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妈妈的眼神——张玉兰

季健3年前 (2022-08-15)散文随笔3018

妈妈的眼神

张玉兰

我九岁时,妈妈剪花样,手把手教我学剌绣,因为妈妈也是九岁开始学剌绣,十五岁就学会了剪各种花样和刺绣工艺,并且以她的作品作为自己的事业,负责全家五口人的生活。   

记得当年妈妈天天逼着我学剌绣,但是,我不愿意以此作为自己今后的职业。因为到了我该上学的那个年龄,上学的女孩也有了,我也要求上学。可是又不敢违背家庭的意愿。这也是当年的社会风气,女孩子要坐绣房,男孩子上学读书。

从童年到少年,也许很快会在我的这种虚幻中度过,该上学了,看到别的孩子背起书包,那股兴奋劲,别提有多神气,作为我本人来说,因为当时还处于无主权的情况下,再看看妈妈那个无奈的眼神,只好将自己的希望转换为羡慕那些背着书包上学放             

     

image.png


(上图是妈妈剪的花样,我十三岁绣的枕花)

学的同龄孩子们了。于是,当时妈妈的眼神,忧虑、遗憾、期待,多于平静。很多的时候妈妈出现伤心的样子,从她的叹息中,她的眼神告诉我:生在那个封建社会的女子,确实很累,任凭女性用耗尽生命力的方式,对付一个强大的社会势力,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女人总是给男人当蚂蚁一样踩在脚下,她们拼命挣扎,可是怎么也敌不过现实。

我的童年时期,多半的时间是在“明窗净几”的绣花房里和田间度过的“可怜天下父母心”,此时的妈妈看到我在偷偷学文化时,从妈妈的眼神里,能看出她那少有的兴奋感,在他们尝到当年生活艰辛的同时,把希望寄托在儿女们的身上,也希望自己的儿女读书,能成龙、成凤。不再像他们那代人受苦受难。有了知识,才是走向新生活的最基本。因为父母都懂得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那就是:读书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传统说法影响了几代人。妈妈也心疼我,当她看到这个频频向学校张望、羡慕别的孩子背书包上学校的女儿在家(偷学了小学的1—5年级的全课程)。转眼间站在了青年入口处了,该怎么办?当妈妈蓦然回首,才发觉,女儿丢失了最宝贵的是时光。于是妈妈冲破种种阻力,又把我送进了学校。进校后,妈妈常说起古人的“悬梁刺股”读书的故事给我们听,以之鼓励我们好好学习。

今天的我们,回想曾经走过的路程,有悲也有喜,昨天努力的学习,不断的向前,只为今天的这一旅程打下基础,你拼搏了,付出了,便会有硕果。

所以我陪妈妈生活了大半辈子,她的眼神是我前行的方向盘。我们只要按照她指引的方向走,就不会有多少偏差。

当然,这是对我们几个子女而言,日常生活中,妈妈多数出现的是:那慈爱、无奈和疲惫的眼神关注这个世界。有时不知她在想什么?她常常低头凝眸,像在默默沉思着什么重大问题,一点不为我们的笑声或喊声所打动。从我们懂事之后,我认为,如果没有妈妈那威严的眼神和正能量的“家风”不会有我们的今天。有了这个“家风”就有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妈妈也识几个字,上过古学堂。相当于我们的小学生)

小的时候我好胜心很强,妈妈是我的榜样,我默默地下过决心:要像妈妈那样什么花样都会绣,什么衣服都会做、会裁剪。将来我也要跟妈妈一样善于动脑筋、灵巧、能干。谁知,待我长大后,我的思路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理想不再是坐绣房了,而是要出去上学和工作。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甚至想走遍全国万水千山。不过,这些的想法,觉得是梦想,在无法辩别真像的情况下,我把梦想告诉了妈妈。因为妈妈很有权威性(当过村妇女主任,帮助过游击队员藏身打敌人)

这时妈妈带着深不可测而又充满希望的眼神对我说了一句:“好呀,现在时代不同啦,你有这个想法好,应该这么做”我傻笑了一阵子。因为我明知这幻想是“天马行空”,但我又觉得这不是幼稚,妈妈又说:“你别呆笑呀,有决心就要有行动去努力!”

当时我想,这也不是“天马行空”,而是一种童心的向往,也许将来有一天,通过努力和追求会达到我的目标。

作为我们自己来说,伴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到了成年阶段,知识的增长以及对社会的初步了解,也慢慢懂得了一些浅易的道理,为实现自己儿时的梦想,自已做过很大的努力。希望自己能有个好前途,找个好工作。理解了妈妈的眼神:那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渐臻佳境,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洒下最美丽的那一笔色彩。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前进路上的人们机遇都是均等的。大自然因为色彩而美丽:黄、橙、红、绿、青、蓝、紫,渲染出多彩的世界;如果我们没有拼搏和开拓,哪里还有成功之说。

所以我想,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道,必须努力发挥自己的潜能而前行。在前行中,若遇到困难,一定要越过障碍挺胸前进,用心灵之剪,在这条人生之路上,裁剪出一条宽广而幸福的大道。

进了学校。经历了多少年的苦读,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参加了工作之后又想不能满足于现状,人生有学不完的东西,此时妈妈的眼神又像试卷一样在我面前晃动:“我给了你们的机会,这就要考量着你们如何实现理想和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了?”我用行动回答了妈妈:“请妈妈放心,我也懂得了自身的追求,我会去规划自己的未来,我会去追求一些切合实际的人生观,也会为此而去付出。最终交给了父母一个满意的答卷。

image.png

老家


“我们姐弟妹四个,在这座农村草房的穷家里成长、上学、工作。现在就有了:“一个是,医院主任医师兼职教授;两个是医院检验师和一个作家;一个部队军校团职干部、高级工程师。(因公牺牲)而我们的后代又更上了一层,有:部队大学,正团。有中国青年设计专家、中国青年设计领袖、书法家(中央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副院长)有钢琴家、中、奥音乐文化大使、萨尔茨堡旅游大使 。这都是从这个农村穷家走出来的后代。我们的根就是 在这里。

妈妈是我们的好老师,在那个初春的季节,九十一岁的妈妈永远离开了我们。走时没有留下离去的遗憾。她高兴地说:“我很放心,你们各人都有很好的事业,希望你们认真做好工作。”

我们也向妈妈许下过若言:“请妈妈放心,我们都向你保证过:决不会在鲜花和荆棘中迷失方向,因为时刻有你期望的眼神在关注着我们。我们并将你的教导代代往下传。事实验证了,在老一辈的精心“培植”下,现在有了成果。

亲爱的妈妈,你们辛苦了一辈子,不是没有收获,而是硕果累累。你们的汗水和泪水没有白流,我们要把你们的优良传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不许失传。


值班编辑   陈蓓蓓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422.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我的藏身之所

我的藏身之所

我的藏身之所黄赟几年前,那时候还在上大学。一位笔友在给我的一份信中说,初夏君,很喜欢你的文字,比起那些所谓的北大清华的才子才女你的文字更让我感动(好友的偏爱)。可惜你是一个不爱远行的人,不然的话许是早就写文出名了吧。我虽然自负,但是好友的话...

忆任储尧老先生二三事

忆任储尧老先生二三事

忆任储尧老先生二三事苏东伟微信朋友圈内看到文定雉水先生发的图片,是原先新民初中的老师们最近聚会时所摄。看着一些已经满鬓苍白的老师,已经无法与他们的名字一一对应。问及曾经的化学老师任老先生近况时,先生不无伤感地告诉我,老先生已于前年驾鹤西去!...

青青剃须,诠释博爱医者仁心

青青剃须,诠释博爱医者仁心

青青剃须,诠释博爱医者仁心陈曦霞这年代,有两个地方不能有家人:没有家人在医院,没有家人在监狱。道理不言而喻,但是2019年3月,我们进了医院,确切地说,是我爱人住进了医院——他发生了一起不应该的工伤事故,在拍片检查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他肾脏里...

如皋水土

如皋水土

如皋水土渔樵耕夫   谢通如皋的土壤是富硒的。如皋的土地是美丽富饶的。在如皋这片热土上,孕育了许多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这,自有历史学家、地方志专家、骚人墨客、传媒高手挥毫记载,我只能用我的一支秃笔,写下...

又见腊梅香

又见腊梅香

又 见 腊 梅 香郝晓霞又到了数九寒冬、腊梅飘香的季节。“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特别欣赏朱自清先生形容荷花香味的名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似有若无、隐隐约约;桂花的香味呢,则是甜丝丝的,有一种世俗的烟...

哈尔滨印记

哈尔滨印记

哈尔滨印记任小萍(一)吾有一女,文静、端庄。吾有一儿,憨厚、壮实。吾女是我所生。吾儿系我女婿。人说:女婿顶半子。我说:女婿就是儿!说到女婿?儿,就会想到哈尔滨。我走过大半个中国,去过许多的城市,比如高冷的拉萨、慢时光的喀什、神秘的额济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