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朱晓纯

陈蓓蓓1年前 (2024-04-01)散文随笔2950

 

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

作者:朱晓纯 

               

又到一年清明时,每逢此时我都格外思念在另外一个世界的亲人。深夜外面下着雨,听着雨水敲打窗户,此时此景读余慧《父亲住在相片里》,心里有种难以诉说的情愫。

“父亲站在一艘游轮上,身体微侧靠着船帮,一只手扶着船舷。父亲身后,水天相接,一望无际,可能是阳光太强烈的缘故,江水白茫茫一片,南京长江大桥标志性建筑桥头堡隐约可见,长长的铁灰色桥身伸入长江。

这是父亲留下的唯一的个人彩色相片,也是最清晰最真实地体现父亲样貌特征的一张相片。相片修复师让父亲的容貌再次清晰地出现在我的面前,看到相片的那个瞬间我有些恍惚。手捧父亲的相片,往事如电影画面般一幕幕闪过。我写这篇文章时,父亲的相片就在手机里打开着,凝视着父亲的面庞,熟悉又陌生,我几度无法继续。”

这个场景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睹物思人,所谓的感同身受,就是有了相同境遇,经历了同样的心理过程才拥有了同样的心理感受。记得母亲去世那年夜里我常常睡不着,我曾答应母亲她走以后我一切如常,不在任何人面前流泪、失态。夜深人静我会克制不住思念心绪会翻看老相册,相册里收藏着父母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工作照,从小到大我和父母以及哥哥的全家福,那一幅幅其乐融融、岁月静好的画面深深隽刻在我心灵深处。人间最无奈的最残忍的事就是你曾经拥有一切美好的人和事,时间却无情在你眼前摧残殆尽。所以我更能真实贴切感受到作者那份无可言说的心痛感觉。

都说女儿是父亲的贴心小棉袄,在父亲心里女儿是长不大的小公主,在女儿心目中父亲是无所不能的,为自己遮风挡雨的大树,正因为有了父亲这棵大树,女儿才得以无忧无虑成长。父亲的爱是限量版的,那些陪伴成长的日子都成为生命中无法复制的独特瞬间,细细体会,非常美妙。都说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治愈。余慧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父亲留给她这世上最宝贵的财富---乐观、自信、努力,她不仅吸收传承父亲优良品质,而且更勇敢,更有韧性。

     近几年余慧的散文频频被扬子晚报(繁星)栏目录用,破茧成蝶靠的是自身力量,优秀写作者一定是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写作者要长时间保持着对文字的敏感度,勤奋是必须的,更要有种不断挑战自我,逼自己进步的狠劲。仔细研读她近期的文章,惊喜的发现文章思想深度和人性多面性描写有了弥足可贵的进步。首先文章立意深度提高,余慧文章大都偏重于风土人情、友情、亲情和爱情,清新唯美,文艺范足。近期作品着重关注女性内在成长,如何勇敢面对世界,活出自我(如《一鹿繁花》,《爱自己,永远排第一》)、以及中老年人晚年生活以及儿女相处模式探讨(如《带母亲远行》)。

其次花半开最美,情留白最浓。经典作品之所以百读不厌,每次读都有不同收获,正是因为它的情感描写直击人内心那个柔软之处。史铁生的《我和地坛》情感描写上适当留白成为画龙点睛之笔。其中最精彩部分是母子之间情感描写,每次读后都让人潸然泪下。

年轻的史铁生不愿接收自己瘫痪事实,整天蜷缩在地坛公园。内心深爱儿子的母亲看到儿子无法走出人生困境,恨不得自己替他去承担生命中种种苦痛。她即怕儿子一个人闷在家里想不开,又怕自己话语刺伤孩子那敏感脆弱的心灵。当儿子要去地坛的时候她总是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可是对一位聪慧坚忍母亲来说孩子不在家的时候她是多么的心神不安。其中有段情感细节描写母亲不放心史铁生一个人在地坛,偷着来找他,又怕儿子发现。当看到儿子的时候又躲起来。没有看到儿子她就一个人漫无目标在地坛里走来走去。等母亲去世后,史铁生在园中读书时候,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这么大一个园子,要在其中找到他的儿子,母亲走过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子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有过我的车的地方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整段文字虽然朴素、平淡,细细品味又感觉无比凄凉,心痛不已。

余慧近期作品情感描写中非常注意留白,她笔下的女性友情是始于欣赏,被对方身上有自己没有的优秀品质所吸引,共同成长的。在描写女性,男女之间情感、矛盾冲突时候更多时候学会自制、自控,不评判,不写满,留给读者一个想象、回味空间。

《寻梦环游记》有句话:当那一天来临的时候,不管我们做没做好准备,都要明白这个道理: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对那些终将离我们远去的亲人、朋友,只要我们不遗忘他们,他们就永远不会消失。连根养根,根深才能叶茂,清明时节对父母祖先的祭祀不仅是一种缅怀,更多是寻找更多的是心里那份思念和寄托,这是一种积极人生态度,让我们更珍惜现在幸福生活和身边人。


image.png作者简介:朱晓纯,笔名:妩媚。江苏如皋人,南京大学法律硕士,中国散文协会会员,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秦淮区作协理事,江苏省公安作家协会会员,悦读如皋特约撰稿人、《金陵警坛》杂志特约撰稿人。当过兵,上过军校,从事过部队宣传和老干部工作。从部队转业后到南京市公安局工作。曾获江苏省公安厅金盾文艺奖、公安部石城金盾杯文学奖。近年来的作品以女性独有视角和细腻动人笔触描述都市女性情感生活,深受女性读者的喜欢。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883.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忆任储尧老先生二三事

忆任储尧老先生二三事

忆任储尧老先生二三事苏东伟微信朋友圈内看到文定雉水先生发的图片,是原先新民初中的老师们最近聚会时所摄。看着一些已经满鬓苍白的老师,已经无法与他们的名字一一对应。问及曾经的化学老师任老先生近况时,先生不无伤感地告诉我,老先生已于前年驾鹤西去!...

笑谈盐米茶

笑谈盐米茶

笑谈盐米茶渔樵耕夫   谢通古代大儒孟老夫子说:“食色,性也。”民以食为天嘛,人类要延续嘛。我国民间曾经流传这样一句话:“吃的是盐和米,说的是情与理。”一些西方国家迎接客人的时候,就是请刚刚见面的客人,象征性地尝一点盐巴...

神游葛仙山

神游葛仙山

神游葛仙山渔樵耕夫   谢通江西拥有许多名山。不必说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道教圣地龙虎山,风景秀丽、蜚声天下的庐山,也不必说奇峰飞天宛如蟒蛇出洞、堪与张家界天子山媲美的三清山,更有中国革命的摇篮、朱德总司令毛泽东主席率领红...

用二流的剧本演绎一流的人生

用二流的剧本演绎一流的人生

原创 石松 明月清泉2018 (高中毕业四十年聚会后记)毕业于十八线小县城的一所普通高中,毕业那年,全校没有一个人考上大学。那是1981年,恢复高考没多久,据说大学录取率只有不到9%。就是初中毕业那年开始,城里的重点高中改成三年制...

80高堂爱上《悦读如皋》

80高堂爱上《悦读如皋》

80高堂爱上《悦读如皋》郭继锋写点闲散文字,记下眼中所看的、心中所想的、日常所做的,这是我的爱好。我的父母常成为我文字中大小不等的一些角色,读文字给父母听,让他们知道被我写进了文章,这又是我的一个喜好。十年前,5月份,农村做秧亩的季节,那时...

锦瑟无端

锦瑟无端

锦瑟无端吴宏匀香熏袅袅的雨天,和着咖啡的浓厚气息,站在高楼上往外看,天地苍茫,帘幕低垂。路上的汽车仿佛大海中的一粒芥子,飘摇孤独地驶向视线之外。与好友倚在窗边,看上去她仿佛隔山隔水。我们俩经常是这样守在一起,各自想着心事,偶尔只是为了验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