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姥姥家的土灶台 ——韦东娜

季健3年前 (2023-02-13)散文随笔3811

姥姥家的土灶台

 ○韦东娜

又是零下的一天,北风呼呼地吹着,打在脸上仿佛刀割一般,我不自觉地打了个冷战,把衣服裹了裹,帽子紧了紧,同家人一起朝着姥姥家的方向走去。

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灶膛内燃着熊熊大火的土灶台,上面烧着滚烫的热水,满屋子热气缭绕的,仿佛人间仙境一般。我轻声唤着:“姥姥,姥姥”。见没人应答,我们便径直走向土灶对面的房间。果然,左邻右舍、七大姑、八大姨济济一堂,热火朝天的聊着闲话,见我们来了,大家纷纷挪动着身体,用手轻拍着旁边的空位,热情的邀请我们快到“炕”上暖和暖和。姥姥家的土炕三面连墙,一头连着进门烧水的土灶,从土灶的走烟口垒砌好弯弯曲曲的炕洞过火,一直延伸到烟囱的下面,炕洞上面用土坯盖好后用泥抺好,铺上被褥,燃起土灶,炕被烧得热腾腾、暖烘烘的,亲朋好友围炕而坐,那便是寒冬里最温暖的“港湾”。

到了午饭时间,姨妈舅妈们便忙活起来了,那是寒冬里最温暖的“战场”。她们纷纷拿出从家里带来的鸡鸭鱼肉、瓜果蔬菜,围坐在土灶旁,商量着拥有几十口人大家庭的饕餮盛宴,“我带了虾,来个油焖大虾”、“还有鱼,红烧好吃”、“再弄个排骨汤,小孩子喝了补钙”……说罢瓢起锅里的热水,清洗切拌、起锅烧油、翻炒装盘,不一会儿,四溢的菜饭香气便一阵一阵挑逗着我们的味蕾,肚子不争气的咕咕叫着,时不时的吞咽着口水。土灶上硕大的铁锅也是忙个不停,一会用于炒菜,一会用于烧汤,一会用于焖饭,它似乎无所不能,加之土灶里的柴火配合,烧出来的饭菜别有风味。

姥姥有八个孩子,如今都各自成家有了孩子,孩子的孩子也陆陆续续有了自己的小家庭,细细算来,儿子、儿媳妇、女儿、女婿、孙媳妇、孙女婿、曾孙等等,每次相聚都是数十人,一屋子都站不下,吃饭更是要分批进行。“开饭啦,开饭啦”,随着吃饭的号角吹响,孩子们一窝蜂的从炕上跳下来,乱而有序的拿着碗筷,盛上自己爱吃的美食,或继续盘踞炕上,或围站在土灶旁,或端坐在餐桌边,狼吞虎咽的吃着,一碗又一碗。家里的男人们也不闲着,收拾着孩子们吃饭的碗筷,女眷们继续围着土灶添柴、加菜,大家齐心协力,互帮互助,忙的热火朝天,忙罢围坐在土灶旁家长里短的吃饭聊天,这便是寒冬里最温馨的“画面”了。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姥姥家的土灶台,更像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革命根据地,家里的大事小事都离不开的它的踪影,一日三餐、闲暇聊天、商事议事等等。很庆幸我出生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度,成长在这样一个团结有爱的大家庭,每一件大小事都值得感恩,每一个温暖的瞬间都值得被铭记,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600.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最是书香能致远

最是书香能致远

最是书香能致远如皋市实验小学五(11)班初冬,雪未至,霜早降,背一阙宋词,丘壑苍茫;诵一首唐诗,唇齿留香;读一本好书,一路芬芳......入冬了,我们的读书征程又一次起航——1.喵,洋芋来了      朱艺丹这...

父亲喜爱看电影

父亲喜爱看电影

父亲喜爱看电影胡萱萱父亲一直以来就喜爱看电影,从年少到年老几十年兴趣不减,无论中外,大陆港台,也不管枪战还是文艺片,一律照看不误。父亲平日是个寡言的人,但说起电影,父亲会换作另一个人,兴致勃勃,神采奕奕。记得我上大学时影视课布置了一个作业,...

雉水古槐  武穆飞天

雉水古槐 武穆飞天

雉水古槐  武穆飞天——我的航天梦曹桂明小时候,天际是很遥远的事情,夏夜凉风习习,左邻右舍聚集居住河上的水泥桥听老李头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说到鹊桥相会的最后桥段,我们会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仰望星空,直到看见流星闪过或飞机的航照灯消失在茫...

文化的价值

文化的价值

文化的价值渔樵耕夫   谢 通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炎黄子孙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如果把它放到世界文明史的框架中来考察,我们会感到更加自豪。现在我想用极其有限的文字篇幅,来彰显这种民族自豪感,好比...

收藏脚印的人

收藏脚印的人

收藏脚印的人低眉 “岁月的拐弯处/林子里/有鸟鸣自花叶间飘落/一只蓬松着羽毛的青春在行走/液体的思绪/在滴落”天呢这是我十八岁时候的笔迹,谢老师今天找出来发给我……世上怎么有这样好的老师……我早就忘记,年少的自己,是什么模样。那青...

80高堂爱上《悦读如皋》

80高堂爱上《悦读如皋》

80高堂爱上《悦读如皋》郭继锋写点闲散文字,记下眼中所看的、心中所想的、日常所做的,这是我的爱好。我的父母常成为我文字中大小不等的一些角色,读文字给父母听,让他们知道被我写进了文章,这又是我的一个喜好。十年前,5月份,农村做秧亩的季节,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