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桂生处月渐明—— 曹桂明
丹桂生处月渐明
□曹桂明
这是一个美与时尚的都会,夜幕悄然降下,一切就像刚刚苏醒似的。晚霞的余晖把激情倾泻于满扎的啤爽中。泡沫是引言,精彩的篇章续接着浅秋的三里屯。
北京,
是一个北京人急于讲述的故事;
北京,
是一个外乡人急于了解的传说。
刚刚来,
她是迷都,
霓虹闪烁时万家灯火;
慢慢品,
她是古都,
云锁峻岭处千秋文明。
点开去,
四通八达六道口;
迈开腿,
拾级而上岭上行。
富居香山呼远客,
浅秋古柳听蝉鸣。
摘得颐园只只鲜,
鱼戏莲叶朵朵艳。
北京之行的第二天,沈总编在茂府设宴款待。他特地邀了在京的乡贤作陪,又嘱托我请了见山先生。初见寒暄几句,沈先生赠我一份厚礼《大道同行40年》,北京城市建设研究发展促进会编纂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作品集。
闻着油墨的清香,一本讲述北京改革开放城市建设故事,讴歌时代“弄潮儿”——城市建设者们的群雕画面映入我的眼帘,而丁桂生就是其中一位。
丁桂生,地基工程专家,创新型企业家,北京创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城畅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名字中有了“桂”字,与我多了一份秋天的味道。这期许中亦有沈先生乡情的亲切。我在日志中这样调侃:
“他有桂,我有桂,桂花开时影成对;
君在北,我在南,飞鸿频传月儿圆。”
如今,天鹅湖边的桂花真的开了。虽说没有满园的香气,但临近中秋,文债催紧,于是挑灯苏杭,回复京城:
燕回雁归丁香花,
雨过风摇桂枝桠。
月坛秋分生渭水,
霜染杏叶思金甲。
他儒雅的气质,让我联想到辛勤的园丁,百年大计,千秋大业,同是家国的基础工程,他为城市之光的魅力绽放奉献了光热青春。
在丁桂生承建的基础建设中,“天”字头、“王”字头、“中”字头、“国”字头、“首”字头的企业不胜枚举。他深知打桩如立擎天柱,一不留神就会把天捅个窟窿。这一根根的定位神针,一端连天接地,一端连载着五千年的华夏文明。
因为有了敬畏,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从天安门到王府井,从大兴机场到城市广场,从天津新闻中心、港澳中心到奥林匹克中心,处处都有“弄潮儿”的身影。
改革开放就是解放思想,提高生产力,这自然离不开科技的创新。1986年基础公司成立以后,人才和设备的武装为抢占市场和制高点赢得了先机。改善生产关系,知人善举,让有胆识、敢担责的人活跃在阵地的最前沿,克难攻坚,在保质的前提下紧缩了基础工程的预留时间,为后续工程的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预留了充裕宝贵的时间。
仰望星空的人,无时不刻都在追逐梦想。本着“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担当,他的新型环保涂料,让号称城市口香糖的“牛皮癣”小广告无处遁形。
六年后,他们又研发了“硬隔离”的道路可移护栏。这种护栏柔性好、耐撞击,名符其实的城市生命安全的“保护神”。我在致敬改革的诗篇中有这样的激情抒发:
《拓荒者之歌》
让贫瘠拥有生机,
用响锤唤醒沉睡,
逢山开山,
逢河架桥。
一马平川处,
万丈高楼平地起;
崇山峻岭间,
万丈豪情铺锦绣。
轨道交通是领略首都城市文明又一个切入点,我在西土城的地铁站有这样的感慨:
雾锁千层庭前花,
星际穿越此中乐。
鹅冠博带东坡肉,
三十六帝西土城。
王府井百货大楼也是丁先生参与的重要项目,这里储存着年代久远的老百姓记忆,对我这个外地人而言,它是街区,又像博物馆,一个个北京故事通过品牌的传说向你娓娓道来。
太阳从云层里探出头来,霞光万丈,洒在脸上,秋阳正好,迎风不燥。
再过三两日,更多的桂花会次第开放,满园的馨香里一定会有家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