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寻迹思堂 》作者:隐溪闲叟

陈蓓蓓10个月前 (11-25)散文随笔3050

 

寻迹思堂

作者:隐溪闲叟

 

396c074c867b6c1c46ba1f3df30b65d.png一代文豪苏轼与章氏族人有着非凡的关系。章衡是苏轼进士榜状元,关系并不一般;章惇与苏轼后期虽有反目,但先前的兄弟情义曾传为佳话;章楶(字:质夫)是与苏轼分享私密的“狐朋狗友”。《章氏族谱》中录有苏轼对如皋章氏一世祖章仔钧之父‘康州刺史章及公’相赞,赞曰:“色之温蔼春阳,色之壮严秋霜。五马驭群驙(读:zhān),藏德溥而施泽深而长,宜厥孙子光大以昌”。可以看出苏轼曾经到过章氏祠堂。族谱中亦收录有苏轼所作<思堂记>。但与通行本尾部有相异之处,谱中“安而不懈”之后,仅接“定而能静,将以记思堂不亦善乎”。且并未记述作记时间。笔者查阅《苏轼文集》(孔凡礼校注本)P363,全文如下:

建安章质夫,筑室于公堂之西,名之曰思。曰:“吾将朝夕于是,凡吾之所为,必思而后行,子为我记之。”

嗟夫,余天下之无思虑者也。遇事则发,不暇思也。未发而思之,则未至。已发而思之,则无及。以此终身,不知所思。言发于心而冲余口,吐之则逆人,茹之则逆余。以为宁逆人也,故卒吐之。君子之于善也,如好好色;其于不善也,如恶恶臭。岂复临事而后思,计议其美恶,而避就之哉!是故临义而思利,则义必不果;临战而思生,则战必不力。若夫穷达得丧,死生祸福,则吾有命矣。

少时遇隐者曰:“孺子近道,少思寡欲。”曰:“思与欲,若是均乎?”曰:“甚于欲。”庭有二盎以畜水,隐者指之曰:“是有蚁漏。”“是日取一升而弃之,孰先竭?”曰:“必蚁漏者。”思虑之贼人也,微而无间。隐者之言,有会于余心,余行之。且夫不思之乐,不可名也。虚而明,一而通,安而不懈,

【通行本另接】不处而静,不饮酒而醉,不闭目而睡。将以是记思堂,不亦缪乎。虽然,言各有当也。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以质夫之贤,其所谓思者,岂世俗之营营于思虑者乎?《易》曰无思也,无为也。我愿学焉。《诗》曰思无邪。质夫以之。元丰元年正月二十四日记。

此堂虽为章质夫所筑,堂在何地却成为一个待解的历史之谜,尚待进一步考证。《绍熙云间志》载:“思堂,在丞厅,本旧盐监,章质夫为盐监官作思堂于公宇,东坡及质夫族人望之为记。今废”。通过1194年古籍对思堂的记载,有学者认为在今上海华亭。但上海华亭不具备章氏族人聚居的基本条件。

另有学者根据范成大所作《吴郡记》记载,认为思堂位于章质夫在苏州桃坞别墅。但吴郡本是海陵在唐朝时的旧称,《吴郡记》伪嫌较大。清代诗人石方洛(号问壶)《桃坞百绝》中有一首吟咏思堂所述:“‘百年堂构固宏基,思入东坡作记时。进退不离阶上下,尽忠补过两相期’。诗人还在该诗下加注道:‘思堂在章园,苏轼有《思堂记》’”,其余未见对思堂有注释。此文为清代所作并没有参考意义。1732525216698.png

笔者按照《云间志》对思堂位于旧盐监且为章氏族人聚居地的记述,通过《章氏宗谱》所载章衡时任淮南东路兵马钤辖,结合《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章惇父亲居扬州等各类信息。推断作记时章氏族人聚居于古海陵监周边。故思堂亦位于盐监丞厅不远之处。

1732525260949.png查阅明万历《贵州通志》与《铜仁府志》中<思堂记>,与通行本异处为:未载前言,直接以嗟夫开头。中部以“以质大之贤”替代了“以质夫之贤”。尾部以“贤人以之”替代了“质夫以之”。并注释宋张(章)惇为湖北常平使建思堂于铜(仁)之小江。经查:章惇,在宋神宗继位后,得到王安石的赏识,在熙宁五年(1072年)拜两湖察访使。元丰四年(1081年)春,苏轼谪贬在黄州之时,章楶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两人均作了《水龙吟·杨花词》。再查阅,日本馆藏南宋杭州刻本。与通行本异处为:尾部时间落款“元丰二年正月二十四”,并非通行本的“元丰元年”。故笔者对通行本记载此文作于元丰元年正月二十四日,存疑。

笔者根据<思堂记>中对领兵的描写“临战而思生,则战必不力”,推断此时章质夫已有领兵经验。

按照《苏轼年谱》中苏轼五过扬泰地区【熙宁四年(1071年)自京赴杭任职;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轼自杭州通判调往密州任知州;元丰二年(1079年)从徐州调任知湖州;元祐四年(1089年)自京城赴任杭州;元祐七年(1092年)二月,任扬州知州,接任章衡的淮南东路兵马钤辖】。笔者大体能推断出作思堂记时间为1090年正月24日。即元丰十三年。大体过程如下:

苏轼与章楶相知相识于元丰四年1081年,乌台诗案之后,苏轼在人生低处,铸就两人铁的情谊。两人和作《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以对,留下了“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名句。而巧的是如皋有‘杨花桥’与‘杨庄’古庄。此段时间,章楶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在族人聚居地,即古海陵监这一风水宝地,建成‘思堂’。

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自京城赴任杭州,途经扬泰,苏轼拜谒了章氏祠堂,对堂祖章及题相赞。1090年,苏轼为开西湖,请时任淮南东路马兵钤辖的章衡支援卒兵与船只时,又一并为思堂作记。而元五年,苏轼亦或使用旧党元丰十三年作记,与元丰元年差12年。亦或重新书写元丰二年所作<思堂记>,同期文思泉涌的苏轼所作<西江月·平山堂>亦名闻天下。

自南唐以来,海陵盐监税款一直是支撑淮南兵马的重要财源。《资治通鉴》958年五月记载:“刘承遇之还自金陵也,唐主使陈觉白帝,以江南无卤田,愿得海陵盐监南属以赡军。帝曰:‘海陵在江北,难以交居,当别有处分。’至是,诏岁支盐三十万斛以给江南,所俘获江南士卒,稍稍归之”。《南唐书》记载:“升元初(937年),括定民赋,每正苗一斛,别输三斗于官廪,授盐二年,谓之盐米。到是淮甸盐场皆入于周,遂不支盐,而输米如初,以为定式”。

开宝七年(974年)9月,宋太祖遣曹彬、潘美、曹翰率兵十万出荆南。11月樊若水于采石矶作浮桥,长驱渡江,遂至金陵。这一年,海陵盐监移治如皋县(约现如皋城)。原海陵监置为西溪(仓)监【原古宁海县治之地】成为茶酒贸易关税与军事要地。

由此可知章质夫所建思堂地点位于前朝盐监之地,因‘江南无卤田’,故非南唐海陵监莫属。而南唐与北宋时期海陵监迁移路径是与如皋县治变迁路径是同步的。由此可从逻辑的合理性推断出:苏轼何时为处于何地的思堂作记这一历史之谜。

image.png作者简介:周青,笔名:隐溪闲叟。如皋财政系统工作人员,喜研究历史文化,拾闲人生乐趣。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952.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知味思归

知味思归

《知味思归》刘芸希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鲈鱼羹,张季鹰辞授归故里。远隔千山万水,家乡不仅是一个名词,更是嘴里反复咂摸的执着念想。莼菜鲈鱼羹,是吴中的山明水秀,是呢喃的乡音,是摇橹来去的小桥流水人家。家乡——此刻便是这唇齿间鲜美集合的所有。对...

请相信读书的力量

请相信读书的力量

请相信读书的力量姚琳琳假期在走马灯似的觥筹交错中一呼而过,老友聚会,同学联谊……仿佛把几年的酒都喝完了,把几年的奋斗史都听遍了。像大多数混得一般的人那样,我满满的疲于应对,傻傻的掬着笑脸,看着席间兴致高昂的“衣锦还乡”者,好似多余的人。每每...

又见腊梅香

又见腊梅香

又 见 腊 梅 香郝晓霞又到了数九寒冬、腊梅飘香的季节。“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特别欣赏朱自清先生形容荷花香味的名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似有若无、隐隐约约;桂花的香味呢,则是甜丝丝的,有一种世俗的烟...

致桥上的一棵小树

致桥上的一棵小树

致桥上的一棵小树宋继高 去年,阳春三月的一天,我来到启东吕四港,这里就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四次到访的地方。下午三点多钟,完成工作之后,正要登车返回,忽然发现,我停车的桥头,生长了一棵小树,我连忙赶过去看看,树很弱小,几根根须顽强的扎...

万物清明

万物清明

节气|万物清明文/余慧 相比清明的细雨,我更喜欢清明的阳光;相比清明的忧伤,我更爱清明的明朗。它清亮、明媚、朗润,在清明,我们以一种轻盈的心态,向早春致敬。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如果说三月的春意最是朦胧,那么四月...

又闻粽香,想起母亲包的粽子

又闻粽香,想起母亲包的粽子

作者:殷再宏街头又开始有粽子的香味弥漫,芬芳、浓郁且诱人,我又不由自主想起母亲。母亲离世18年了,亲情真的是血浓于水,我还是经常想起母亲在世的片段。母亲在世时,每年都要包粽子吃,自家包的基本是淡粽子、再就是放点蜜枣或红豆之类的,不像现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