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茶事云云

季健3年前 (2022-04-19)散文随笔3885

茶事云云

黄赟

近几年,国潮渐成主流。身着锦绣华服出街已不算少见,钟鼓琴瑟悦耳也是时下国人热衷的消遣。古人雅行,逐渐成为我们周遭的日常,这是当今生活美学的依依东望。我们与这个社会一起怀旧了起来,而这一切,似乎都缘起于茶盏间的乾坤浮沉。

饮茶,是每一个生活美学家的共性。茶品或有区分、器皿或有不同、心境或有差别,但当沸水翻涌升腾起茶香的时候,每一个爱茶人似乎都能心意相连、相忘江湖。

历经岁月积淀,必备齐茶事礼器,净手汤器、闻香品茗,仪式感十足;年轻雅趣之人,往往无问西东,玻璃茶壶置于茶炉之上,看着水中灵草飘摇,似是在看一场高雅的舞会;众生如你我,或许只能匆匆放几片叶于保温杯中,拧上盖子开始一天的忙碌,顾不得欣赏茶姿,只在闲暇之余抿上一口,浅笑一声幸得有茶。

中国人的DNA里恐怕真有一组名为“茶”的序列,我们对于茶的钟爱无与伦比。

早在文明的童年,茶已然成为之重要的构成。“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专精农耕药理的神农氏受人爱戴,淳朴的华夏先祖用“茶”直接让他完成由人到神的蜕变,这或许是他们所能想象最高的礼遇。

到了商周秦汉,茶已具上品之尊,登堂入室。“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不曾想过,茶曾以如此雅致的姿态参与过那场王朝更迭的故事,似一名沉默不语的见证者,静看沧海桑田。

时至唐宋,所谓“茶”者,已成中华文化的具象,为人津津乐道。古人论茶事者无虑数十家,若鸿渐之经,君谟之录,可谓尽善。至此,茶的意义已然超脱凡俗,不只解渴之需、礼尚之用,更是一种学问、一种精神、一种文化。

茶史,恰似五千年的中华史!

行文至此,静坐品茶。回首浅看,寥寥数百字而已,似乎讲完了千年茶事,却又像是一言未出。所谓“茶”者,人在草木之间,看似简单,实则承载太多。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静坐屋舍中,外头沥沥雨声,荡涤烟尘;里头绵绵茶味,洗尽凡俗。春雨春茶,都有自己的本分,一为净物,一为净心。从培育到采摘,从销售到泡饮,我们自以为成就了茶,冥冥中也得到了茶的反哺。

一壶一天地,一盏一乾坤。茶事云云,写不尽的,都在这清幽的茶色中,且饮无妨。

话茶,不过开始,来日方长。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196.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神游葛仙山

神游葛仙山

神游葛仙山渔樵耕夫   谢通江西拥有许多名山。不必说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道教圣地龙虎山,风景秀丽、蜚声天下的庐山,也不必说奇峰飞天宛如蟒蛇出洞、堪与张家界天子山媲美的三清山,更有中国革命的摇篮、朱德总司令毛泽东主席率领红...

看戏

看戏

看戏陈煜记得小时候,村称之为大队。父亲在邻大队做老师,我便在那儿上一年级。一次放学,父亲说要参加晚上的政治学习,让我先回去。排队刚出校门,大伙儿就像从笼子里钻出来的小鸟,叽叽喳喳,撒了欢儿向前跑。有的没有书包,夹着两本破书直往前冲;有的一手...

和妈妈唠“瞎话”

和妈妈唠“瞎话”

和妈妈唠“瞎话”郭继锋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年,但陪妈妈看眼睛的过程至今记忆犹新。妈妈由于白内障在医院治疗,我与姐姐一起陪妈妈住了两晚,早中晚一起吃了七餐,一起超市闲逛,削个苹果一起吃,打个呼噜一起听,心里特别满足。翻看记忆,妈妈的右眼也是白内障...

大地孕育生命

大地孕育生命

大地孕育生命钱孝诚(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海小学六年级学生)    去年,家里的一盆紫藤枯了,叶子由绿色慢慢变成了黄色,每根枝条都像一只无力的手,耷拉着,像是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我摘下它最后一片绿叶(这片叶子也有些泛...

不睡觉的“大白”

不睡觉的“大白”

不睡觉的“大白”钱孝诚伴着“呜——”的声音,一辆大巴打破了小区的宁静。里面,一位位医护人员走了出来,羽绒服外裹着洁白的防护服,活像动画里的大白,在黎明的微光中显得格外明显。我在凌晨起夜时,这一幕映入眼帘。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疫情如同一头猛兽...

竹园梦忆

竹园梦忆

       梦里总有一片竹园,是那样真实的存在着,醒了却不知所去。但我知道她是真实的,只是随着岁月的变迁,随着家乡的经济快速发展被“大浪淘沙”了。她陪我度过了清贫而快乐的童年时光。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