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茶事云云

季健3年前 (2022-04-19)散文随笔3856

茶事云云

黄赟

近几年,国潮渐成主流。身着锦绣华服出街已不算少见,钟鼓琴瑟悦耳也是时下国人热衷的消遣。古人雅行,逐渐成为我们周遭的日常,这是当今生活美学的依依东望。我们与这个社会一起怀旧了起来,而这一切,似乎都缘起于茶盏间的乾坤浮沉。

饮茶,是每一个生活美学家的共性。茶品或有区分、器皿或有不同、心境或有差别,但当沸水翻涌升腾起茶香的时候,每一个爱茶人似乎都能心意相连、相忘江湖。

历经岁月积淀,必备齐茶事礼器,净手汤器、闻香品茗,仪式感十足;年轻雅趣之人,往往无问西东,玻璃茶壶置于茶炉之上,看着水中灵草飘摇,似是在看一场高雅的舞会;众生如你我,或许只能匆匆放几片叶于保温杯中,拧上盖子开始一天的忙碌,顾不得欣赏茶姿,只在闲暇之余抿上一口,浅笑一声幸得有茶。

中国人的DNA里恐怕真有一组名为“茶”的序列,我们对于茶的钟爱无与伦比。

早在文明的童年,茶已然成为之重要的构成。“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专精农耕药理的神农氏受人爱戴,淳朴的华夏先祖用“茶”直接让他完成由人到神的蜕变,这或许是他们所能想象最高的礼遇。

到了商周秦汉,茶已具上品之尊,登堂入室。“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不曾想过,茶曾以如此雅致的姿态参与过那场王朝更迭的故事,似一名沉默不语的见证者,静看沧海桑田。

时至唐宋,所谓“茶”者,已成中华文化的具象,为人津津乐道。古人论茶事者无虑数十家,若鸿渐之经,君谟之录,可谓尽善。至此,茶的意义已然超脱凡俗,不只解渴之需、礼尚之用,更是一种学问、一种精神、一种文化。

茶史,恰似五千年的中华史!

行文至此,静坐品茶。回首浅看,寥寥数百字而已,似乎讲完了千年茶事,却又像是一言未出。所谓“茶”者,人在草木之间,看似简单,实则承载太多。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静坐屋舍中,外头沥沥雨声,荡涤烟尘;里头绵绵茶味,洗尽凡俗。春雨春茶,都有自己的本分,一为净物,一为净心。从培育到采摘,从销售到泡饮,我们自以为成就了茶,冥冥中也得到了茶的反哺。

一壶一天地,一盏一乾坤。茶事云云,写不尽的,都在这清幽的茶色中,且饮无妨。

话茶,不过开始,来日方长。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196.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空阶滴到明

空阶滴到明

空阶滴到明周小娟夜里醒来,梦中正下着连绵的雨。新事、旧事都顺着水汽爬上了心头,湿漉漉,沉甸甸。我爱雨。如若雨时,恰好独处,我总会被这雨引到灰蒙蒙里去,看那雨落在窗棂上,绿树上,水面上,滴答,滴答。小时候,我最盼的就是妈妈不那么忙,能坐下来和...

《传承者》序

《传承者》序

《传承者》序丁  捷传承,从来都是一种曲高和寡的存在;传承者,背对潮流,特立独行,在固执而寂寞的行走中,苍老着青春,燃烧了韶华,却难得有人为之喝彩。只有岁月历练者,跋涉了桑田,阅尽了沧海,才能拨开世俗的厚尘,顿悟并发掘其中的奇巧与...

阳光男孩

阳光男孩

阳光男孩 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  陈培张畅身高1米80,肤色有点黑,绝不像是一个来自上海的孩子。他穿着灰夹白夹黑的校服,一点也不能显示出他的与众不同。认识张畅是在一个炎热的午后……那天新生报到,班主任需要在校门口接新生,...

扎进天山的怀抱

扎进天山的怀抱

扎进天山的怀抱                渔樵耕夫  谢通 当年读著名作家碧野的《天山景物记》,怎么也想不到会有一天,我能走近天山,亲近...

​快意人生的红色佳丽

​快意人生的红色佳丽

【谨以此文献给看似普通其实并不平凡的所有女性】快意人生的红色佳丽渔樵耕夫   谢 通 去年浙江旅行,走了一个大环线,从湖州到杭州,到台州,到温州,到宁波,到绍兴,再到杭州,最后到千岛湖,名山秀水,历历...

和妈妈唠“瞎话”

和妈妈唠“瞎话”

和妈妈唠“瞎话”郭继锋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年,但陪妈妈看眼睛的过程至今记忆犹新。妈妈由于白内障在医院治疗,我与姐姐一起陪妈妈住了两晚,早中晚一起吃了七餐,一起超市闲逛,削个苹果一起吃,打个呼噜一起听,心里特别满足。翻看记忆,妈妈的右眼也是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