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吴国忠《秋收冬藏蕃芋干》

陈蓓蓓3个月前 (01-20)散文随笔2837

秋收冬藏蕃芋干

作者:耕夫


相信大家已看过不少的关于“蕃芋(红薯)干的文章了,花里胡哨的,不接地气,把日常生活小事,写的象诗和远方,但我只会以亲身经历写一写,因为文字能力有限,我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平铺直叙,但很实用,蕃芋干儿好吃,却非常难做。

蕃芋、芋头收的多,冬藏还得费一些脑筋。我记得小时候,我大姨家前有个大的蕃芋团,就是家前井旁往下挖了近两米深的团(窖),把秋天吃不完的蕃芋、芋头晒一下糖化后,下去一个人,上面的往下送,我姨家分的多,吃的人少,所以余的就多,把一个大的蕃芋团几乎每年都填的满满的,一个冬天吃不完,过了年,进了春,仍然有得吃。我家6个人有5个男劳力,都是吃货,年年口粮不够吃,就是生产队分的蕃芋,自家种的芋头等杂粮也被吃的所剩无几。每年厚着脸皮,间或上她家去蹭吃,次数多了,常受她婆老太的白眼和怨言,年龄小,好吃的一张嘴,还是没有记性,还是等时间长了一点,再去,吃个甜蕃芋总是十分开心。我虽60岁了,那个场景仍记忆犹新。

image.png

扯远了,还是说现如今。最近几年家里种的蕃芋比较多,通过春种夏长后再秋收,但冬藏也做过好多次尝试,但效果不佳。辟如用纸箱密封,由于不得法,盖的太多,太密实,由于不得透气,加上偶遇严寒,来年春天后仍是烂多,鲜少,都送上了垃圾筒,而且都是精心挑选的,为之辛劳的妻,难过了好些时。次一年,换个存法,生的切片晒,嘿,又遇上长期阴雨,切成的生片又发了霉,又扔掉了。

再下一个年,收起来,整的煮熟了,切后晒。但煮的太熟,糊了,一切就碎,不太熟的,与生片好不多少,熟度难掌握,等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真难,为冬藏伤透了神。
今年老婆听人建议,把蕃芋皮削净后,切成片儿和小块,放在锅里蒸熟,再放花链上晒,而且是放在二楼阳台上晒,既有太阳,晴天还有风吹,灰尘还少,通过十几个非雨天,还真晒干了,又白净又清爽。放几片粥锅里或重新再蒸,吃了嘴里甜蜜蜜的。

人多主意多,最近两年,多的蕃芋,晒干冬藏终于成功了。内心喜悦,一年的辛劳,终于得到了保护,不管将来有没有,我还是把这个好办法传播一下,让更多的人吃上放心的自家粮。虽然辛苦,但味正且安全放心。

 

作者简介:

 吴国忠 笔名,四儿、垒字匠、耕夫,南通市、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乡镇工作者。爱文学,爱摄影,偶有小作在国家、省、市级媒体平台刊用。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966.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偶得

偶得

偶  得戴林萍当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门时,就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一个人的得与失,是守恒的,在一个地方失去了一些,就一定会在另一个地方找回一些。 两年前我响应号召,到村小交流。以前几分钟的上班路变成了十倍的时间,而且路途也是陌生的。...

东北壮游

东北壮游

东北壮游渔樵耕夫   谢通旅游专列十八个车厢,满载着上千人的旅游大军。火车从江苏常州出发,拉开东北五省游的序幕,跨长江,过黄河,闯关东,到呼伦贝尔大草原去撒欢,到中俄蒙边境去遛弯儿、、、、、、东北壮行钢铁洪流机声隆,旅游...

父亲喜爱看电影

父亲喜爱看电影

父亲喜爱看电影胡萱萱父亲一直以来就喜爱看电影,从年少到年老几十年兴趣不减,无论中外,大陆港台,也不管枪战还是文艺片,一律照看不误。父亲平日是个寡言的人,但说起电影,父亲会换作另一个人,兴致勃勃,神采奕奕。记得我上大学时影视课布置了一个作业,...

冬日残荷

冬日残荷

冬日残荷陈燕盛夏是人们的赏荷时节, 因为这是荷花的鼎盛时期。一塘碧波,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其间,宛若凌波仙子。 风儿吹过, 那翩翩舞姿或妩媚, 或风情万种,袅娜婆娑,无不揽尽人间风光。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空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写尽...

和妈妈唠“瞎话”

和妈妈唠“瞎话”

和妈妈唠“瞎话”郭继锋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年,但陪妈妈看眼睛的过程至今记忆犹新。妈妈由于白内障在医院治疗,我与姐姐一起陪妈妈住了两晚,早中晚一起吃了七餐,一起超市闲逛,削个苹果一起吃,打个呼噜一起听,心里特别满足。翻看记忆,妈妈的右眼也是白内障...

80高堂爱上《悦读如皋》

80高堂爱上《悦读如皋》

80高堂爱上《悦读如皋》郭继锋写点闲散文字,记下眼中所看的、心中所想的、日常所做的,这是我的爱好。我的父母常成为我文字中大小不等的一些角色,读文字给父母听,让他们知道被我写进了文章,这又是我的一个喜好。十年前,5月份,农村做秧亩的季节,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