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我家的四间新瓦房——吴国忠

季健2年前 (2023-07-21)散文随笔3287


我家的四间新瓦房

吴国忠

 

1981年,我刚上高中,家中两个哥哥都到了娶媳妇的年龄,仅凭三间茅草屋是不行的,好在79年和80年生产队工分分配高了些,三个一等劳力,一个五等劳力,除去交生产队的,两年挣得了500元,加上以前的积累,已把建房子的红砖、青砖、红瓦准备的着不多了,因为长江公社砖瓦厂的一个负责人与父母相熟,买不起好的标准,是买个一种按体积算钱的碎半砖,一样的用,记得是9元一个立方,可以抵两叁垛用,就是多费点工,多抹些石灰拌黄泥,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实际上总的算下来,并没有便宜多少,似乎是买的便宜草,烧了夹底锅。

红砖红瓦房,鲜有前墙用青砖显摆的,在上世纪80年代初,是沿江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现在这种房子基本见不到了,可能在偏远的乡下的楼房边还偶尔会看到,因为宅基地宽敞,建了新的,老的留着放放农具和杂物,也可能是为了一份念想。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长江公社(现称“乡镇”)都建起了三坐轮窑(砖瓦厂)。轮窑厂生产的砖瓦都是红砖红瓦。红砖的规格是11.5×5.5×24厘米;红瓦,又称红平瓦、大平瓦、洋瓦,规格约为26×38厘米,有长江公社砖瓦厂、二案砖瓦厂(国营)、二大队砖瓦厂,还有中心沙养殖场砖瓦厂,在全县公社中算是多的了。事实也证明,砖瓦厂的建立,一方面带来了乡镇集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农民建房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更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带了个好头。

70年代中期,农民建设三间红砖红瓦房又需要多少钱呢?我亲身经历,只需要一两千元钱。其中,红砖约一万三千块,每块3.5分钱,需550元(这是最大的一笔开支);两根水泥中柱40元(中柱两边的大插及壁柱用家中的杂木,无须花钱);9根水泥桁条约120元;杉木椽子约150元;旺砖3000块(每块两片),约160元;红平瓦1600片,每片1毛钱左右,约160元;石灰1.5吨,约75元;建房人员工资80~100元之间(主要是木、瓦工工资,每天一元。小工,农民之间互相伴工,无须付钱,有帮工,有还工);招待费用100~180元。加上其他乱七八糟的费用,总体费用也就在1500元上下。四间红砖红瓦房建筑面积在98~100平方米之间,总造价2000元,也就是每平方米的造价在20元左右。

可就是每平方米20元造价的房子,一般纯农户也很难建得起,只有家中劳力多的家庭,节省了几年才能建得起三间像模像样的红砖红瓦房。有俗语说:喝了几年薄薄儿粥,砌了四间大瓦屋。农家建了大瓦屋,亲戚们都要来祝贺,那时时兴说鸽子,吃上梁酒。房子竣工时,瓦工头要说上几句吉利话:新砌华堂喜洋洋,多福多寿喜满堂。喜得爹爹多富贵,喜得奶奶福寿长,喜得相公高官做,喜得姑娘嫁个状元郎,匠人还会在梁上往下抛主人家提供的圆子、馒头、笼糕和小粽子,下面会有很多人抢,既填饱肚子,又图个热闹。

我家把房子建好了,两个哥哥就相继经媒人介绍娶亲成了家,当时没有几间瓦房子,儿子想找媳妇难如登天。后来四间瓦房子,分给了两个哥哥,每人两间,我和父母仍住在三间老茅草屋,直至1989年我借债建三间五架六起红瓦房子为止。帮我每人还六百元债务的也赖掉了,我刚工作工资低,还得结婚养女儿,独自还了五年,想来心酸。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后,多数农民把外出挣得的钱首先用在建房上。拆去红瓦房,建起新楼房。从排列式、组合式,到飞檐翘角的古典式、现代气息的西洋式,我们长江公社大部分人家已拆迁搬进了政府的安置房,五层至18层的,早的没有电梯,现在都是电梯房子了。从此,红瓦房子只有在留存照片和梦中常相见了!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743.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初识丁立梅

初识丁立梅

初识丁立梅彭红霞周末,参加如皋市作家协会举办的作家丁立梅《美的感知》阅读分享会,第一次面对面的认识丁立梅这个女作家。说实话,名人和作家也见过一些,但她给我的印象仍然有一些些的不同。首先这是个会害羞的女作家,写过那么多的作品,做过那么多场演讲...

核桃树

核桃树

核桃树曹霞老房子前面有两棵核桃树,一颗是母亲树,一棵是女儿树. 两棵树都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门口的路人称羡不已,常常问我们——这么高的核桃树,长了多少年了 。这次先生回去过节,来时却告诉我说家里的核桃树死了。感觉心里的那根弦,“咔啪”一声断...

立春

立春

立  春任小萍春节遇上立春,顿觉头顶上的太阳大了很多,风也柔和了一些。走出家门,除了看那依旧绽放着的腊梅花儿暗暗地送着芳香,就是看那结满了串串红果笑弯了腰的南天竹。关于腊梅花,有数不清的文人墨客的赞美之词,而南天竹也因它鲜红的果实...

年来年往

年来年往

年来年往周荣丽光阴在指尖轻轻滑落,像天上的星星落入了草丛,纵身一跃,日子又跳到了年末岁首。无需目送,2021已破空而去,不由分说。春节是最团圆最喜庆的日子,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只有过了除夕,才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回家过年是一年忙到头缓缓气、借...

哈尔滨印记

哈尔滨印记

哈尔滨印记任小萍(一)吾有一女,文静、端庄。吾有一儿,憨厚、壮实。吾女是我所生。吾儿系我女婿。人说:女婿顶半子。我说:女婿就是儿!说到女婿?儿,就会想到哈尔滨。我走过大半个中国,去过许多的城市,比如高冷的拉萨、慢时光的喀什、神秘的额济纳旗、...

和妈妈唠“瞎话”

和妈妈唠“瞎话”

和妈妈唠“瞎话”郭继锋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年,但陪妈妈看眼睛的过程至今记忆犹新。妈妈由于白内障在医院治疗,我与姐姐一起陪妈妈住了两晚,早中晚一起吃了七餐,一起超市闲逛,削个苹果一起吃,打个呼噜一起听,心里特别满足。翻看记忆,妈妈的右眼也是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