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又闻粽香,想起母亲包的粽子

一南3年前 (2022-04-18)散文随笔4539

作者:殷再宏

街头又开始有粽子的香味弥漫,芬芳、浓郁且诱人,我又不由自主想起母亲。母亲离世18年了,亲情真的是血浓于水,我还是经常想起母亲在世的片段。

母亲在世时,每年都要包粽子吃,自家包的基本是淡粽子、再就是放点蜜枣或红豆之类的,不像现在什么都可以包进去。印象中,母亲把粽子包好了会在晚上用大铁锅煮,第二天起床后就能闻到满屋粽子的清香。尽管芦苇粽叶的绿没有刚包时的鲜亮,但感觉却透出一种别样的温和。

母亲做的粽子,散发着一种清香,咬一口甜而不腻,唇齿留香,回味悠长。

那时,我最喜欢吃淡粽子了。剥开一个粽子,阵阵香味便扑鼻而来,那种香是糯米的香,是芦苇粽叶的香,更浓的是妈妈勤劳的手上的香味扑鼻而来。那时候,最令人享受吃法,就是粘着白糖或红糖的粽子,慢慢送入嘴里咬上一口,甜甜的,粘粘的,香香的,别有一番滋味。如今,却要担心血糖升高,故意不去蘸糖。

母亲离世18年了,现在每年依然可以早早就吃到粽子。但没有母亲包的粽子独特的味道。而我也没有学会包粽子,给我儿子动手勤为。

如今,市面上粽子品种繁多,味道齐全,我还是执拗地回想和偏爱母亲包的粽子。母亲包的粽子香袭深深的沉在了我的心底,想来不只是其中的味儿,更多的是因为噙着思忆的泪花,濡湿了一行行字迹。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192.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传承者》序

《传承者》序

《传承者》序丁  捷传承,从来都是一种曲高和寡的存在;传承者,背对潮流,特立独行,在固执而寂寞的行走中,苍老着青春,燃烧了韶华,却难得有人为之喝彩。只有岁月历练者,跋涉了桑田,阅尽了沧海,才能拨开世俗的厚尘,顿悟并发掘其中的奇巧与...

那时的陀螺

那时的陀螺

那时的陀螺刘正林小的时候,我很喜爱陀螺。初时,缠住父亲,削了个粗糙的陀螺,我连蹦带跳,挨家挨户找小伙伴们炫耀了好半天。后来,条件改善,我“忍饥挨饿”,积攒了好些天的馒头干,在学校门口小贩那里换了个精美的陀螺。同学们喜欢带陀螺到学校,下课铃一...

婚礼上的反诈警察

婚礼上的反诈警察

婚礼上的反诈警察邓 兮 阿桑终于抽出一天时间来结婚了,婚礼前夕我问他,你想好了典礼上要说什么了吗?他拍着胸脯说,早就想好了,绝对和别人不一样。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到婚礼这一天,我和阿桑站在台上,司仪问他,新郎,你有什么话要...

扎进天山的怀抱

扎进天山的怀抱

扎进天山的怀抱                渔樵耕夫  谢通 当年读著名作家碧野的《天山景物记》,怎么也想不到会有一天,我能走近天山,亲近...

芦苇花开

芦苇花开

芦苇花开戴林萍我本不想写它,因为我们农村到处都能见到它。大河小河边,沟沟塘塘边,甚至灌溉渠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每天我从二案到石庄,能走小路绝不走大路。因为我讨厌大路的喧嚣,喜欢小路上不经意闪现的美景。所以我是朝也看它,暮也看它,朝朝暮暮都看...

东北壮游

东北壮游

东北壮游渔樵耕夫   谢通旅游专列十八个车厢,满载着上千人的旅游大军。火车从江苏常州出发,拉开东北五省游的序幕,跨长江,过黄河,闯关东,到呼伦贝尔大草原去撒欢,到中俄蒙边境去遛弯儿、、、、、、东北壮行钢铁洪流机声隆,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