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收麦场——吴国忠

季健2年前 (2023-05-21)散文随笔3200


收  麦  场

吴国忠


连续几天来,老伴儿在我面前唠叨,麻雀成群结队,在吃即将成熟的小麦,麦穗都被踩断了,问我斫(割)不斫?

我去麦田看了一下,还真是的,麦地上都是鸟吃剩的麦壳儿,和站立折断的麦穗,看看籽还偏嫩,刚比做冷蒸的时候稍老一点儿,秸杆还绿油油的,收枯麦子只嫌早,由于方圆几十里只有我家一分多地的小麦,若不收,不用几天就会被麻雀、燕子、小雀儿(芦苇夹夹)、等我不知名儿的鸟儿吃光(其他地方没吃食),虽然也采取了多种赶鸟方式,但不奏效,鸟儿起的比人早,你人一走,它就又飞回来了。

凭老伴儿的一己之力,是斗不过鸟儿的,老伴辛苦了半年多的庄稼,再不斫,小麦就会所剩无几,毁于一旦。两个人决定,不管老嫩,斫(割)回来,放在场上太阳晒晒,也许还能有点儿收获,“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九成收”,否则,还真的颗粒不得归仓。

前两天刚把元麦割下、打捆、收上场、打出粒、风扬、晒干、保存,按此流程办好了。虽然也是三分地不到,但都是靠原始方法,十分累人。老伴儿念及我血糖偏高,多吃元麦,少吃米对降血糖有好处,每年下决心开荒找地儿,种蔬菜之余,种了点元麦。田虽少,却是老伴对我的一份照顾,一份爱心,每天早上起床后,两个人都要在野田边上转个一两圈。一起播种,一起施肥,一起收割。田只有二分,但爱是满分。

由于田地太少,不值得用机械,就是想请人家,这么点儿地方人家也不愿意。还有一年就60岁的老伴儿,膝盖半月板有点撕裂,不敢用大力,只能一点点地慢慢按程序来,好在田块离家近,否则早就不干了。省得被人家笑话“你没得牢坐、你吃饱了撑的,田种了一辈子不曾种的够啊,还在种”。

前几天休息时刷抖音,刷到许多网红拍收油菜的视频,文案把我笑晕了,“不是怕回家没妈喊、真想一把火把它烧了,越热越要干。脸晒的像煤炭,不干于心不忍,干又干不动,干一天躺三天”、“回家不是因为喜欢种田,太阳越热越要干,干又干不动,不干又于心不忍年迈的老妈,那些偷鱼的贼呢,边上的油菜都熟了,怎么就没一起偷了去。”,“有人晒车、有人晒房咱没有,咱就晒这马上要收成的这一亩三分田,米饭它爹、粥它娘、年糕的老祖。年年说不种年年种,种了又收不动,天南海北子女回家弄,叫苦连天弄不动,想放火烧了又不敢动,农田不种怎么弄。”虽然有点玩世不恭,有戏谑的成份,也是表现孝心的一种无奈。

实际上收元麦、小麦、油菜辛苦程度是一样的。今年我家麦子面积小,必须采取原始的办法,不像大面积的麦子,只要把灌粮食的袋子、机械主的报酬拿上,就坐在那里等就行了。

麦子(元麦、小麦)割以后打捆,把大小不同的麦子手拎肩扛送到房前晒场上来。晴好天气再把麦捆上的布条解开,把麦子散开,排列成一排一排的,麦穗对麦穗,等初夏毒辣的太阳的曝晒,把麦穗晒干了,在中午太阳最毒的时候,主人戴上凉帽,拿上连枷(gai),上下翻飞,对准麦穗捶打,啪嗒啪嗒,把辅好的麦穗上的麦粒全拍下来,由于一面不一定拍的干净,还得把麦排再翻反过来,再曝晒、再拍打。就这样,几场下来,麦子是麦子、草是草,分别收拾,等把麦粒晒干,风扬干净收袋入仓,即大功告成,来年再见。收麦场虽然幸苦,但看到晒干的黄橙橙的麦堆,边在旁边帮小忙的我,也与她一样,心里是满足的。

真正的收小麦场得5月底及6月上旬,前后十几天,如果听见“麦好斫到、麦好斫到”布谷鸟叫,你还没有收割,说明你懒了迟了。它在叫“割麦种谷”,提醒人们收麦呢。

布谷鸟的传说有很多,说的是新婚的丈夫要出远门打工,出门前他对妻子说:在麦黄草枯的时候回来和她一起收麦布谷。可是麦黄了又黄、草枯了又枯,丈夫一直没有回来,妻子相思而亡;可死了也不相信丈夫会不回家,于是化成鸟,找遍千山万水,一直啼叫到死;死了还是转世为鸟继续寻找。一直这样痴情,一直这样执着,一年又一年!

我想起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夏“三夏”大忙,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大忙,收麦场如“救火场”,因为收麦场常常会与霉雨季节重合,必须在雨季间隙“三抢”(抢收、抢种和春播作物抢管),那时候大忙季节到来之前,人民公社会组织召开“公社、大队、小队”三级干部大会,一个声音喊到底,全面动员,全劳出动,必须全面打胜“三夏”“三抢”的硬仗。某年,小麦场恰逢持续阴雨四十天多天,小麦在麦穗都出芽了,后来小麦只卖了6毛2一斤,前年卖1元1角左右,损失惨重。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小学在收麦场都有放忙假的习惯,每次忙假大约放两个礼拜。学生回去帮助家里干些家务活,既锻炼了劳动能力,又培养了劳动观念,还能减轻一些家长的负担。高年级学生还可以到生产队里参加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如捡麦穗、晒麦子,按斤两计工分等。做不了工分的,就和发小们一起挑猪草、挑羊草、挑积肥草,挑草是假,真的是结伴一起做跳格子、掼小锹儿、钓骆驼等童年游戏。

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至今,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普及,家庭农场的雨后初笋,烘干设备的添置,收麦场已不再如过去的慌忙,学校也不再放忙假了。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珍惜和节约每一粒粮食。

老婆,平时我心存感激,但羞于表达,今天是5.20表白日,我想对老婆说:亲爱的,非常感谢你这么多年对家所有的付出,有了你才有我坚强的后盾,有了你才有我们幸福而又美满的家,感恩有你,老婆辛苦啦!我爱你!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699.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感悟年味

感悟年味

 感悟年味张玉兰岁月如流,这个年又过去九天了。总觉得现在这年味越来越淡。回想当年每进入腊月,就闻到年味了。尤其是记忆中的童年年味,比现在过年有滋有味,而且那种情景仍在眼前清晰可辨犹如昨天。可能记忆容易产生错觉也容易捉弄人。可惜的是...

立春

立春

立  春任小萍春节遇上立春,顿觉头顶上的太阳大了很多,风也柔和了一些。走出家门,除了看那依旧绽放着的腊梅花儿暗暗地送着芳香,就是看那结满了串串红果笑弯了腰的南天竹。关于腊梅花,有数不清的文人墨客的赞美之词,而南天竹也因它鲜红的果实...

和妈妈唠“瞎话”

和妈妈唠“瞎话”

和妈妈唠“瞎话”郭继锋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年,但陪妈妈看眼睛的过程至今记忆犹新。妈妈由于白内障在医院治疗,我与姐姐一起陪妈妈住了两晚,早中晚一起吃了七餐,一起超市闲逛,削个苹果一起吃,打个呼噜一起听,心里特别满足。翻看记忆,妈妈的右眼也是白内障...

天堂一定很美

天堂一定很美

天堂一定很美张源源我想天堂一定很美,奶奶才会一去不回。我出生那年,奶奶五十二岁,我十岁那年,奶奶六十二岁,我结婚那年,奶奶七十五岁,今年是我的本命年,奶奶八十九岁。这世界那么多人,多幸运,您选我做孙女三十六载。2022年2月15日中午11:...

我和母亲拉家常

我和母亲拉家常

我和母亲拉家常 张松军 自从老家拆迁后,母亲几乎常年被三个姐姐接去赡养,一是他们已经退休,有时间陪护老人,二是因为我在家排行最小,姐姐们都体谅我们全家人,能让我们集中精力,安心工作。所以,平时我们陪伴母亲的时间并不多。&...

万物清明

万物清明

节气|万物清明文/余慧 相比清明的细雨,我更喜欢清明的阳光;相比清明的忧伤,我更爱清明的明朗。它清亮、明媚、朗润,在清明,我们以一种轻盈的心态,向早春致敬。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如果说三月的春意最是朦胧,那么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