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7)——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陈泳
在字行里徜徉的读书生活
——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陈泳
朴茂沉雄的生命向来都不是从艳丽中求得,而是在瘦淡中撷取。就像这读书,静静地呆在书房里,抑或竹椅轻诵,抑或灯下静思,无须香茗为伴,无须妙音入境。读上几句,看上几眼,便心生荷花,满室芬芳,如入云深,远离尘嚣了。
闲聊时,陈泳说他只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算不上真正的读书。他只是带着对纯净心灵的渴求,细嗅书香,读前人琐事,悟自己人生,于生活中智慧处事,沁涤涵养。
小学时,同学家有成套的《三国演义》《红楼梦》连环画。一到放学,他就去借个一两本,借了之后就或椅子上,或地面上,或站着,或蹲着疯狂地读起来,总是赶在月亮初上的时候还给同学,然后满足而兴奋地跑回家。
家里偶尔给的一两分零花钱,从来舍不得乱花。看到那些诱人的零食,咽咽口水熬过去,总是把钱攒起来买上一本连环画后便迫不及待的咀嚼起来。记忆最深刻的是那本《奥德赛》,主人公的机智和勇敢深深地打动了陈泳,也让他在读书上有了新的认知。
走进初中,陈泳曾从书摊上淘到一本武侠小说《三侠五义》。那本书估计有四五百页,晚上躲在被子里,用手电筒照着看,一直看到手电筒没电了,两三个夜晚就看完了。书中包公在侠客们的帮助下平冤狱、“铡庞昱”“除藩王”等情节,让他对包青天的秉公执法,刚正不阿钦佩不已;对侠客白玉堂、展昭、欧阳春、韩彰、蒋平等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行为满怀敬意。
也正是因为喜欢读书,结识了同学唐海静的父亲——唐龙医生。唐先生是一名中医,藏书丰富,尤喜书法。闲来他总喜欢听唐老谈古论今,从书籍中来,到生活中去,获益匪浅,至今难忘。唐老的好友,他的初中三年的班主任,语文老师张中麟一首自弹自唱的《长江之歌》,令人荡气回肠、三日绕渿;铿锵雄浑的钢琴声,至今想起仍心潮激荡;张老师的一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像他的歌声一样绵远悠扬、隽永绵长……
少年的他,遇到他们,一生之幸。在他们的引导下,他怀揣虔诚、心守纯净,细嗅那淡淡书香,在书山文海里品味大咖文字、寻觅文章知己……
沈从文先生饱受屈辱和苦难,仍保留心中的青山绿水;三毛一生活得洒脱无束,将自由与爱情当做永恒的追求;张爱玲敢爱敢恨,从不委曲求全,骨子里镌刻着无法抹除的坚……虽与他们素不相识,却发现他们都有着各自的信仰,留给后人崇高不屈的品格,给予后人强大的精神力量。
陈泳感到:这股力量与恩师的教诲深深交融,汇成自己读书前行的不竭动力。
后来,陈泳考入了如皋中学,对于农家子弟而言,这是满满的骄傲,让少年陈泳荡漾出“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豪迈意气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青春梦想。常常与来自于如皋师范、海安中学的三五好友或相聚于水绘园,畅谈学习感受;或高论于文昌阁,抒情人生梦想……
花开花落,人世苍茫。多少年过去了,当年读书好友们,如今或为校长,或为编辑,有的成了教授,有的成了名人,而更多的是平凡的职业,普通的百姓。但每每回忆当年,都洧回味无穷、历久弥新之感……
“灵魂作家”丁捷(晓波),当年创办了《清波诗社》,自己刻写油印,陈泳家中至今还保存着好几期,三十多年了,销蚀了岁月芳华,但磨灭不了当初的一抹抹记忆。当初刊登在上面的那几行字,现在读了每一个字的背后似乎都浓缩了一个故事,悠远绵长……晓波后来出版了许多享誉海内外的作品,像《依偎》《初心》《追问》《撕裂》等,这些作品也自然成了陈泳书架上的常驻书。好友们的相互影响,让陈泳深深明白“腹有诗书气自华”。
相拥益友的同时,陈泳有缘再遇良师。语文老师丁正祥、储祥林、陈根生等。丁老师讲话中气十足,字正腔圆,他眼力极佳,记忆极好,至今难忘跟着丁老师诵读古文时的专注与投入;储老师风趣幽默,欣赏《天山景物记》时搂着讲台前的椅子跳新疆舞,将他们带进了天山那美丽的氛围中,犹记得“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正在开屏,艳丽迷人”的形象优美的比喻,生动可感;陈老师,鲁迅研究协会会员,陈泳人生第一篇正式刊物上的小作便是在陈老师的指导下发表的。老师们的指点,让陈泳他懂得了“杰作需要认真对待,需要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黑塞语)的深刻道理。读书中,陈泳便追求着呼兰河畔居民淳朴的生活,憧憬着撒哈拉那不凡的景象,思念着边城潺潺的流水……思慕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逸趣,构思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愿在闲适中净化心灵,充实心灵,勇往直前。
益友相聚,说不尽心中无限事;良师引领,春风化雨助成长。生活的丰富并不取决于财富的多寡。过份追求物质享受只会让人陷入焦虑与不安,心灵会渐被腐蚀、精神会日渐颓废、情操会逐步低俗。而拥有充实的精神世界则会使人感受到一种物质之外的欣喜,一种由衷的惬意,一种世俗之外的清新。
大学期间尽管陈泳读的是英语专业,但他最喜欢逛的书店是扬州古籍书店,同样是不少生活费变成了各种书籍。毕业时,他带回了四年所学,当然还有那沉甸甸的书箱:《老子》《庄子》《论语》等古典文学经典,也不乏《红与黑》《百年孤独》《战争与和平》《呼啸山庄》等英文著作。
回想一路走来,书籍的重要性是无法言表的。书带给他动力,让他奋发向上;书净化他的心灵,使品质得到升华,让他在属于自己的人生路上,更好地前行。
为照顾当时多病的父母,他回到家乡做了中学老师。有了一个美好的家庭后。同样喜好读书的妻子曾经认真地对他说:“嫁给你,就是冲着你善良,就是冲着你家里书橱上书多。”话语不多,意味深长。
兴趣的投合与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并肩而行。
他们一起共同照顾生病的母亲十多年,也是同床共枕读书的十多年。
现在美国纽约读研的女儿跟他聊及读了某本书的感受时,他便默默地放下手中的事情,陪着女儿在字里行间徜徉,倾吐、交流、享受父女共读的快乐、幸福,虽远隔重洋,也心灵相守、亲情倍亲!
一家人读书,读书的一家人。每每想到此,陈泳倍感幸福、温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陈泳把朱熹的这句诗告诉给他的每一届学生。读书,能够与先贤们博古论今;能够与文人墨客煮酒高歌;能够从无数的故事中汲取营养……
愿他们醉在字行里徜徉的读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