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银发产业之一瞥 ——杨兆成

陈蓓蓓1年前 (2024-03-28)散文随笔2799

银发产业之一瞥

作者:杨兆成

据国家有关人口资料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60岁以上人口达3亿多,2025年将达4亿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社会上银发人群在逐年增多的同时,银发产业将持续火爆,给当今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添加剂”的作用。

笔者娴闲时走访了当下银发产业的某些场景,试引列为证,唤起世人注目。

例如:随着中央“三农”政策的落实落细,农村生产经营承包制的演进,大部分家庭中青壮年人走出家门,跳出“农门”,去城市打工或从事其他二、三产业,家庭中几乎只剩下银发老人,这些人们既要看好家门,又要下地种田,特别是农忙季节,一眼望去,大都是银发人在挥汗如雨、战天斗地,“享受”着既传统又现代的农耕生活,为乡村振兴走上快车道添砖加瓦。

又例如: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社会高速发展,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的“马路经济”、“地摊经济”、“夜市经济”蓬勃兴起,而经营者大部分是银发人群,他(她)们起五更,带黄昏将自家的农副产品或传统手工艺品,摆摊设点,从事自产自销为主的实体经营活动,成为社会上商超实体店或网购行业的有效补充,不但拓宽了就业渠道,而且增加了家庭收入,减轻了子女的养老负担,为国家一定程度上也创造了经济效益。

再例如:随着农村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速,农民集中居住已成常态。村村、户户通公路已成完成时。随之而来的楼道、小区、公路的保洁工、养护工、门卫、环卫工人等,遍地都是银发飘飘,既充实了晚年生活,又创造了经济收入,还点缀了城市、乡村的风景,真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还例如: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儿童,既是国家的未来,又是家庭希望所在,每到早晨和晚间,在幼儿园和小学门前或校园周边马路旁,停放着各种电动车、自行车等代步工具,其驾驶员大部分是银发老人,他们既减轻了子女负担,又愉悦了心情,加深了“隔代”亲情,一定程度上间接地为社会和家庭创造了经济价值。银发产业,如此如此,不一而足;银发人群,彼此彼此,不亦乐乎!

纵观社会各个方面,银发经济潮已经向我们老龄化社会走来。银发人从事银发经济已成为时代的又一亮点。不少地方,银发经济由“将就”向“讲究”方向转变。国务院日前出台了《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各级政府已顺时利势出台相应的配套文件和促进老年人就业、养老等保护措施,促进银发经济向纵深方向发展,为老年人谋福祉开启了新的渠道!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882.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守松如松

守松如松

守松如松赵宏建杨守松也是属于走在路上没人多看一眼的人物,黑且瘦,虽然也着西装戴着眼镜,但满脸的沧桑。我先是在《扬子晚报》繁星副刊上读到杨守松的散文,后来在南通与苏州两市文联共同主办的活动中与杨先生初次相遇且在宾馆促膝长谈。1995年8月的一...

最美的姿势

最美的姿势

最美的姿势朱丁一宁        绵白的雪色映着清朗的晨曦,淡淡香甜的糕香伴皮线咖啡的垃址声。这些平凡的物和人啊,汇集点点的心灵之光,演绎着最美的姿势! &nb...

感悟年味

感悟年味

 感悟年味张玉兰岁月如流,这个年又过去九天了。总觉得现在这年味越来越淡。回想当年每进入腊月,就闻到年味了。尤其是记忆中的童年年味,比现在过年有滋有味,而且那种情景仍在眼前清晰可辨犹如昨天。可能记忆容易产生错觉也容易捉弄人。可惜的是...

立春

立春

立  春任小萍春节遇上立春,顿觉头顶上的太阳大了很多,风也柔和了一些。走出家门,除了看那依旧绽放着的腊梅花儿暗暗地送着芳香,就是看那结满了串串红果笑弯了腰的南天竹。关于腊梅花,有数不清的文人墨客的赞美之词,而南天竹也因它鲜红的果实...

冬日残荷

冬日残荷

冬日残荷陈燕盛夏是人们的赏荷时节, 因为这是荷花的鼎盛时期。一塘碧波,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其间,宛若凌波仙子。 风儿吹过, 那翩翩舞姿或妩媚, 或风情万种,袅娜婆娑,无不揽尽人间风光。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空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写尽...

听,轻雨

听,轻雨

听,轻雨徐 丹滴答,滴答,滴答......听,古屋檐下,拂风沥沥,雨声淅淅,悄然惊扰而又盈盈诉说,如清泉流水般清脆;围着伞尖旋转的雨,像个调皮的孩童,簌簌作响,那是天使在唱着动听的歌;聆听雨意,且看雨丝,树花落成溪,微雨曼妙,徐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