 余米。本窟的佛像是唐代泥塑,木质窟檐为清代重修,梁上有篇关于重修的序文,写的是清代嘉庆年间,一位姓莫的淘金客,当时身染恶疾,意外发现在峡谷下的积沙内有一尊卧佛,于是就发愿清理积沙,这位姓莫的信士经过 8 年的努力清理,终于将这尊涅槃像重现在世人面前,同时身体也痊愈了。流传下来的3 樊锦诗:《我心归处是敦煌》,译林出版社,2019 年,第 218 页。2序文宣传了“因果感应之道”的佛理。第 5 窟与第 11 窟的改造动因截然不同,莫姓信士的虔诚之心和身体力行让人肃然起敬!

在莫高窟,呼吸都是历史

进入莫高窟景区,景区会先给游客们播放一个历史纪录片《千年莫高》,出品人是樊锦诗(原敦煌研究院院长、国家勋章获得者),看完后工作人员会引导游客到旁侧的球幕影院继续观看视频《梦幻佛宫》。两部作品均制作精良,尤其是《梦幻佛宫》的立体效果给人以震撼的观感,虽然仅 20 分钟但由数百人的团队精心制作 4 年才完成,最大程度还原了洞窟内的实景细节,以球幕的形式展现给观众,在全球属首创。

两部作品看完后,所有游客搭乘景区内大巴,约一刻钟车程才正式到达莫高窟。樊锦诗曾经在采访中解释过,景区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对莫高窟进行科学保护,将球幕电影展示与实地参观相结合,让游客对莫高窟有更深的认识,又能缩短在窟内的参观时间,因为每一个人的呼吸、走动引起的灰尘都会对窟内的环境产生影响,而莫高窟内的壁画、塑像随着时间的消逝在原理上是不可逆的,所以要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对窟内环境的干预。

莫高窟分为南区和北区,南区 492 个石窟是礼佛的场所,对游人限量开放,北区 243 个石窟是僧人居住、修行、瘗埋的场所,3目前不开放,敦煌研究院对北区进行过考古发掘,出土了波斯银币、叙利亚文的《圣经》等重要的文物。 4塑像是石窟的主体,壁画在石窟中起着补充、陪衬、装饰和美化作用。敦煌石窟内的造像主要是泥塑,因均施彩绘,故称敦煌彩塑。颜料取之于天然矿石,色泽艳丽,颜色长久不变。南区石窟中的塑像很多都在清代光绪年间被修缮,清末的敦煌已不再是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整个河西走廊的繁华程度远不及汉唐盛世,工匠水平及所用材料都十分有限,所以清末的修缮属于破坏性修缮,经过修缮的塑像均失去神韵变得呆板,而未经过修缮的魏朝、隋唐塑像极精美有神韵。经统计魏隋唐塑像保持原型的有 713 尊,经过清代修缮的有 591 尊,残缺的有 69 尊,合计 1373 尊。 5此次参观的第 328 窟开凿于初唐时期,佛龛内的塑像均是唐代原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唐代的代表窟之一。佛龛左下角有缺,是 1924 年被美国探险家兰登·华尔纳盗走,除了塑像他还用特制的胶布将带壁画剥离走,当时一共有 12 副壁画被其剥离带走,现存美国哈佛艺术馆,殊为可惜。

壁上指引:从敦煌<五台山图>到佛光寺的发现

现存敦煌佛窟壁画中,往往有根据佛本生故事画成一组壁画,今日称之为经变画,每组经变画的内容是随着故事的关键情节发4 樊锦诗:《我心归处是敦煌》,译林出版社,2019 年,第 185186 页。5 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年,第 1250 页。4展而变化的。在唐五代,佛教寺院里的僧侣为了传播教义,于是采用变文形式,同时利用壁画或佛教的故事内容来讲或唱,达到僧侣们传播宗教的目的。 6除了佛经、高僧行迹题材的壁画,也有关于王朝历史和地方人物、历史等非佛经题材的壁画。参观第 61 窟时让我想起一段学术佳话,在窟内西墙上,画着一幅辉煌的《五台山图》,壁画右侧描绘了一座木构寺院“大佛光之寺”,寺院下方标注“河北道山门东南路”。

民国时期,日本学者关野贞曾断言中国无千年木构,这一观点深深刺激了中国建筑学者。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执着寻觅,他们根据第 61 窟壁画上的指引,于 1937 年 7 月 5 日,在山西省五台山发现了中国存世最早的木构建筑——佛光寺。佛光寺东大殿真实、完整地保存有木构、塑像、绘画及墨迹等多种唐代遗存,梁思成誉其为“国内古建筑之第一瑰宝”,这是民国建筑史研究最伟大的发现。1961 年 3 月 4 日,佛光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藏经洞文字遗书的价值浅释

在参观完莫高窟的归途中,有同行者向我问起:藏经洞的经卷到底有什么价值?藏经洞经卷当中关于宗教题材的绢画、纸本画等绘画作品,可以让人很直观的领略中国古代画家的艺术水平,6 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年,第 1227 页。5但对于数万卷经卷中,文字遗书的价值,如果不是平素热爱文史的人,确实是不容易了解的。

藏经洞文物展厅展板上的“藏经洞文物在中国及世界文化史上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这句话是不虚的!我想结合以往的阅读,简要说明藏经洞文字遗书对于校雠学的重大意义,同时试举两例近百年来学术史上的发现,说明文字遗书的价值所在。这些事例均是我从前读书时所记下,从未想到还会有用到的一天,着笔前凭借脑中大概的印象,将相关书和论文找出,再重读竟又略有得。

首先要介绍什么校雠学?古代书籍经过历朝历代不断地传写,在印刷术发明以后,又经过不断地刻印,有了许多不同的版本,就出现了文字、印刷、装帧等等各方面的许多差异。 7校雠的原始意义就是校勘,校雠自古以来有广狭两个界义。狭义的仅指改正流传过程中书面材料上出现的文字错误,广义的则指研究书籍的版本、校勘、目录、典藏等方面的规律问题,揭示古籍版本流变的轨迹。 8简言之,通过校雠学这样的特定手段便可鉴定今人阅读的经典是否符合或接近原稿,而年代越早的古本便越具有校雠研究的学术价值。

敦煌藏经洞保存了从公元五世纪初叶到十一世纪初叶共六百年间所写的文献,其中以佛教经典为主,也有道教、摩尼教、基督教的经典,还有经史子集四部书、官私文书。汉文写本之外,有丝绸之路上各个民族所使用的藏文、梵文、于阗文、回鹘文、7 徐有富、程千帆:《校雠广义》版本编,中华书局,2020 年,第 6 页。8 徐有富、程千帆:《校雠广义》校雠编,中华书局,2020 年,第 3 页。6粟特文等语言文字书写的文献,还有拓本、刻本、星图、云图、信封、经帙等。 9这些文字遗书保留了早期文本的原始形态,存在大量同一文献的不同抄本,为校雠提供了丰富材料,学者可通过异文对比,还原文本原貌,纠正后世传刻讹误。如现藏日本的李盛铎旧藏敦煌文书中《开元律疏议》,是《唐律疏议》在唐朝开元年间的一个抄本。 10该抄本因其年代与《唐律疏议》成书时代极为接近,对于校勘后世版本具有极高的、近乎不可替代的价值。校雠学上的价值针对的是已流传下来的经典,而藏经洞文字遗书中还发现了大量失传已久的文本,开启了近百年来的中外学术大发现,直接推动了国内外历史学各分支学科的深度研究。

敦煌遗卷与禅宗史的重写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偈句背后关于禅宗六祖慧能顿悟,接得五祖弘忍衣钵的禅宗故事为中国人所熟知。1923—1924 年胡适先生撰写《中国思想史》中有关“禅宗”部分时,发现史料中可疑处甚多,“越写疑惑越大”,等到研究六祖慧能的时候,对一个叫神会的和尚发生了极大地兴趣,但他由于材料的问题不得不暂时停笔,在胡适看来他当时所能找到的史料尤其是北宋以后的史料都是经过篡改9 荣新江:《敦煌写经》,《文史知识》,1999 年,第 6 期。10 荣新江:《满世界寻找敦煌》,中华书局,2024 年,第 156 页。78的,是不可靠的,所以“我们若要作一部禅宗信史,必须先搜求唐朝的材料”。11可惜的是在 1926 年以前中国佛教史家所能找到的神会和尚的作品仅 659 个字而已。 121926 年胡适去欧洲遍访巴黎、伦敦两地被掠夺的敦煌藏卷,发现了《神会和尚语录》《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等文书,神会的著作便递增到两万多字。胡适在他获得的“新”资料的基础上,于 1930 年出版了《神会和尚遗集》,他发现后世奉为禅宗唯一经典的《六祖坛经》,便是神会的杰作, 13神会才是中国禅宗真正的开山祖师,禅宗百分之九十的历史都是后人伪造的。胡适认为,神会及其禅学思想在中国禅宗史上的地位应该高于他的老师慧能,但是由于中国禅宗旧说,使得神会七祖的地位没有被后世禅宗界承认,其原因在于“其门下无特出的人物,而继续努力的人也非同门”,所以,“他的功劳渐渐湮没了,完全被人忘记了”。胡适站在历史真实的角度,通过对敦煌写本《神会语录》、《坛经》等资料的整理,重现神会及其禅学的历史地位。 141932 年日本收藏家石井光雄在日本再次发现《神会和尚语录》的一部,1959 年另一位日本学者入矢义高在欧洲又发现了内容一样的经卷, 15其后几年陆续有内容相似的、更为完整的文本被发现,佐证了胡适的观点。尽管今有学者同样根据这批文本11 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 5·〈神会和尚遗集〉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第 235 页。12 胡适、唐德刚:《胡适口述自传》,远流出版社,2010 年,第 284 页。13 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 5·菏泽大师神会传》,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第 228 页。14 张军:「胡适禅宗研究及其禅宗思想述评」,云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年,第 24 页。15 胡适、唐德刚:《胡适口述自传》,远流出版社,2010 年,第 292294 页。9 提出部分与胡适相左的看法,但不影响神会遗集的新发现已经改写了中国禅宗史这一基本事实。

一首“禁诗”的千年尘封与重生

“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是晚唐诗人韦庄所描写的黄巢军起义军在洛阳的暴行,作品名为《秦妇吟》,是唐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238 句,1666 字),全诗按照情节发展,可分为十二个段落,借一位逃难的妇女(秦妇)之口描述了唐末黄巢起义时的社会乱象。此诗初出之时,风靡一时,即使是在那个天下大乱的时代,依然以风一般的速度席卷了中国大地,甚至被人们制成幛子,悬于家中。后人将此诗与《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三绝”,此诗在当时就为作者带来了“秦妇吟秀才”的美名。然而,在韦庄步入仕途后,自己也成了公卿,公卿们为自己讳 16,为朝廷讳,为天下讳。最后是韦庄自讳。

17随着唐朝的覆亡,改朝换代带来的时代动荡导致从五代时期开始曾经一夜走红的长诗竞迅速地销声匿迹了,千年之间,只留下“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两句遗诗供后人悬想。

直至 1924 年,在法国巴黎的敦煌变文书目中发现了这首完整的长诗。近代学者王国维,托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教授抄寄回国。16 “避讳为中国特有之风俗,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陈垣:《史讳举例》,中华书局,2016 年,序。17 韩云波:「韦庄《秦妇吟》失传之谜新探」,唐都学刊,1993 年,第 2 期。18这首隐而复现、失而又得的诗歌驱动王国维、俞平伯、罗振玉、周云清、陈寅恪等著名学者为之校注。一时间,1930 年代的中国文史界,掀起一股“秦妇吟热”。如俞平伯所言: “不仅超出韦庄《浣花集》中所有的诗,在三唐歌行中亦为不二之作。”又被称为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长恨歌》后唐代纪事诗的第三座高峰。 

19从“伤心史”到“振兴篇” :莫高窟的当代使命

其实,学术发现的例子不胜枚举,如近代学者罗振玉等对于归义军史的研究、法国学者伯希和对《老子化胡经》的发现、日本学者矢吹庆辉对佛教派别「三阶教」的发现等等均是依靠敦煌遗书而展开的。进入莫高窟景区讲解藏经洞的小院子,院中有一石刻,是近代大学者陈寅恪所书: “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事也。”这句话很妙,不仅是吾国之伤心,更是学术之伤心!这句话也很痛,列强们劫掠的不仅是吾国的文物,更是吾国的文化!当我们流连于莫高窟的佛窟中,陶醉于古代中国的文化瑰宝时,勿忘近代中国所受之屈辱!

1990 年代,德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和英国博物馆馆长联合十七家博物馆馆长发表声明,说斯坦因、伯希和这些人是殖民主义18 周容良:「《秦妇吟》的起落及再认识」,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 年,第 3 期。19 张晓宁:「从《秦妇吟》的命运看古代文学作品经典化的影响因素」,安康学院学报,2014 年,第 26卷。10的强盗,他们抢了殖民地国家的宝藏。但是我们不为殖民主义强盗买单,我们的博物馆是世界性的博物馆,谁愿意来看,我们都好好招待,但是东西不能拿走,一件都不能拿走。 20何其可笑的逻辑!“拿走”与“归还”本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我想到青年时代语文老师教阅读理解时曾说道: “一段话中,但是这个词前面提供的所有信息,都可视为废话。”这份声明,简直可以原封不动地作为剖析虚伪修辞的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

所幸经过几代中国学者的努力,目前中国敦煌吐鲁番学界基本上把敦煌、吐鲁番、库车、和田、楼兰等地出土的古代典籍和文书,哪怕只有巴掌大小的一片,都已经调查清楚,甚至编制了目录。 212019 年 8 月 1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 “要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高科技手段,推动流散海外的敦煌遗书等文物的数字化回归,实现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共享。要引导支持各国学者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当前,除了文献的数字化回归工作有序开展之外,

敦煌壁画的数字化信息库建设和利用,同样成果丰硕。建国以来,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特别关心莫高窟的保护工作,1962 年国家财政特别困难,周恩来总理仍然批准拨巨额转款 100 万元,用于抢救敦煌莫高窟的危崖和洞窟,实施加固保护20 荣新江:《满世界寻找敦煌》,中华书局,2024 年,第 70 页。21 荣新江:《满世界寻找敦煌》,中华书局,2024 年,第 348 页。11工程。此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都实地视察过莫高窟,对于莫高窟的保护、研究与弘扬工作做过重要指示,在党和政府关心支持下,一代又一代莫高窟坚守者不断增强保护传承祖国文化遗产的自觉,在困难与挑战面前敢于担当,不懈创新,使得千年遗产重新焕发青春,敦煌文物保护事业得到不断壮大发展。

22

致敬“打不走的莫高窟人”

陈寅恪先生的‘伤心’之叹,道尽了一个时代的屈辱。然而,也正是这份‘伤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的学者和文化守护者,开始了他们长达百年的、从废墟中重建学术尊严与文化自信的征程。

今天,在敦煌研究院里有一座名为“青春”的雕塑,一位短发少女拿着草帽,身体微微前倾,意气风发,原型就是如今已是满头银发的樊锦诗。作为国家勋章的获得者,关于她的事迹报道已经很多了,我不想多做转引,我想谈一点阅读完《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的感想。樊锦诗在书中很坦诚,刚毕业实习就被分配到了敦煌,但是实习没结束就当了逃兵,“我把敦煌之行想得格外美妙,那些敦煌的图片为我勾画了一个格外美好的世外桃源。结果没想到跑到22 樊锦诗:《我心归处是敦煌》,译林出版社,2019 年,第 354371 页。12敦煌一看,除了令人震撼的石窟艺术,其他各方面都难以尽如人意。尤其是当地的生活条件,对来自北京、上海的我们而言,简直是想象不到的艰苦。” 23后来毕业分配,意外的被分到敦煌,樊的父亲为此还特地给校领导写了信,那年全国学雷锋,樊锦诗最终还是没有把信交给领导,系里也知道她的体质很差,就说北大今后还有毕业生,过三四年再把你替换出来。就这样樊锦诗再赴敦煌,在之后文革爆发,用她自己的话说“我这个人命中注定,这一辈子就交给敦煌了。”

很多人成名成家之后会将自己个人过往的历史进行美化、拔高或像韦庄那样自讳,她没有!2014 年 8 月 21 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文件一时间被许多地方的旅游部门当做“尚方宝剑”,许多省市相继提出“大景区”概念,出台相关政策,成立管委会,并赋予管委会统一管理包括文化遗产遗址和周边各个景区旅游活动的巨大权力,大力发展旅游业。当年 12月 21 日,《甘肃日报》刊登了《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大景区总体规划纲要》,其中就有“敦煌莫高窟——月牙泉”景区。“像莫高窟如此珍贵、如此脆弱的世界文化遗产,对其保护应是第一位的,必须有专门的保管机构,不应该和其他的所谓景区按一种模式、一个标准进行管理,甚至不受限制地进行旅游开发。敦煌研究院负责保管莫高窟,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23 樊锦诗:《我心归处是敦煌》,译林出版社,2019 年,第 47 页。13护法》规定的文物管理体制。明明有法律规定,却睁着眼违背国家法律,他们想干什么?”“我心里明白,《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还有一条就是党员可以向组织反映情况,反映自己的意见。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了保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向上级党组织如实反映情况和阐明自己的看法。为了不牵连研究院其他人,我决定以个人的名义给省领导写一封汇报信,明确表示旅游发展中应注意保护莫高窟。建议对世界文化遗产与其他景区加以区别,保持敦煌研究院管理莫高窟的现行体制。” 24面对上级领导要政绩,她顶着巨大压力敢于为莫高窟发声,“那段时间,我吃不好、睡不好,身体健康也出了问题。从下决心扭转局面、保住莫高窟保管的现行体制的第一天,到事情圆满解决的那段日子里,我瘦了整整十斤。” 25最终在国务院的介入下,省委领导做出了莫高窟管理权属于敦煌研究院的批示。我一直信奉人生的高光 26时刻,从来都不是功成名就的那一刻,而是在绝望中选择挑战的那一刻。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在樊锦诗之前,敦煌研究院还有两任院长,常书鸿和段文杰,书中也有关于他们的故事。在敦煌研究院的一面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 “历史是脆弱的,因为她被写在了纸上,画在了墙上;24 樊锦诗:《我心归处是敦煌》,译林出版社,2019 年,第 299303 页。25 樊锦诗:《我心归处是敦煌》,译林出版社,2019 年,第 304 页。26 高光:是指光线直接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产生的亮反射,物体表面最亮的那个点就是高光。14历史又是坚强的,因为总有一批人愿意守护历史的真实,希望她永不磨灭。”这句话说的就是七十多年来那些打不走的莫高窟人。27最后我想以《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一书中保尔·柯察金的半句话作为结语,送给自己。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27 樊锦诗:《我心归处是敦煌》,译林出版社,2019 年,第 419 页。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1037.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走,共赴乡野孩子的“农耕文化”运动会  ——新姚小学特色劳动课程行动之三

走,共赴乡野孩子的“农耕文化”运动会 ——新姚小学特色劳动课程行动之三

走,共赴乡野孩子的“农耕文化”运动会——新姚小学特色劳动课程行动之三 结合乡村资源,新姚小学把劳动教育放在首要位置,积极打造“新时代耕读文化”特色课程。“劳动最光荣、运动最健康、阅读最幸福”的课程理念,帮助学生在真动手、真创造、真...

《番号镇海军(一)》 作者:隐溪闲叟

《番号镇海军(一)》 作者:隐溪闲叟

番号镇海军(一)作者:隐溪闲叟 唐朝刘晏于大历年间完成盐税改革,为朝廷积累大量财富。‘镇海军’逢时而生,在刘晏过世不久的建中初(780年)开启了这一节度番号。耗钱财颇多的皇朝舰队开始运转,镇海军正式走上历史舞台。从此,盐铁转运使+...

《番号镇海军(二)》 作者:隐溪闲叟

《番号镇海军(二)》 作者:隐溪闲叟

番号镇海军(二)作者:隐溪闲叟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朱温篡唐称帝,建立梁朝(后梁),封钱镠为吴越王。而杨行密与朱温因清口之战成为死敌。杨行密、李克用、李茂贞等亦不认梁为正朔,仍沿用唐朝天祐年号。由此拉开五代十国序幕。欧史(欧阳...

徐洪——《雉皋先贤李渔的词曲艺术》

徐洪——《雉皋先贤李渔的词曲艺术》

雉皋先贤李渔的词曲艺术作者:徐 洪一、李渔的生平与时代背景李渔(1611-1680),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出版家。明万历三十九年生于南直隶雉皋(今江苏如皋),李渔的父亲李如松和伯父李如椿都是在如皋经营中...

徐洪——《从李渔家班到夏骏工作室:文化创新与产业化传承的范式演进》

徐洪——《从李渔家班到夏骏工作室:文化创新与产业化传承的范式演进》

从李渔家班到夏骏工作室:文化创新与产业化传承的范式演进作者:徐 洪引言: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明末清初的如皋先贤李渔(1611-1680)与当代如皋籍纪录片导演夏骏构成了一组奇特的文化对话关系。李渔家班是中国最早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