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父亲喜爱看电影

季健3年前 (2022-01-30)散文随笔3852

父亲喜爱看电影

胡萱萱

父亲一直以来就喜爱看电影,从年少到年老几十年兴趣不减,无论中外,大陆港台,也不管枪战还是文艺片,一律照看不误。父亲平日是个寡言的人,但说起电影,父亲会换作另一个人,兴致勃勃,神采奕奕。


记得我上大学时影视课布置了一个作业,就张艺谋导演的《活着》写一篇影评,打电话给父亲,听听他的建议,最后他说的一句话成为了我影评的标题:活着就是为了活着。


我曾经从叔叔那里不止一次地听说我父亲的儿时趣事,那时候我的爷爷奶奶经营着一家工艺品店,家境还算不错,家中孩子谁表现好,谁就可以得些小钱作奖赏。兄弟三人,伯伯拿了钱,通常喜欢租一辆自行车,围着全城猛骑一通,年纪最小的叔叔自是买些糖果解解馋,而我的父亲则是直奔电影院,尽享精神大餐。爷爷奶奶忙于生计早出晚归,晚饭则是伯伯负责煮,父亲负责往灶台下的炉膛里添柴火。如果有了新电影上映,父亲就会想着法,打个时间差,在爷爷奶奶回家前央求他的弟弟帮他加柴,而他溜进电影院过把瘾,回来时捎带些花生瓜子犒劳两兄弟,然后在灶台旁悄悄给他们讲述他刚刚看过的电影情节。三个少年围着灶台,一个兴高采烈地讲着,另两个津津有味地听着,炉膛里的火烧得旺旺的,映红了三个少年的脸庞,也温暖着他们的童年。


父亲和母亲谈恋爱的主要方式也是看电影,结婚后有了姐姐和我,一家人的主打娱乐仍然一如既往。记得有年除夕,一家人喜气洋洋去了电影院,看完走在回家的路上,妈妈突然大叫一声:“不好!”撒腿就跑,原来是忘了炖在炉子上的肉骨头了,上世纪70年代,吃肉还是件稀罕事,为这事父母懊恼了好长时间,但对电影的爱好并未因此消减。


我上初中的一个周末,下午放学早,回家的路上看到剧院门口一溜烟的人在排队买票,我也凑着热闹加入,进场时电影已经开始,猫着腰在黑暗中找到座位坐下,虽然事隔已有30多年,但我至今还记得那是一部巴基斯坦的电影,片名叫《不能没有你》,讲述的是一对父女情深的故事,在影院里我是哭得稀里哗啦,散了场灯大开,我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往外走,忽然在另一过道的人群中我看到了父亲!父亲也看到了背着书包的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回味着刚刚的电影情节,父女俩一路无言,回到家母亲奇怪父亲和我怎么都回来晚了,我俩相视一笑,这一笑将我和父亲彼此的秘密都埋进了心里,现在回想依然明朗清晰。

时间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父亲退休了,更有时间看电影了,不过偏偏这时城里的几家电影院都相继关了门,父亲感到了失落。一天我回到家,看到电视机旁多了件装备,原来父亲买了台VCD机,妈妈在旁边嗔怪:“你看你爸潇洒呢,看电视还嫌不过瘾,这玩意儿一千多呢。”对一贯节俭的父亲来说,这的确是个大投入,但我知道父亲掏钱买的时候更多的是对家庭影院的幸福憧憬。以后的日子里,父亲只要从电视报纸上看到有好片大片的介绍,他便会到城里的各个音像店去搜寻,邻居路上遇到父亲,招呼语基本上都是:“老胡,近来又看了啥好片子啊?”

2004年,我市大剧院落成,恰逢父亲66岁生日。中午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我问父亲:“老爸,想要个什么生日礼物?”父亲微笑:“闲生日,送个啥,不过你去打听一下,今儿大剧院放什么电影?”电影已深深植入父亲的生活,就像一根根茂盛的翠竹,充满绿色的诱惑。


那天大剧院放映的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我在买票的时候,父亲已是掩盖不住的欣喜:“这片子好,姜文和徐静蕾演的,剧本是一老外写的。”我笑道:“老爸,您哪像66岁的人,一般年轻人都没您懂得多。”银幕上徐静蕾用淡淡的忧伤口吻,在如泣如诉的幽幽琴声中,给我们讲述了她和姜文在岁月深处一段不为人知的情感,银幕下坐着一个任岁月流转仍对电影一往情深的老观众和他的女儿。我忽然领悟到,电影就是生活。一部电影能够折射出一段历史,浓缩出一个人生。父亲性格温厚宽容,淡泊名利,这多少也与他在电影里看惯了世间的悲欢离合,潮起潮落有关吧。


时光如流,电影看着看着,一晃父亲已82岁了。庆幸的是老人家身体健康,眼力还行。他的宝贝孙女参加工作,用领到的第一份工资帮他买了一平板电脑,并教会他如何在上面追剧看电影。父亲如获至宝,爱不释手。我经常看着他,抱着平板,稳稳地坐着,沉浸在亦真亦幻的世界里,在光与影的交织中获取着满足和期冀。每每这时,我都在心里默默地说:“老爸,就这样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啊。”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81.html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东北壮游

下一篇:又见腊梅香

相关文章

知味思归

知味思归

《知味思归》刘芸希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鲈鱼羹,张季鹰辞授归故里。远隔千山万水,家乡不仅是一个名词,更是嘴里反复咂摸的执着念想。莼菜鲈鱼羹,是吴中的山明水秀,是呢喃的乡音,是摇橹来去的小桥流水人家。家乡——此刻便是这唇齿间鲜美集合的所有。对...

又见腊梅香

又见腊梅香

又 见 腊 梅 香郝晓霞又到了数九寒冬、腊梅飘香的季节。“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特别欣赏朱自清先生形容荷花香味的名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似有若无、隐隐约约;桂花的香味呢,则是甜丝丝的,有一种世俗的烟...

感悟年味

感悟年味

 感悟年味张玉兰岁月如流,这个年又过去九天了。总觉得现在这年味越来越淡。回想当年每进入腊月,就闻到年味了。尤其是记忆中的童年年味,比现在过年有滋有味,而且那种情景仍在眼前清晰可辨犹如昨天。可能记忆容易产生错觉也容易捉弄人。可惜的是...

致桥上的一棵小树

致桥上的一棵小树

致桥上的一棵小树宋继高 去年,阳春三月的一天,我来到启东吕四港,这里就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四次到访的地方。下午三点多钟,完成工作之后,正要登车返回,忽然发现,我停车的桥头,生长了一棵小树,我连忙赶过去看看,树很弱小,几根根须顽强的扎...

文化的价值

文化的价值

文化的价值渔樵耕夫   谢 通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炎黄子孙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如果把它放到世界文明史的框架中来考察,我们会感到更加自豪。现在我想用极其有限的文字篇幅,来彰显这种民族自豪感,好比...

怀揣美好,赴一场春的邀约

怀揣美好,赴一场春的邀约

怀揣美好,赴一场春的邀约王晓宇春天,万物萌发,孕育着生命和希望。你不经意间的一个抬头,就见那纯净透彻的蓝天作底,桃红柳绿作画,莺歌燕舞作曲,好一幅动人的春之画卷。听,万物跃动,蛰伏的生命,正在积蓄向上的力量,春姑娘凭着实力演奏出一曲美妙的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