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再见,2022;你好,2023——陈曦霞

季健3年前 (2022-12-30)散文随笔3242

再见,2022;你好,2023

稻盛和夫《活法》读后感

○陈曦霞 

一下笔,我就写了“活着”这俩字。

在2022年12月30日,在这样“全民皆阳”的日子里,活着是一件幸运的事,而健康地活着,是一件多么幸福且奢侈的事。

而我是多么散漫多么胸无大志一个平凡女子,在今年10月9日那天,我已经写下了一篇《活着》,那是我梦想中的晚年生活。那里面的活法——就如我昨天和上海小美女说的那样:煎茶坐看梨门雨,我不可能有这么强大的经济基础如你一样行走四方,但我会在文字和音乐中,在我能触及的身边的大自然景色中,寻找最美好的时光。

这是我的活法。

稻盛和夫的《活法》,是一本罕见的、非常实用的,但并非人人皆能校仿的活法,毕竟他老人家是一个巅峰,用修为去驱动企业,把创业视作个人成长和修炼无止境的锻炼,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如凤毛麟角,前无古人,估计后也不会有来者。

我非常钦佩企业家,包括我的老板,不管他身上存在着多少的诟病,但他能成功,一定有着他的过人之处。稻盛和夫在日本(因为它对中国的罪恶,让我非常不喜欢这个国家,但它的确有着许多我们中国所流失的精进、专注、执着等特质,让我恨得牙痒痒)所创造的价值,无人能及。而老人家的这本《活法》,用他一生的人生理念,告诉世人:我们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就是提升心性,磨练灵魂。

年轻人不要看不起老人,你们总有一天也会老去;老人家不要动辄就拿经验教育年轻人,因为他们听不进,他们还不懂。

你看,我简直写不下去了。就像我读这本《活法》,因为我从来没有成功的雄心壮志,所以,对于稻盛和夫的苦口婆心、掏心掏肺,他所谓的最基本的伦理观和道德观,他说的工作即是修行,对于我这样的蝼蚁,该是多么高大上的说教啊!

所以,我阅读得断断续续,阅读得心不在焉,阅读得磕磕碰碰,阅读得艰难万分,最终,掩卷长叹:弹丸之地的小日本,何德何能拥有稻盛和夫这样的奇人?

稻盛和夫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52岁创办第二电信,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2010年2月1日,72岁高龄的他出任破产重建的日航董事长,到2011年3月底共424天,仅仅用了一年时间,日航做到了三个第一,一个是利润世界第一,一个是准点率世界第一,一个是服务水平世界第一。就算稻盛离开了日航,日航也是继续健康地发展了。

稻盛和夫的成功秘诀可以从《活法》这本书中窥得一二:他指出热爱是点燃工作激情的火把。无论什么工作,只要全力以赴去做就能产生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且会产生向下一个目标挑战的积极性。成功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沉醉于所做之事的人。

但位于不败之巅的企业家,很少,为什么呢?因为“成功和失败都是一种磨难。有人成功了,觉得自己了不得,态度变得令人讨厌,表示其人格堕落了;有人成功了,领悟到只凭自己无法有此成就,因而更加努力,也就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人性。而真正的胜利者,无论是成功或者失败,都会利用机会,磨炼出纯净美丽的心灵”。

这就是稻盛和夫。他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个创造力方程式:创造力=能力×热情×思维方式:“能力”主要指遗传基因以及努力学到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热情”是指从事一件工作时所有的激情和渴望成功等因素;“思维方式”则指对待工作的心态、精神状态和价值偏好。一个人和一个企业能够取得多大成就,就看三个因素的乘积。

按照这样的活法去活着,大概率会成功。请原谅,我只是仰望这样的星空,我在谷底,爬不上去。有志之士请好好阅读《活法》,当然,还有稻盛和夫的另一本《干法》,就算不能达到他那样的成功,取乎其上,得乎其中,也能得到超出预期的回报。

《活法》P94页的《国际问题也不妨单纯化》,稻盛和夫直面中日战争中的慰安妇和南京大屠杀问题,明确认为日本应该谢罪。这一点,我认定老人家是可敬可佩的,虽然他是日本人,我还是没办法喜欢那个小日本。

 

另:

今天是2022年12月30日。2022年,只剩下最后的两天。

在身心俱疲的年末,Omicron猝不及防地被放开,像是要将所有的苦,都留在了2022。

糟糕的点可能有五:一是时间,在寒冬;二是备药,自救式;三是预期管理,如果不说大号流感,而说小号肺炎,会怎样;四是专家,很多时候,疾病需要体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非必要可以不讲话;五是过去三年医疗救护这个宏观命题没有突破。

不错的点可能惟一,人民还是最好的人民。

总之,这是令人无比沮丧的一年。

这颗星球似乎不再关心人类存亡与否。

只是,大部分人都还是挣扎着活了下来。

2018年末的时候,我们期待2019年会好一些。

2019年末的时候、2020年末的时候、2021年末的时候,也是一样。

然而,到了2022年末的时候,我们似乎对于2023年没有了期待。

为什么没有了期待?

王小波说,真他娘的累。

丧得触目惊心,不留余地之后,已是累觉不爱。

——来自上海小美女推荐的《去他的2022》

很丧,对吧?但是,无论是踮起脚来蹦起来像稻盛和夫这样的《活法》,还是像我这样“煎茶坐看梨门雨”的活法,我们只要没想着去死,还活着,就得好好活下去。

Omicron就像一个生命摇铃,提醒着我们,人生除了生之外,还有病,还有老,还有死;提醒着我们,每个人都有问题与痛苦,诚实地透过问题与痛苦去成长,是惟一的幸运;提醒着我们,以一种活在当下的方式,去庆贺我们这痛快淋漓的一生。

王小波曾在《黄金时代》里写到,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就某种程度上而言,受锤也是加持。

重要的是,不被锤废。

木心说,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

在生命里,不要试图让每一件事都顺遂如意,试着随顺那种种的不安,并且,将之当作修行。

在生命里,每一个人都会在某个时刻,遇见混乱的生活状况,重要的是,不要试图逃避,而是随顺参与,结果状况总会自行整顿,恢复秩序。

码到这里的时候,忽然想起里尔克的那句“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

让我们一起举杯,一杯敬过往,一杯敬余生,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不负遇见,不谈亏欠。

再见,2022;你好,2023。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546.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我的懵懂童年

我的懵懂童年

我的懵懂童年陈彦这段时间我老是梦见儿时低矮的茅草屋,梦见茅草屋前成片的胡桑地,梦见桑果成熟,我腆着小肚皮,打着饱嗝,嘴唇黑得像熊猫,跟在其他的小伙伴后面从胡桑地里钻出来,用乌紫的小手抹了抹额头的汗水,却在笑别人是“三花脸”。小时候,吃完桑葚...

父亲喜爱看电影

父亲喜爱看电影

父亲喜爱看电影胡萱萱父亲一直以来就喜爱看电影,从年少到年老几十年兴趣不减,无论中外,大陆港台,也不管枪战还是文艺片,一律照看不误。父亲平日是个寡言的人,但说起电影,父亲会换作另一个人,兴致勃勃,神采奕奕。记得我上大学时影视课布置了一个作业,...

怀揣美好,赴一场春的邀约

怀揣美好,赴一场春的邀约

怀揣美好,赴一场春的邀约王晓宇春天,万物萌发,孕育着生命和希望。你不经意间的一个抬头,就见那纯净透彻的蓝天作底,桃红柳绿作画,莺歌燕舞作曲,好一幅动人的春之画卷。听,万物跃动,蛰伏的生命,正在积蓄向上的力量,春姑娘凭着实力演奏出一曲美妙的春...

不睡觉的“大白”

不睡觉的“大白”

不睡觉的“大白”钱孝诚伴着“呜——”的声音,一辆大巴打破了小区的宁静。里面,一位位医护人员走了出来,羽绒服外裹着洁白的防护服,活像动画里的大白,在黎明的微光中显得格外明显。我在凌晨起夜时,这一幕映入眼帘。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疫情如同一头猛兽...

秀才巷循迹

秀才巷循迹

秀才巷循迹刘关碧踩着起起伏伏的古石板路,扣响一扇扇写满故事的木门,内心莫名的激动,如同遇见从未奢望能够遇见的故人。这弯曲悠长窄窄的小路,宁静得让人心痛。远处穿街而来的风如同异族的歌者,呜呜地来,轻轻捋过我的发丝,就从从容容地跑去,从头顶上从...

又闻粽香,想起母亲包的粽子

又闻粽香,想起母亲包的粽子

作者:殷再宏街头又开始有粽子的香味弥漫,芬芳、浓郁且诱人,我又不由自主想起母亲。母亲离世18年了,亲情真的是血浓于水,我还是经常想起母亲在世的片段。母亲在世时,每年都要包粽子吃,自家包的基本是淡粽子、再就是放点蜜枣或红豆之类的,不像现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