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的力量》系列访谈 > 正文内容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9)——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郭朝晖

季健3年前 (2022-04-17)《阅读的力量》系列访谈4076

最是书香能致远

——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郭朝晖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不愁明月尽,自有暗香来。

康德老人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在接触它的时候,往往会感到一种惆怅。

郭朝晖先生夜里刚刚从北京出差回来,第二天一大早,便欣然如约接受记者的采访。谈起文字与读书,他滔滔不绝,妙语连珠,丝毫看不出他旅途的疲惫。

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1979年郭朝晖高中毕业,那时只有虚17岁,父母都是农民,他是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当时好不容易弄了一个土地工的指标,要他去站柜台,他因为读了小说耽误了数学,从小学五年级就不做数学作业,高考时只考了8分,但书读多了有了自己的梦想,所以他和家里提出来放弃招工指标,选择复读,上了一年的补习班。那时的补习班不是人过的日子,早上三两玉米碜粥,晚上只有二两,中午吃自己用饭盒在大龙上蒸的饭,他和弟弟两人伙吃五分钱的青菜汤。家里一个月只给兄弟两个人五块钱生活费,还包括给学校的蒸饭费。但是,他和弟弟还从这当中省下了一块多钱买了平生的第一部书张扬的《第二次握手》。这本小说的主人公苏冠兰在海边救起了一个美少女丁洁琼,科学救国的理想让两颗年轻的心心心相印,二人许下爱的诺言,但苏的父亲坚决反对,百般阻挠,丁与苏握手道别,孤身一人漂洋过海出国留学,二十年后,当她放弃国外优渥的条件回来找到苏时,他已在国内与叶玉菡结婚,丁万念俱灰欲去西北的大沙漠,后来在周总理的劝说下才留了下来和苏第二次握手共同献身中国的科学事业。这样一个英雄救美和翻版的“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故事在那个年代却极大的激励着他,让他在一年的补习中不敢懈怠,甚至说话走路咳嗽打喷嚏都书中的人物可能的模样。1980年7月,郭朝晖考取了江苏师范学院也就是后来的苏州大学中文系。

“除了喜欢看书,我还要干各种各样的活:挑猪草、拾柴火、忙家务……比较下来,我更愿意去挑猪草,那样可以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广阔的天地:或是坐在桥上看天上流浪的云;或是赤足在雨后的泥地上无拘无束的跑,让自己的少年心性自由生长、勃发。做家务,则锻炼了我的耐力和条理性。但我还是最喜欢看书,只要一捧上书我会很快安静下来,读书如品茶,它让我从苦涩的生活中品出缕缕清香……” 八十年代初,进入大学,郭朝晖一下子感受到与城里同学的差距:外国文学,除了前苏联文学外,他几乎没有看过几部书。周围的环境条件不允许啊。所以四年中,他大部分时间都耗在了图书馆,以文学史为经,以不同国别不同时期的文学巨匠为纬挨次地读过去。四年中,他换过两次借书证,老师同学给他起了一个绰号:两脚书橱。

读书不但改变了郭朝晖的命运,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进而,他还以自己扩大了的识见去影响了他人。那时,一考上大学国家每月补助21.7元钱,每天可以吃4毛3分钱,苏州大学那时的伙食很好,1毛3分钱一块大块肉,一毛8分钱一块大排,两毛钱可以从食堂买到一条鱼,所以,他三天两头给他弟弟写信:加紧努力啊,大学里吃得好啊,图书馆里有各种书可以看……在他的影响带动下,他的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全部考上了大学。他觉得这是他一生中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

多读书可以启迪人的心智。比如对子女的教育。郭朝晖当过教师教过四年的高中语文,但他只教女儿读书从不教她写作。小时候带女儿散步,他就背许多的古诗词给她听。她跟在后面呀呀学语。稍大了,就玩“飞花令”,一起背诗词中带“月”的诗句。又让她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与贾平凹的《月鉴》,然后提问:这两篇文章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都是和老婆吵架心里不爽在月下蹓跶着,写来各有不同,女儿更喜欢贾平凹先生的《月鉴》,那么,这个“鉴”的本义是什么?引申义是什么?以人为鉴与以史为鉴又将如何?再看,月下的景色与白天的景色有什么不同,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写景与写人物的心理之间是如何过渡的?开头与结尾如何呼应的。现在,请你合上书本用自己的语言把这篇文章给我复述一遍,最后,以你的想象给这篇文章重写一个结尾………这样训练下来哪有不会写作的?

子承父业。郭朝晖的女儿现在南京艺术学院影视学院戏文系读研究生,她书读得比父亲强写得东西也比父亲值钱。

当读书成为习惯反过来也会提升一个人的审美趣味。现在的垃圾作品不比垃圾食品少,如何鉴别?对每个人来说既有方法问题也有能力见识问题。郭朝晖个人的体会是:读书要泛,更要精。最后要有自己知识的根据地。比如:你可以挑出你特别喜欢的作家读完他的全部作品,再精读他的经典作品,一直读到把它完全化为自己的东西。都说时间是把杀猪刀,他却更喜欢猪饲料,没有饲料,猪不长膘。人也一样,你不从书本里汲取营养你怎么能提供出新的东西?提供新的东西很重要,要么以深邃犀利的思想,要么以灵动飘逸的表现手法,要么以唯美优雅的气质,要么以幽默诙谐的笔调,你总要有属于自己的东西,这就是创造、贡献。郭朝晖对语言比较挑剔:一个作家的语言不生动没有个性比一个女子没有颜值还要可怕。他的根据地都在这儿:古典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历史,人文科学,哲学,还有法律。

佛界以香来象征最高信仰世界,因为香代表的是人的精神追求,是在水一方的期许。

最喜书香,书香最喜,其实他喜爱的是好书后面营造的精神世界。

中国古代有“闻香识美人”之说。因此,看一个人读什么书,交什么友,便大致可以猜得出他是怎样的人了。在这个书房里呆久了,当你累了,合上双眼,你会在精神的世界里与大师愉快地对话,那些大师也会侧过身来对你友善地伸出手,温暖着你孤寂的心灵。

除了工作,要么读书,要么写作,要么走出书斋去旅行,郭朝晖说:“我的灵魂在远方,远方永远在路上。”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190.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阅读的力量》季健系列访谈录:70位读书人的故事(2)书中之行者——访南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程然

《阅读的力量》季健系列访谈录:70位读书人的故事(2)书中之行者——访南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程然

书中之行者——访南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程然   灼灼桃花迎风而笑的季节,湉湉泮水之畔,巍巍学宫之东,因一次特殊的姻缘,笔者一行得以前往如皋师范拜访程然先生。  如果说“把读书作为自己生活中一个部分,生活之中除了教书育人之外就是...

《阅读的力量》季健系列访谈录:70位读书人的故事(3) 书中之侠者——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段国圣

《阅读的力量》季健系列访谈录:70位读书人的故事(3) 书中之侠者——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段国圣

书中之侠者——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段国圣 初见段国圣先生,一种检察官特有的肃立感总能让人为之一颤。然而,只要与这位面似严肃的“检察官”谈起“读书”的话题,先生便会瞬间喜露眉宇,没有寒暄,没有过场,直奔主题畅谈开去,说得眉飞色舞,说...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7)腹有诗书气自华——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周荣丽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7)腹有诗书气自华——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周荣丽

腹有诗书气自华——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周荣丽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的快乐无比神秘,难以复制。从深宅到市井,从学堂到街头,无论是方块汉字还是异国字母,“文字”将它的精髓用“心领”“神会”的方式传递给每一位读者不一样...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3)——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张平美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3)——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张平美

我与文字的千丝万缕情——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张平美 因为念书甚少的原因,每每有人跟张平美谈及文字文学之类的字眼,她内心的卑微感不免油然而生。面对记者的采访,她手足无措,显得忐忑不安。“我一直以为,文字与文学那些事,与高学历高阅历以...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9)——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朱广英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9)——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朱广英

岁月流逝涌诗情——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朱广英 在文坛渐渐寂寞和冷落的时候,如皋女作家朱广英在文学园地里默默地耕耘三十年。她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文学创作,先后出版《青春的印记》、《心灵的独白》、《水边佳丽》著作,多次荣获各级政府文艺奖,日...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1)——访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朱晓纯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1)——访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朱晓纯

书 香 人 生——访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朱晓纯 再过十几天就是南大法律硕士毕业十周年的日子,朱晓纯与同学们相邀重游南大,积极筹划这次活动。已是深夜,图书馆和教室的灯都熄了,只有北院通宵教室里的灯还亮着,不少学生在那边挑灯夜读。漫步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