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遇见东坡,苏杭更美(系列诗歌) 其一——曹桂明

陈蓓蓓1年前 (2023-12-28)散文随笔3907

遇见东坡,苏杭更美(系列诗歌)

其一


泽被苍生铺锦绣,紫气东来坡上行

作者:曹桂明

冬至刚过,我从香雪海出发,去寻觅一个冬季薄冰的地方,这有点像候鸟的迁徙,觅一处温暖的地方越冬。

杨家春晓是我车过京杭运河一号桥后的第一站。杨家府宅修缮,篱栏高筑,我只能“贵为座上宾,实为门外汉“,真是:春晓不闻北风啸,冬阳不暖寒山客。

上城湖滨的老槐有点黄山迎客松的姿态。老槐斜倚半坡,三人拾级而上,安顿好车马,我们换乘去西湖灵隐。

滴滴在林间穿梭,西湖断桥边的半亩残荷,白堤老柳下梧桐的几片落红,仿佛在和你讲述秋天的故事。下得车来,人潮鼎沸,哪里还有闲情去听穿林打叶?这东吴都会,甚是繁华。西风落叶塔映残霞,北风萧瑟断桥不断。

第二站是苏东坡研究会的筹建处,杭州西湖阳明学院。大隐集团在灵隐寺的入口处素食坊的二楼,旗下的阳明研究院划出了出口的位置给了布艺工坊,足见浙商商文互动,齐聚并驾的经营理念。

入得学院雅室,确切地讲,更是一个诵经修研之所。开篇的《论语》,显然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启蒙课程,但谌院长的诠释则比讲习的课范更深一层。而此刻,我们为东坡而来,更希望听到老市长的隔空对话。

东坡研究会筹建的每一次活动都云集了众多研究苏东坡的学者和粉丝。这些追求者千里万里来到杭州共同见证欣赏苏堤春晓和美若西子的半亩方塘。比尔·波特就是其中一位。这位字号赤松的美国汉学家、作家和翻译家,《空谷幽兰》的销销量突破百万册。《一年桃花源:苏东坡与陶渊明的灵魂对话》像一列洲际高铁,从眉山的茶马古道跨越时空,在历史的长征中任意驰骋,在西雅图的汤森港码头独享这大洋彼岸的咖啡甜点。而我的“菊花轩”的取名就来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苏东坡是宋词的标杆儿,研究华夏文明绕不开的文学巨匠。而不久,我将收到比尔先生亲自签名的书籍,自然是无比的兴奋。就在昨天,比尔先生在西湖边收到了我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这份芒鞋轻胜马的感觉,把太湖和西湖的玉带相衔接,而运河就像长龙:君来长桥首,我在舜湖尾。潜龙堤岸三帆影,我借洪波立潮头。《定风波》是我写苏东坡组词的其中一篇,我为卿狂,自然写得较为开张,落款时还特地加上了“晴耕雨读”和“继往开来”的印章铭文。那天大家在作品前合影,相见甚欢。

大隐连锁的周董显然是位商界达人,简单的客套之后,我们应邀了解大隐健康的现状和发展愿景。

又到了下午茶的时间,坡上的黑茶显然有些不合我的味觉,但大树叶总的好客和宜人的丝竹馨香还是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他邀我题写:“天下茶道”和一首《自勉七律》。我笑笑,“冬炉秋语一壶茶,大树脚下是叶家”。叶总招呼大家合影,“小刘拍,小刘拍”。我立刻制止,大家的表情还来不及变化,我说“什么叫小流拍,叫“小刘存、小刘存”,大家相视而笑。

冬至期间,白短夜长。晚上赵处长在万人缘安排了接风宴。他是历史小说《大江安澜》的作者,知名作家,又是长期主管餐饮的领导,地道的杭帮菜算是我的口福了。他聊到创作历史小说《大汉绝唱》的年度计划。听完故事梗概之后,我建议把题目调整为《大汉绝响》,这样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赓续旧好继往开来才是道行万里的宗旨。

辞别杭城,赶往下一个丝绸之都。我沿着运河的路线行进,过南浔回盛泽。街上的路灯,连着岸上的路灯,一路向北,那是北京的方向,却也是家的方向。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它们在等长夜后的黎明;我,一路行进,晨曦渐渐露出了微光,苏杭的鹅池早已冰封。

 而此刻的凌晨正值毛泽东主席的诞辰,130个春秋见证了中国从腐朽的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繁荣富强的全过程。他和他的支持者用马克思思想缔造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和一个伟大的国家。

一位文学巨匠妙笔生花在历史的长河中璀璨;一位共和国的缔造者,用他的挥斥方遒激扬文字唤醒了一个沉睡的东方巨狮!他们都是诗人,他们又都是圣人,他们让世界刮目相看,他们把平生献给了这片挚爱的土地。他们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所以才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感慨!他们都有“东”的志向,也都有着“东”的情怀:

泽被苍生铺锦绣,

紫气东来坡上行。

我存冬至一堆雪,

来年春风一片情。


2023.12.26于苏杭之星天鹅湖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840.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一汀烟雨寻故岸

一汀烟雨寻故岸

如皋区位独特,东临黄海,南枕长江,江岸绵延数十里。由于水流疾缓无定,江岸坍涨屡移苍黄翻覆,前人曾发“湍急者桑麻,黍稌者澎湃。”之慨。近百年汹汹江水流经如皋呈缓滞疲态,由是港道淤阻,积沙成滩,为政者不失时机组织乡民大规模围堤垦殖,扩地无数形成...

我的懵懂童年

我的懵懂童年

我的懵懂童年陈彦这段时间我老是梦见儿时低矮的茅草屋,梦见茅草屋前成片的胡桑地,梦见桑果成熟,我腆着小肚皮,打着饱嗝,嘴唇黑得像熊猫,跟在其他的小伙伴后面从胡桑地里钻出来,用乌紫的小手抹了抹额头的汗水,却在笑别人是“三花脸”。小时候,吃完桑葚...

东北壮游

东北壮游

东北壮游渔樵耕夫   谢通旅游专列十八个车厢,满载着上千人的旅游大军。火车从江苏常州出发,拉开东北五省游的序幕,跨长江,过黄河,闯关东,到呼伦贝尔大草原去撒欢,到中俄蒙边境去遛弯儿、、、、、、东北壮行钢铁洪流机声隆,旅游...

看戏

看戏

看戏陈煜记得小时候,村称之为大队。父亲在邻大队做老师,我便在那儿上一年级。一次放学,父亲说要参加晚上的政治学习,让我先回去。排队刚出校门,大伙儿就像从笼子里钻出来的小鸟,叽叽喳喳,撒了欢儿向前跑。有的没有书包,夹着两本破书直往前冲;有的一手...

我和母亲拉家常

我和母亲拉家常

我和母亲拉家常 张松军 自从老家拆迁后,母亲几乎常年被三个姐姐接去赡养,一是他们已经退休,有时间陪护老人,二是因为我在家排行最小,姐姐们都体谅我们全家人,能让我们集中精力,安心工作。所以,平时我们陪伴母亲的时间并不多。&...

校  魂

校 魂

校  魂郝 然一九九一年春天,年轻的我调任周村小学校长。周村小学总共二百多名学生,教职工连我算上不到十人。虽然教学条件艰苦了点,教学人手少了点,可是我很满足,精神饱满,工作起来丝毫不觉得累。顾名思义,周村小学就位于周村,座落在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