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我和母亲拉家常

季健3年前 (2022-04-02)散文随笔3720

我和母亲拉家常 

张松军

 

自从老家拆迁后,母亲几乎常年被三个姐姐接去赡养,一是他们已经退休,有时间陪护老人,二是因为我在家排行最小,姐姐们都体谅我们全家人,能让我们集中精力,安心工作。所以,平时我们陪伴母亲的时间并不多。 

去年冬月,母亲被我们早早接回家,也好让儿孙陪护左右,享受属于母亲晚年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 

母亲今年95岁,虽然年事已高,反应有些迟钝,但老人家对过去的事情记忆特别清淅。晚饭过后,我常和母亲一边看电视,一边唠嗑。 

我问:“妈,年轻时,你想过能过上今天的日子吗”? 

母亲嘴角上扬,不假思索随口而答:“根本没想到哪一天我能过上现在的幸福生活”。 

母亲沉思片刻,接着向我娓娓道来。 

“我小时候生活在乱世之中,从小受尽了恶霸地主的剥削,佃户全家人辛辛苦苦忙碌一年,秋收后田租一交,粮食所乘无几,孩子多的家庭甚至断顿,全家人挣扎在饥寒交迫的日子里”。 

母亲语音越渐沉重,她继续说:“那时就没过上一天太平日子,结伙的土匪横行乡里,抢夺财物,老百姓整日提心吊胆,东躲西藏。接下来日本鬼子侵占家园,烧杀奸淫,无恶不作,小姑娘、大媳妇成天躲在家中,惊恐万分,不敢出门,惶惶不可终日”。 

我接着问母亲:“妈,后来太平了吗”? 

母亲叹了一口气接着说:“日本鬼子被八路军赶出中国后,本想天下太平了,人们可以过上安稳的生活了,哪知国民党反动派再次挑起内战,抓壮丁,抢粮草,祸害百姓,民不聊生。幸亏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人民得解放,我们从此才过上了真正的太平日子”。 

我又问母亲:“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受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那时候大家的日子一定很难过吗吧”? 

母亲摇了摇头对我说:“记得五六十年代,刚从三年困难时期挨过来的国家,底子薄弱,经济确实困难。上到油米肉蛋,下到火柴煤油,布匹棉被,样样都离不开计划供应。那时候全家人一天三顿糁儿粥都无法保证,更别说吃鱼吃肉,穿新衣服了。我和你父亲、大姐在生产队里一年劳动到头,到年底能得到几十元钱的收入就已经很开心了。不管怎么说,过年时总得给你们姐弟每人做身新衣服,这样也有个过年的样子”。 

此时,母亲眼角湿润,嘴唇微微颤抖,她回忆说:“一年熬到头,过年煮上一大碗红烧肉,先要祭祀祖先,然后你们姐弟四人每人只能分一两块肉,剩下的还要留着招待正月里来拜年的亲戚,所以大人几乎肉汤也舍不得尝”。 

母亲顿了顿,紧皱的眉头稍稍舒展开来,她的语音也变得轻松了许多,她说:“后来农村责任田包产到户,我们家的日子就渐渐好过了。劳动强度不但没有生产队时候苦,粮食产量也高了很多,收获的稻子小麦吃不完,每年都有余粮卖给国家。后来国家免去了农业税和三粮五钱,农民的日子真的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 

母亲越说越激动,她饱经风霜的脸庞终于露出了惬意的笑容,她骄傲的说道:“苦日子过去了,哪像现在天天像过年,季季添新衣,顿顿饭菜不同样,四季水果都新鲜,我们只愁没肚子吃噢”。 

如今,我们家拆迁住进了安置小区,永远告别了“土地里刨食”,政府为失地农民办理了失地保险。母亲耄耋之年领取着政府每月1000多元的生活费、基础养老金、尊老金,母亲和其它乡邻一样,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享受着农村老年人最大的生活保障。 

每天,母亲和大伯大妈们晒晒太阳,拉拉家常,他们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新中国好,共产党好,让我们老年人过上了神仙的日子,不愁吃不愁穿,日子一天一个样”。 

祝福母亲,健康长寿!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161.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忆任储尧老先生二三事

忆任储尧老先生二三事

忆任储尧老先生二三事苏东伟微信朋友圈内看到文定雉水先生发的图片,是原先新民初中的老师们最近聚会时所摄。看着一些已经满鬓苍白的老师,已经无法与他们的名字一一对应。问及曾经的化学老师任老先生近况时,先生不无伤感地告诉我,老先生已于前年驾鹤西去!...

感悟年味

感悟年味

 感悟年味张玉兰岁月如流,这个年又过去九天了。总觉得现在这年味越来越淡。回想当年每进入腊月,就闻到年味了。尤其是记忆中的童年年味,比现在过年有滋有味,而且那种情景仍在眼前清晰可辨犹如昨天。可能记忆容易产生错觉也容易捉弄人。可惜的是...

不睡觉的“大白”

不睡觉的“大白”

不睡觉的“大白”钱孝诚伴着“呜——”的声音,一辆大巴打破了小区的宁静。里面,一位位医护人员走了出来,羽绒服外裹着洁白的防护服,活像动画里的大白,在黎明的微光中显得格外明显。我在凌晨起夜时,这一幕映入眼帘。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疫情如同一头猛兽...

万物清明

万物清明

节气|万物清明文/余慧 相比清明的细雨,我更喜欢清明的阳光;相比清明的忧伤,我更爱清明的明朗。它清亮、明媚、朗润,在清明,我们以一种轻盈的心态,向早春致敬。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如果说三月的春意最是朦胧,那么四月...

父亲和他远去的风筝

父亲和他远去的风筝

父亲和他远去的风筝邹健美在故乡,风是大自然全年馈赠给人们最好的礼物。不管是初春的东南风,还是寒冬的西北风,来了,你都要照单接受。当父亲朝着东南方向手搭凉棚,迎风微笑,眼中泛光之时,便是东南风吹起之时,这个时节,他会格外地忙碌起来。会天天念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