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忠《秋收冬藏蕃芋干》
秋收冬藏蕃芋干
作者:耕夫
相信大家已看过不少的关于“蕃芋(红薯)干的文章了,花里胡哨的,不接地气,把日常生活小事,写的象诗和远方,但我只会以亲身经历写一写,因为文字能力有限,我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平铺直叙,但很实用,蕃芋干儿好吃,却非常难做。
蕃芋、芋头收的多,冬藏还得费一些脑筋。我记得小时候,我大姨家前有个大的蕃芋团,就是家前井旁往下挖了近两米深的团(窖),把秋天吃不完的蕃芋、芋头晒一下糖化后,下去一个人,上面的往下送,我姨家分的多,吃的人少,所以余的就多,把一个大的蕃芋团几乎每年都填的满满的,一个冬天吃不完,过了年,进了春,仍然有得吃。我家6个人有5个男劳力,都是吃货,年年口粮不够吃,就是生产队分的蕃芋,自家种的芋头等杂粮也被吃的所剩无几。每年厚着脸皮,间或上她家去蹭吃,次数多了,常受她婆老太的白眼和怨言,年龄小,好吃的一张嘴,还是没有记性,还是等时间长了一点,再去,吃个甜蕃芋总是十分开心。我虽60岁了,那个场景仍记忆犹新。
扯远了,还是说现如今。最近几年家里种的蕃芋比较多,通过春种夏长后再秋收,但冬藏也做过好多次尝试,但效果不佳。辟如用纸箱密封,由于不得法,盖的太多,太密实,由于不得透气,加上偶遇严寒,来年春天后仍是烂多,鲜少,都送上了垃圾筒,而且都是精心挑选的,为之辛劳的妻,难过了好些时。次一年,换个存法,生的切片晒,嘿,又遇上长期阴雨,切成的生片又发了霉,又扔掉了。
再下一个年,收起来,整的煮熟了,切后晒。但煮的太熟,糊了,一切就碎,不太熟的,与生片好不多少,熟度难掌握,等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真难,为冬藏伤透了神。
今年老婆听人建议,把蕃芋皮削净后,切成片儿和小块,放在锅里蒸熟,再放花链上晒,而且是放在二楼阳台上晒,既有太阳,晴天还有风吹,灰尘还少,通过十几个非雨天,还真晒干了,又白净又清爽。放几片粥锅里或重新再蒸,吃了嘴里甜蜜蜜的。
人多主意多,最近两年,多的蕃芋,晒干冬藏终于成功了。内心喜悦,一年的辛劳,终于得到了保护,不管将来有没有,我还是把这个好办法传播一下,让更多的人吃上放心的自家粮。虽然辛苦,但味正且安全放心。
作者简介:
吴国忠, 笔名,四儿、垒字匠、耕夫,南通市、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乡镇工作者。爱文学,爱摄影,偶有小作在国家、省、市级媒体平台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