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吴国忠《秋收冬藏蕃芋干》

陈蓓蓓8个月前 (01-20)散文随笔3036

秋收冬藏蕃芋干

作者:耕夫


相信大家已看过不少的关于“蕃芋(红薯)干的文章了,花里胡哨的,不接地气,把日常生活小事,写的象诗和远方,但我只会以亲身经历写一写,因为文字能力有限,我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平铺直叙,但很实用,蕃芋干儿好吃,却非常难做。

蕃芋、芋头收的多,冬藏还得费一些脑筋。我记得小时候,我大姨家前有个大的蕃芋团,就是家前井旁往下挖了近两米深的团(窖),把秋天吃不完的蕃芋、芋头晒一下糖化后,下去一个人,上面的往下送,我姨家分的多,吃的人少,所以余的就多,把一个大的蕃芋团几乎每年都填的满满的,一个冬天吃不完,过了年,进了春,仍然有得吃。我家6个人有5个男劳力,都是吃货,年年口粮不够吃,就是生产队分的蕃芋,自家种的芋头等杂粮也被吃的所剩无几。每年厚着脸皮,间或上她家去蹭吃,次数多了,常受她婆老太的白眼和怨言,年龄小,好吃的一张嘴,还是没有记性,还是等时间长了一点,再去,吃个甜蕃芋总是十分开心。我虽60岁了,那个场景仍记忆犹新。

image.png

扯远了,还是说现如今。最近几年家里种的蕃芋比较多,通过春种夏长后再秋收,但冬藏也做过好多次尝试,但效果不佳。辟如用纸箱密封,由于不得法,盖的太多,太密实,由于不得透气,加上偶遇严寒,来年春天后仍是烂多,鲜少,都送上了垃圾筒,而且都是精心挑选的,为之辛劳的妻,难过了好些时。次一年,换个存法,生的切片晒,嘿,又遇上长期阴雨,切成的生片又发了霉,又扔掉了。

再下一个年,收起来,整的煮熟了,切后晒。但煮的太熟,糊了,一切就碎,不太熟的,与生片好不多少,熟度难掌握,等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真难,为冬藏伤透了神。
今年老婆听人建议,把蕃芋皮削净后,切成片儿和小块,放在锅里蒸熟,再放花链上晒,而且是放在二楼阳台上晒,既有太阳,晴天还有风吹,灰尘还少,通过十几个非雨天,还真晒干了,又白净又清爽。放几片粥锅里或重新再蒸,吃了嘴里甜蜜蜜的。

人多主意多,最近两年,多的蕃芋,晒干冬藏终于成功了。内心喜悦,一年的辛劳,终于得到了保护,不管将来有没有,我还是把这个好办法传播一下,让更多的人吃上放心的自家粮。虽然辛苦,但味正且安全放心。

 

作者简介:

 吴国忠 笔名,四儿、垒字匠、耕夫,南通市、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乡镇工作者。爱文学,爱摄影,偶有小作在国家、省、市级媒体平台刊用。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966.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看戏

看戏

看戏陈煜记得小时候,村称之为大队。父亲在邻大队做老师,我便在那儿上一年级。一次放学,父亲说要参加晚上的政治学习,让我先回去。排队刚出校门,大伙儿就像从笼子里钻出来的小鸟,叽叽喳喳,撒了欢儿向前跑。有的没有书包,夹着两本破书直往前冲;有的一手...

麻 花 辫

麻 花 辫

麻 花 辫郝然那年,年轻漂亮的她来到位于乡村小镇的县农业技术中学任教,担任我们高二(1)班的语文老师,一直到我们高中毕业。她皮肤白皙,明眸皓齿,身材适中,一头柔美漆黑的长发,梳成了一条又粗又长的麻花辫,辫梢系着红绳儿。摇来摆去的麻花辫散发着...

伙  伴

伙 伴

伙  伴如皋市外国语学校 谢桐红疫情似座山,不是巍巍昆仑,也不是五岳泰山,更近乎于富春江畔的绵绵远山。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形势变幻莫测,我和伙伴们须24小时待命。我们,是老师,但又不止是老师。有时是户籍调查员,有时是保洁工,有...

秀才巷循迹

秀才巷循迹

秀才巷循迹刘关碧踩着起起伏伏的古石板路,扣响一扇扇写满故事的木门,内心莫名的激动,如同遇见从未奢望能够遇见的故人。这弯曲悠长窄窄的小路,宁静得让人心痛。远处穿街而来的风如同异族的歌者,呜呜地来,轻轻捋过我的发丝,就从从容容地跑去,从头顶上从...

白蒲初窥

白蒲初窥

白蒲初窥杜 鹃壬寅小满这一天,初夏不仅恩赐了我热情绚烂的阳光,也赠与了疫情封锁以来的首次远行一场。跟随南通、如皋作协采风团,到达的目的地叫白蒲,这个名字是有灵气的,乍听上去,好似“惊蛰、谷雨、芒种”字眼一般,清新又精巧,咂摸片刻,如品茶后劲...

白蒲的古韵今风

白蒲的古韵今风

 白蒲的古韵今风周荣丽除了茶干和黄酒,对于白蒲没有太深刻的印象,就是几次高考监考,也如蜻蜓点水,一掠而过。今天,却有幸跟随南通作协和如皋作协采风团的脚步,结伴观景、寻访古镇,成就了白蒲一日行。 01晨光唤醒日出,乘车与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