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丹桂生处月渐明—— ​曹桂明

季健2年前 (2023-09-26)散文随笔2788

丹桂生处月渐明

□曹桂明


这是一个美与时尚的都会,夜幕悄然降下,一切就像刚刚苏醒似的。晚霞的余晖把激情倾泻于满扎的啤爽中。泡沫是引言,精彩的篇章续接着浅秋的三里屯。


北京,

是一个北京人急于讲述的故事;

北京,

是一个外乡人急于了解的传说。


刚刚来,

她是迷都,

霓虹闪烁时万家灯火;

慢慢品,

她是古都,

云锁峻岭处千秋文明。


点开去,

四通八达六道口;

迈开腿,

拾级而上岭上行。

富居香山呼远客,

浅秋古柳听蝉鸣。

摘得颐园只只鲜,

鱼戏莲叶朵朵艳。      

          

北京之行的第二天,沈总编在茂府设宴款待。他特地邀了在京的乡贤作陪,又嘱托我请了见山先生。初见寒暄几句,沈先生赠我一份厚礼《大道同行40年》,北京城市建设研究发展促进会编纂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作品集。

闻着油墨的清香,一本讲述北京改革开放城市建设故事,讴歌时代“弄潮儿”——城市建设者们的群雕画面映入我的眼帘,而丁桂生就是其中一位。

丁桂生,地基工程专家,创新型企业家,北京创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城畅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名字中有了“桂”字,与我多了一份秋天的味道。这期许中亦有沈先生乡情的亲切。我在日志中这样调侃:


“他有桂,我有桂,桂花开时影成对;

君在北,我在南,飞鸿频传月儿圆。”


如今,天鹅湖边的桂花真的开了。虽说没有满园的香气,但临近中秋,文债催紧,于是挑灯苏杭,回复京城:


燕回雁归丁香花,

雨过风摇桂枝桠。

月坛秋分生渭水,

霜染杏叶思金甲。


他儒雅的气质,让我联想到辛勤的园丁,百年大计,千秋大业,同是家国的基础工程,他为城市之光的魅力绽放奉献了光热青春。

在丁桂生承建的基础建设中,“天”字头、“王”字头、“中”字头、“国”字头、“首”字头的企业不胜枚举。他深知打桩如立擎天柱,一不留神就会把天捅个窟窿。这一根根的定位神针,一端连天接地,一端连载着五千年的华夏文明。

因为有了敬畏,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从天安门到王府井,从大兴机场到城市广场,从天津新闻中心、港澳中心到奥林匹克中心,处处都有“弄潮儿”的身影。

改革开放就是解放思想,提高生产力,这自然离不开科技的创新。1986年基础公司成立以后,人才和设备的武装为抢占市场和制高点赢得了先机。改善生产关系,知人善举,让有胆识、敢担责的人活跃在阵地的最前沿,克难攻坚,在保质的前提下紧缩了基础工程的预留时间,为后续工程的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预留了充裕宝贵的时间。

仰望星空的人,无时不刻都在追逐梦想。本着“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担当,他的新型环保涂料,让号称城市口香糖的“牛皮癣”小广告无处遁形。

六年后,他们又研发了“硬隔离”的道路可移护栏。这种护栏柔性好、耐撞击,名符其实的城市生命安全的“保护神”。我在致敬改革的诗篇中有这样的激情抒发:


《拓荒者之歌》


让贫瘠拥有生机,

用响锤唤醒沉睡,

逢山开山,

逢河架桥。

一马平川处,

万丈高楼平地起;

崇山峻岭间,

万丈豪情铺锦绣。


轨道交通是领略首都城市文明又一个切入点,我在西土城的地铁站有这样的感慨:


雾锁千层庭前花,

星际穿越此中乐。

鹅冠博带东坡肉,

三十六帝西土城。


王府井百货大楼也是丁先生参与的重要项目,这里储存着年代久远的老百姓记忆,对我这个外地人而言,它是街区,又像博物馆,一个个北京故事通过品牌的传说向你娓娓道来。

太阳从云层里探出头来,霞光万丈,洒在脸上,秋阳正好,迎风不燥。

再过三两日,更多的桂花会次第开放,满园的馨香里一定会有家乡的味道!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801.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萝卜情缘

萝卜情缘

萝卜情缘何松明        萝卜是养生专家们非常崇尚的一种蔬菜,比如:消食、消脂、止咳、通气、防癌、抗癌等等。萝卜生吃、凉拌、榨汁、红烧、煲汤,腌制都可以,可谓是老少咸...

青青剃须,诠释博爱医者仁心

青青剃须,诠释博爱医者仁心

青青剃须,诠释博爱医者仁心陈曦霞这年代,有两个地方不能有家人:没有家人在医院,没有家人在监狱。道理不言而喻,但是2019年3月,我们进了医院,确切地说,是我爱人住进了医院——他发生了一起不应该的工伤事故,在拍片检查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他肾脏里...

感悟年味

感悟年味

 感悟年味张玉兰岁月如流,这个年又过去九天了。总觉得现在这年味越来越淡。回想当年每进入腊月,就闻到年味了。尤其是记忆中的童年年味,比现在过年有滋有味,而且那种情景仍在眼前清晰可辨犹如昨天。可能记忆容易产生错觉也容易捉弄人。可惜的是...

星光不问赶路人

星光不问赶路人

星光不问赶路人沈小菲周末回家,94岁的奶奶正笑眯眯地坐在灶前烧火。妈妈告诉我,奶奶知道我们今天回来,兴奋得很,一早便起床,梳头洗脸,将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我知道,年迈的奶奶在前年骨髋节摔断之后,尽管现在尚能拄着拐杖行走,但行动着实大不如从前...

我和母亲拉家常

我和母亲拉家常

我和母亲拉家常 张松军 自从老家拆迁后,母亲几乎常年被三个姐姐接去赡养,一是他们已经退休,有时间陪护老人,二是因为我在家排行最小,姐姐们都体谅我们全家人,能让我们集中精力,安心工作。所以,平时我们陪伴母亲的时间并不多。&...

父亲和他远去的风筝

父亲和他远去的风筝

父亲和他远去的风筝邹健美在故乡,风是大自然全年馈赠给人们最好的礼物。不管是初春的东南风,还是寒冬的西北风,来了,你都要照单接受。当父亲朝着东南方向手搭凉棚,迎风微笑,眼中泛光之时,便是东南风吹起之时,这个时节,他会格外地忙碌起来。会天天念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