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恩来图破壁 翔宇济世穷

季健4年前 (2022-01-09)散文随笔3672


恩来图破壁 翔宇济世穷

——拜读周恩来总理七言绝句


渔樵耕夫     

image.png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1917年6月26日,十九岁的周恩来以89.72分的优异学习成绩,在四年制中学——天津南开学校毕业了。为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周恩来准备东渡日本留学。1917年9月,周恩来同志离开祖国的前夕,写下了这首气度非凡、震撼人心的七言绝句。

虽然此时正值民国初年,但是国家并没有真正统一起来,而是军阀割据各霸一方,盘剥百姓,鱼肉人民,西方列强虎视眈眈,正在酝酿瓜分中国的新阴谋,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内忧外患日趋严重。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大地,灾难深重的黎民百姓,周恩来用诗歌发出了他的呐喊——“济世穷”,表达了他的心愿——“图破壁”。

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恩来中学毕业了。毕业之后的路怎么走?个人的前程紧紧联系着祖国的命运。内忧外患的祖国处在危难之际。“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周恩来决心去日本留学,去探索、寻求祖国解放的道路。他奔走于天津、北京的一些同学、师友之间,靠了他们的接济,筹集到一笔最低限度的留学费用,踏上了去日本的海轮。他在九月间,从沈阳经安东过鸭绿江,穿过朝鲜,从釜山乘轮船渡海,抵达日本。可以想见,离开祖国之际,踌躇满志的青年周恩来,用他充满魅力的淮安乡音,高声朗诵苏东坡的不朽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陶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曲歌罢,告别亲友,转身离去,昂然东下。

东渡扶桑,留学深造,究竟为了什么?

邃密群科济世穷”

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广泛吸收西方各国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管理经验、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场革命,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一批中国青年,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救国救民为目的,到日本去求学,学习那些深邃的、精密的、各种学科的先进知识、先进技术,目的只有一个——“济世穷”——为了诗歌的押韵,“济穷世”写成了“济世穷”——把贫穷落后、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从苦海之中解救出来。数天前,1917年8月30日,周恩来在沈阳给同学题写的留言“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就十分明确地表达了同样的心愿。几年前,还在读小学的周恩来,给修身课老师的回答就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面壁十年图破壁”

据《五灯会元》记载:佛教高僧达摩大师来到中国,在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潜心诵经——面朝墙壁,专心学习——精诚修道,创立禅宗。这是厚积薄发。青年周恩来决心用达摩面壁的精神,留学深造,蓄势待发。周恩来,号翔宇,幼名周大鸾,笔名、别名“飞飞”、“伍豪”。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啊!面壁十年的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震破墙壁,穿过墙壁,冲天而飞,环宇飞翔——打碎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的铜墙铁壁,拯救受苦受难的祖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传说梁朝的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不点眼睛,说点了就会飞走。听到的人不相信,偏叫他点上。刚点了两条,就雷电大发,震破墙壁,两条龙驾云上天,只剩下没有点眼睛的两条。这就是画龙点睛的功夫。显然,周恩来诗中所说的“破壁”,正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正是青年周恩来的热切追求。只有“破壁”而飞,然后才能“济世穷”。只有“破壁”而飞,然后才能救国救民。如果面壁十年,还是壮志难酬,怎么办?

难酬蹈海亦英雄”

这里的”蹈海”借用《史记》中所记载的战国时齐国人鲁仲连义不帝秦,宁可“蹈东海而死”的故事,表示为祖国不惜赴汤蹈火的英勇献身精神。撰写《警世钟》、《猛回头》等著作并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激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陈天华,因壮志未酬,理想破灭,于1905年在日本海边,面朝祖国,投水而死。以身殉国,何其壮烈!这也可以算作是英雄啊。不难想象,壮怀激烈的热血青年周恩来,神色凝重,想起那些为国捐躯的仁人志士,想到自身面对时代的召唤、祖国的召唤,同样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不成功便成仁,哪怕是像陈天华那样,做一个失败的英雄。

现在,让我们用崇敬的心,深厚的情,来吟诵、来品味周恩来总理早年的这首诗作: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这首诗格调高昂,感情豪放,字里行间跳荡着一位有志青年的沸腾热血,报效祖国的壮烈情怀,为探求真理,救国救民,面壁十年,在所不惜,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献身精神、英雄气概。从此以后,周恩来东渡日本,继续他求真理,图破壁,济世穷,济苍生的辉煌人生。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74.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初识·结识·熟识·共识

初识·结识·熟识·共识

初识·结识·熟识·共识 江东瘦月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不知不觉间,博爱医院已经风雨兼程二十载。从初识、结识到熟识,我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初识那会儿,她的“乳名”叫如皋市第四人民医院,是从邓元...

不要错过这个春天

不要错过这个春天

不要错过这个春天邹健美“我一直在想季节的转变,我今年不想错过春天,草变绿的那一刻,我要在身边。”《听客溪里的朝圣》中的这句话提醒着我不要错过今年这个春天。“立春喜得晴窗好,为爱梅花写一枝”。立春时节须得“咬春”,咬住不放,不许春天轻易溜走。...

榆 树

榆 树

榆 树陈光瑞当春姑娘潇潇洒洒、悄无声息地把绿色的生命注入人间,桃花还含苞未放,迎春花零星地露出点笑容,而榆树却已经繁花满枝了。远远望去,榆树像一把撑开的绿色的大伞,努力地吸取阳光,为下面的人们遮风挡雨。走近细看,它的花小巧玲珑,如同一粒粒小...

彩虹“鸡尾酒”

彩虹“鸡尾酒”

彩虹“鸡尾酒”张颢龄 今天我听说有一种酒能够变成彩虹的样子,我觉得非常有趣。事不迟疑,我想做个实验。我从家里翻箱倒柜的找出了实验需要的材料:几瓶不同颜色的色素、又细又长的试管、几个又高又粗的量杯、一根又细又高的滴管、一个短短的胖胖...

梦里梦外思石庄

梦里梦外思石庄

梦里梦外思石庄冒建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读着这首唐朝诗人白居易《忆江南三首》名诗,让我想起的不是江南,而是我的故乡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我知道,多年来,虽然自己一直在外地工作,但是故乡石庄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