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的力量》系列访谈 > 正文内容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68)——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沈安琪

季健3年前 (2022-06-15)《阅读的力量》系列访谈4888

一路书香一路歌

——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沈安琪

 

沈安琪,是我认识的一个90后的小姑娘。说起认识她,也是机缘巧合。2017-2019年,她在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工作,可能就是天生的热情和爱分享的性格,她每天都会在朋友圈写日记。但她的日记并不是孤单的纪实,一个又一个小故事常常能调动我的情绪。所以我想写一写她的故事。

她是我见过一个挺“疯”的90后,在大陆生长、在港澳求学、在非洲工作。每一步,她都走的坚定,直至走去最远最大的舞台。我想,能形容她的故事的最好的题目大概就是“一路书香一路歌”了。

作为女孩子,哪个不喜欢读张爱玲呢?她曾和我说,她的青春,是张爱玲陪着过的。她读白流苏、读葛薇龙、读佟振保、读乔琪乔。她沉迷于张爱玲《封锁》中描绘的窒息的旧城市里的偶尔爱恋,“这庞大的城市在阳光里盹着了,重重地把头搁在人们的肩上,口涎顺着人们的衣服缓缓流下去,不能想象的巨大的重量压住了每一个人。整个的上海打了个盹,做了个不近情理的梦。”也和葛薇龙一样,在梁太太的打量里觉得又气又恼:“她那扇子偏了一偏,扇子里筛入几丝黄金色的阳光,拂过她的嘴边,正像一只老虎猫的须,振振欲飞。 薇龙赔笑道:“姑妈忘不了,我也忘不了。爸爸当初造了口舌上的罪过,姑妈得给我一个赎罪的机会。姑妈把我教育成人了,我就是您的孩子,以后慢慢地报答您!”梁太太只管把手去撕芭蕉扇上的筋纹,撕了又撕。薇龙猛然省悟到,她把那扇子挡着脸,原来是从扇子的漏缝里盯眼看着自己呢!不由得红了脸。”

和张爱玲写出这些作品的年纪相仿,她的青春也沉浸在这些故事中。但也是因为张爱玲,她比一般的小姑娘更为清醒。是啊,张爱玲的故事刚开始有多浮夸,最后收场就有多唏嘘。我曾经问过沈安琪,现在重读张爱玲,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吗?她只淡淡地回答我:“漂亮女人自以为绝顶聪明的在人生中做出来了很多选择,最后却都无可奈何的走到没有路走的境地。这种悲剧近乎是一种宿命。而这种女性的宿命,到七十五年后的今天,依然没有被打破。”

我很开心她能有这样清醒的女性意识,而她给我的惊喜远不止这些。人的年纪越大,越明白鲁迅的深刻。

在中学时期,是没人不知道鲁迅的,《从百草堂到三味书屋》、《社戏》、《纪念刘和珍君》都是必须掌握的课文。但在毕业之后,大家好像都忘了这位如雷贯耳的大作家别的作品。沈安琪说,初高中读鲁迅,学会的是批判,工作后读鲁迅,学会的就是自省了。她在日记中这样描写心中的鲁迅:“有很多伟大的作者,都是我们假装读过他的书。所以我时常不想把某些人当成伟人或怪物来看。鲁迅便是一位。我总想正视它,人都是有七情六欲,肉体凡胎的,谁能比谁高级。但每次翻翻鲁迅,总觉得有个男人,像看穿你所有丑事似的,在你后面阴森森的戳你脊背。

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沈安琪对自己的要求,作为长辈的我,也看到了她的行动。2017年,她背上行囊,成为南通市第一个远赴非洲支教的老师。非洲有很多别样的故事,我也曾想带着摄制组去非洲探访她在当地的生活情况,但最终没有成行。

一路书香一路歌,在她回国后的闲谈中,我问她有没有带什么书去非洲。她带了一本薄薄的《古文观止》。她说,越是站在平静而辽阔的远方回望中国,越是会有自己不一样的心得和体会。人从城市里走出来,走到国家去,在走向世界去。从小处走向大处,她做到了,但从大处静下心来反思,却需要几年的时间。我感慨这样的小姑娘有如此大的格局和想法,便笑着问她,还记不记得《古文观止》里最喜欢的句子。她说她最喜欢苏轼的《留侯论》: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在非洲,面对着外事的纷繁复杂,或许她也曾遇到过需要猝然临之不可惊、无故加之不能怒的情形吧。

通过和沈安琪的对谈,她对于三个耳熟能详的作家或作品的分享,我从中感受到她的成熟,她的成长。正如标题所写的那样,一路书香一路歌,她把自己的青春和书捆在了一起,也把自己的青春唱成了一首歌。

51dbdc57a122e37907071d191665d4e.jpg沈安琪,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语文教师、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中文系汉语教师、澳门科技大学国际汉语教育硕士,曾被授予“中摩文化使者”称号。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328.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5)人间最美是读书——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余慧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5)人间最美是读书——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余慧

人间最美是读书——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余慧 与余慧同事二十多年。她给我的印象是个内向且不多言的人,甚至害怕与别人打交道。然而,媒体工作却需要经常跟别人打交道,而且是很多很多的人,形形色色的人。余慧曾经一度担心自己会人格分裂。外出采...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6)——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响雷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6)——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响雷

偷偷摸摸读书——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响雷 不知道有没有一种病叫做阅读焦虑症,如果有,响雷可能患上了。症状是这样的,想读书读不进,放下书又想读,反复发作。他是不愿意自揭伤疤的。在这个眼花缭乱的信息时代,他更多是通过手机、电脑浏览,看...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0)——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郝晓华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0)——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郝晓华

只为快乐而读书——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郝晓华 喜欢读书是郝晓华从小养成的习惯。他读完小学三年级,基本就能自己看书了。课余偷偷地看连环画书,俗称“小人书”。若遇到不认识的字,他的一个办法是联系上下文和画中的情景,“猜字”,另一个办法...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2)——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杜新建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2)——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杜新建

做一个“专业”的读书人——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杜新建 记得郭德纲在相声中曾谈及一个话题,相声艺人之间究竟比拼什么?他说拼到底的是文化。没有文化,就没有底蕴,就走不远。杜新建非常赞同他的观点,文化可以让人远离浅薄与庸俗。其实,不仅相...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9)——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郝明智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9)——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郝明智

温和地坐在昏黄里——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郝明智 暮春时节,陌上花开。欣悉如皋初级中学郝明智老师的文化历史散文集《走进1643年的春天》即将出版,我第一时间电话祝贺,周末的午后,我们相约在东大街隐青集,共同回忆那些过往的岁月。郝明智...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36)——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何晓燕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36)——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何晓燕

立学以读书为本——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何晓燕 人,生而有别,何晓燕说她属于爱读书的那类。如果当年有“抓周”,周岁的她应该抓住一本书。之所以如此肯定,当然是以现在爱读书的她倒推而来。仔细搜索现实起因,她说,应该是从和父亲通信开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