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的人—— 张玉兰
当兵的人
张玉兰(不忘初心)
永远不忘父老乡亲的恩,咱是当兵的人……这是《当兵的人》的前两句歌词。每当听到这首歌,就想起七十年代我的一个小家,六口人,六个党员,四个“当兵的人”。只是兵种不同,先后时间不同。
一,家庭中的男主人(我的老公):十四岁参加游击队,1942年,十六岁的他,参加了新四军。从此他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后半部,解放战争的全过程。南征北战十多年。流过血(十个脚指甲全无)全身伤痕累累,(本人也随军五年多)
二,随我身边的小弟。高中毕业后,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团级干部、高级工程师(四十一岁时因公牺牲)。
三,我的大儿子:高中毕业后,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兵),在部队服从命令听指挥,经常到山区连队宣传慰问。
四,我的女儿:高中毕业后,报考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大学”五年毕业后,在部队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曾经我也问过女儿,在部队很苦吗?女儿说:“根本与爸爸当年新四军的女兵不好比了。首先没有仗打了,只是军训多一点,当然与男同志相比,是有诸多的不方便,虽然有些困难,但是,完全可以克服。我曾听爸爸说过:“他们那时的女兵,连个卫生巾也没有,每天行军百十里,行军途中不可以掉队。她们月经的血,流到脚面上照样一步不拉。若遇到有河水,急急忙忙溜到河里,用水冲洗一下,再飞速跟上队伍。照样踏着前一个战士的脚跟,大腿皮都跑破了,痛得泪中还带着微笑!大家都冒着生命冲向阵地!许多的男女战士,牺牲在敌人的枪口下!现在的我们,根本没有什么苦,和其他学校的大学生一样,只不过军训任务多一些。”
每个年代的兵却有一个独特的烙印,不管红军、新四军、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每个兵都有一段自已的想法和愿望:“我们家的几个兵,在他们小的时候,就向往着到适龄的时候去当兵。为什么要当兵?归根结底都是在:“父亲对他们不间断的教育和引导之下,从小给他们讲革命故事,讲中国共产的正确领导,讲中国人民军队的丰功伟绩,使他(她)们懂得,有了强大的祖国,大家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让他们对中国人民的军队,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深刻的理解和热爱。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沧海桑田一百年来,不论过去还是现在,不同时期的兵,肩负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唯一不同的是每个兵的那颗“初心”。
有些经历随着岁月的沉淀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但是有些经历、有些记忆,却在时间的检验下越发鲜明光彩熠熠。
有史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的人民子弟兵,都是全心全意为国家,为人民南征北战,做出了自我牺牲精神,解放了全中国,让人民过上了丰衣足食,生活无忧的好日子,很受人民敬仰并永远不忘共产党。
入伍以后,他(她)们时刻都以一名党员和一个兵的标准来要求自已。再大的困难都不怕,并积极去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八一建军节到了,他们重温自己的入伍记忆,也是让自己的灵魂与行动同步。这也是他们一生的追求和信仰。青山不改,信仰永存,初心永驻!不忘自己入伍时的誓言,不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政治上、思想上能较好的与党组织保持一致。时刻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时刻牢记老一辈经常对自己的嘱咐:“作为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你们,要树立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如果没有共产党正确领导下的这支队伍,人民就没有今天这样的幸福生活。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赋予你们的责任和使命。”
他们牢记上一辈的教导,尽自已的力量,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做好工作。在时代建设的洪流中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