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阿坤老师——顾东来

季健2年前 (2023-08-21)散文随笔3811

阿坤老师

顾东来

香港回归祖国的那一年,我在乡村的一所初中念初三,这所位于一片农田之间的乡村初中,有着一群蠢蠢欲动的少男少女,临近毕业的少男少女们,似乎都有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似乎都觉得外面有着大把大把的钞票等着我们去赚,而阻挡了我们赚钱梦想的,便是讲台上的老师!

教了我们两年多英语的美女老师调走了,大家在一片唏嘘声中迎来了新的英语老师。这是一位将要退休的男老师,身材羸弱,头发稀疏,瘦削的脸上架着一副似乎快要散架的眼镜。他缓缓地走上讲台后,用一口正宗的“如普”进行自我介绍:“我叫刘坤,接下来的这学期英语,由我带领大家学校。”话音甫落,讲台下就想起了一阵“噢---”的声音,接着是一片哄笑,间杂着肆无忌惮的议论。

有位善于联想的同学,记得《初中生世界》上有个栏目叫“阿坤俱乐部”,于是,便把阿坤这个称呼送给了刘坤老师。还有好事的同学打听了,阿坤在特殊的年代受过冲击,后来入赘了一户农民家做女婿,生了个可爱的儿子。有一次快过年时,乡间很多人家开始蒸馒头,阿坤也忙于蒸馒头,便把孩子放在用来“调窖”的大缸里,又担心孩子冻着,就在上面盖了一层棉被。等阿坤忙好了事情,掀开棉被时,孩子已经没了呼吸。本来就入赘的阿坤,从此更是成了家人眼中的“坏分子”。

或许是经历过太多的磨难,阿坤很珍惜教师这个职业,他很是认真地想了很多办法,冀求调动我们学英语的积极性,他自己刻了一块印章,上面有“已过关”三个字,每天早读或者晚自习时,他就把我们一个个地叫到讲台上背诵英语课文。有一次,我顺利地背完一篇介绍马克思的英语短文,阿坤认认真真地在我课本上印上“已过关”的标记,并高兴地对我说:“很好,你是一个很要好的孩子!”二十多年过去了,那篇介绍马克思的短文就像那枚印在课本上“已过关”的标记,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

阿坤的英语课讲得中规中矩,一些同学便觉得索然无味,蠢蠢欲动的本性又流露出来,有的在下面看小说,有的在下面睡觉。有一次讲台上的阿坤拿着课本,走下讲台,在课桌间慢悠悠地讲着课。这时一位同学在阿坤背后甩起了钢笔,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一连串的墨水甩在了阿坤崭新的羽绒服上,那位同学顿时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就在阿坤快要走上讲台时,一位同学赶紧对他说:“老师,您背上有墨水!”“嗯?我背上怎么会有墨水?”阿坤满腹狐疑地脱下羽绒服,上面清晰的墨迹让阿坤涨红了脸,但很快,他就平静地说:“哪位同学不小心甩的,下课后到我办公室一下!”后来,那位甩墨水的同学说,老师只是让她以后做事小心一点。

半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每个人都为自己曾经挥霍的青春买了单。有的去了高中,有的去了职校,还有的真回去实现赚钱的愿望。拍毕业照时,阿坤特意穿上一件雪白的衬衫,宽大的衬衫罩在他瘦弱的身躯上,似乎有点滑稽,但那一刻,却没有一个人笑。

我们毕业后,阿坤也走下了讲台,去了学校的食堂负责记账。

高一暑假期间,我和一位同学相约去看望阿坤,我们蹬着自行车一路打听,赶了三十里路,找到了阿坤藏在乡村里的家。这是一座乡间常见的青砖小瓦房,夹在两侧的楼房之间,显得特别矮小。阿坤看到我们来,很是高兴,笑得露出了硕果仅存的几颗牙齿,他特地从门前的树上摘了很多桃给我们吃,还告诉我们,再过一年,他就要退休了。

后来,我们慢慢地失去了联系,但我常常想,那个劳苦了一生的阿坤老师,现在一定会很幸福了!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756.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一汀烟雨寻故岸

一汀烟雨寻故岸

如皋区位独特,东临黄海,南枕长江,江岸绵延数十里。由于水流疾缓无定,江岸坍涨屡移苍黄翻覆,前人曾发“湍急者桑麻,黍稌者澎湃。”之慨。近百年汹汹江水流经如皋呈缓滞疲态,由是港道淤阻,积沙成滩,为政者不失时机组织乡民大规模围堤垦殖,扩地无数形成...

守松如松

守松如松

守松如松赵宏建杨守松也是属于走在路上没人多看一眼的人物,黑且瘦,虽然也着西装戴着眼镜,但满脸的沧桑。我先是在《扬子晚报》繁星副刊上读到杨守松的散文,后来在南通与苏州两市文联共同主办的活动中与杨先生初次相遇且在宾馆促膝长谈。1995年8月的一...

忆任储尧老先生二三事

忆任储尧老先生二三事

忆任储尧老先生二三事苏东伟微信朋友圈内看到文定雉水先生发的图片,是原先新民初中的老师们最近聚会时所摄。看着一些已经满鬓苍白的老师,已经无法与他们的名字一一对应。问及曾经的化学老师任老先生近况时,先生不无伤感地告诉我,老先生已于前年驾鹤西去!...

东北壮游

东北壮游

东北壮游渔樵耕夫   谢通旅游专列十八个车厢,满载着上千人的旅游大军。火车从江苏常州出发,拉开东北五省游的序幕,跨长江,过黄河,闯关东,到呼伦贝尔大草原去撒欢,到中俄蒙边境去遛弯儿、、、、、、东北壮行钢铁洪流机声隆,旅游...

冬日残荷

冬日残荷

冬日残荷陈燕盛夏是人们的赏荷时节, 因为这是荷花的鼎盛时期。一塘碧波,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其间,宛若凌波仙子。 风儿吹过, 那翩翩舞姿或妩媚, 或风情万种,袅娜婆娑,无不揽尽人间风光。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空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写尽...

看戏

看戏

看  戏陈彦记得小时候,村称之为大队。父亲在邻大队做老师,我便在那儿上一年级。一次放学,父亲说要参加晚上的政治学习,让我先回去。排队刚出校门,大伙儿就像从笼子里钻出来的小鸟,叽叽喳喳,撒了欢儿向前跑。有的没有书包,夹着两本破书直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