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的力量》系列访谈 > 正文内容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8)——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缪新华

季健3年前 (2022-04-16)《阅读的力量》系列访谈3332

书似青山常乱叠

——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缪新华

 

无论是QQ还是微信,缪新华的网络名字都是青山词人,这个“青山”不是水低山高的一脉青山,而是书籍堆砌的一座“书山”。

喜欢读书,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事情了。

那时,一个农村孩子的童年是没有多少书可读的。那个年月,农村孩子,兜里也没有多少零花钱,买书是不敢奢望的。“记得十一二岁时,每到星期天,都会和几个玩伴到磨头镇上的一家新华书店去看看,隔着玻璃柜台,那些画儿书,确实眼馋。也有一回,一狠心,花两毛多钱卖了一本连环画《雁翎队》,从此那本画儿书就成了小伙伴的爱物,不断地被借阅,最后都不知所踪,很是心疼。”缪新华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

都说,知识改变命运。那年月,农村青年的出路除了考学和当兵,就是回乡务农。当兵不是想去就去得了的,一是身体过关,二是名额有限,三是即便当了兵,提不了干,还是要退伍回农村。所以,唯一出路就是高考。但是,那个年代的大学很少,录取率很低,农村一个班级能有一两个孩子考取大学,哪怕是大中专,也是“天之骄子”了。

1978年缪新华在“带帽”长庄公社老庄小学读完初中,1980年在长庄中学读完高中,之后参加了高考,毫不意外地落榜了。

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流行“榜上无名脚下有路”的名言,张海迪等人的事迹,一直激励着缪新华这个农村青年。1982年的一天,它骑着家里那辆老式二八自行车道如皋新华书店花0.30元钱买了一本书《塑造美的心灵》,那是北京师范大学讲师李燕杰的报告集,因为在收音机里听过他的演讲,很是振奋。那是一个文学盛行的年代,那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年代。《塑造美的心灵》这本书,每一篇文章都是励志的。“人生易老,人的生命阶梯很快就会闪到自己的身后,去而不返,如若不珍惜,就像流水一样:‘濯足长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 “岁月当惜,寸阴必夺,一日不可虚度。”缪新华那本书不知道翻了多少遍,那些文章也不知道在收音机里听了多少回,从此,就立志要让读书来丰富自己,让文学来改变命运。

“那年月还是一个诗歌的年代。我从父母不多养猪卖来的钱里要来几元钱买来了《唐诗三百首》《唐宋词选注》《古代散文选》《现代汉语》《菲华新诗选》等书籍,如饥似渴地阅读。农村没有通电,煤油是要凭计划供应。我常常读书到深夜耗费了家里的有限煤油。亲戚们知道了,常常把他们家节余下来的煤油票给我家买煤油。因为过多地在昏黄的煤油灯下读书,近视从此就与我结缘了,戴了一副眼镜,自己似乎也更像一个读书人了。”望着眼前的缪新华,我想象得出他不戴眼镜的样子一定很可爱。

文学真的能改变农村青年的命运吗?他的回答是能的。当书籍成为了他的生活伙伴,笔成为他的犁铧,方格稿纸成为了他的一方沃土。梦想的种子一经萌发,这一路耕耘播种,一路挥洒汗水,一下子就走过了30多年。

记得1985年的夏天,缪新华写了一首小诗寄给了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信箱”节目。一天傍晚,他一边开着收音机,一边在院子里扫地,忽然,电台里播出他的名字,播音员朗诵着他写的诗歌《九月》,“一下子我感到有些惶惑,甚至有些难为情,好像许多人正盯着我看似的。不久还收到了5元稿费。”由此,缪新华更坚定了写作的信心,写作更加勤奋。投稿,退稿,再投稿,再退稿,乐此不疲。随着写作日积月累,作品不断发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晚报》《中国青年》《新华日报》等报刊不断出现他的名字。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8年缪新华创作的歌词《溜溜的水乡》被作曲家王亚伦谱曲,并成功入选江苏省第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实现了我市“五个一工程”零的突破。相关部门因此也破格录用他为聘用干部,文学真的改变了他的命运。

记得在博物馆工作的时候,博物馆原副馆长、著名画家鞠如凡曾为缪新华画个一幅画:一摞书籍叠得很高,一盏油灯,风中摇曳,题跋是“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真是形象生动体现了一个读书人的情境。

如今,他创作的作品《溜溜的水乡》《打开春天》《心往故乡飞》《心贴心》《江山多娇》连年在央视播出,获奖数量也不断攀升,他觉得这是因为与书结缘,与乡村结缘,才有了这源源不绝的创作活水。

最美人间四月天,春风万里好读书。现在,缪新华还在读书,除了电子书,老家每年都会订阅不少报刊杂志,办公室里也总是“常乱叠”书。自己写的一些文章也常常被收录在一些书里。记得有一年写了一篇文章《在心里种花》发在《读者》杂志上,后被多家媒体转载,还被翻译成英文刊载在《海外文章》《中学生英语阅读》等刊物上,让他真正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其实,读书就是在心里种花,那些灵动的文字就是最美的花朵,她芬芳每一个心灵,让我们的人生永远书香弥漫。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187.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阅读的力量》季健系列访谈录:70位读书人的故事(3) 书中之侠者——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段国圣

《阅读的力量》季健系列访谈录:70位读书人的故事(3) 书中之侠者——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段国圣

书中之侠者——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段国圣 初见段国圣先生,一种检察官特有的肃立感总能让人为之一颤。然而,只要与这位面似严肃的“检察官”谈起“读书”的话题,先生便会瞬间喜露眉宇,没有寒暄,没有过场,直奔主题畅谈开去,说得眉飞色舞,说...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4)用图书垫高人生——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时鹏寿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4)用图书垫高人生——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时鹏寿

用图书垫高人生——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时鹏寿 时鹏寿,和他聊天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因为他绝对算得上一个“绝顶聪明”且幽默风趣有趣的人。他说:“读书、藏书、写书是我人生的重要内容,是图书垫高了我的人生。”在时鹏寿成长的过程中,经历...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4)——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陈根生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4)——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陈根生

阅读,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陈根生 鲁迅,作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历年来就被很多中外学者研究,而在咱们如皋就有一位研究鲁迅的专家,他就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如皋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陈根生。说到...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4)——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陈燕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4)——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陈燕

你是我的温柔……——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陈燕 常人看来,外表文静的陈燕,好像是个有些无趣的人。从小到大,就只有读书一样爱好。其实,小时候的陈燕,是个挺淘气的孩子。敏于行更敏于言,口齿伶俐不识时务,到别人家做客,常弄得大人们尴尬无比...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5)——访如皋市子安琴馆馆主李子安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5)——访如皋市子安琴馆馆主李子安

读书之我观——访如皋市子安琴馆馆主李子安 读书,单就这两个字,在信息化程度日渐加深的社会,听来就已经觉得难能可贵。街上、公交车里、饭桌上……看到的更多是老老少少捧着手机的情景。当然,通过网络方式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是整个社会趋势...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6)——记如皋籍旅美作家赵美萍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6)——记如皋籍旅美作家赵美萍

愿以阅读慰乡愁——记如皋籍旅美作家赵美萍 12月的休斯敦,依然阳光明媚。赵美萍坐在后院的户外铁艺桌椅边,一边饮着热气腾腾的乌龙茶,一边第3遍捧读《荆棘鸟》,耳机里同步播放着语音版《荆棘鸟》。此刻,她只醉心于享受一本好书。10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