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优良家风我传承—— 纪小培

季健2年前 (2023-06-25)散文随笔2668

优良家风我传承

纪小培

在我的家里,有着一卷泛黄的老土布。

这卷大约只有二尺宽的老土布,比普通的A4纸要厚上几倍,小时候的我经常看到妈妈将它拿出来“曝伏”,打量着这块置身于一片红绿之间的老土布,那时的我实在想不出这块布可以用来做什么。它像一个被时光遗忘了的人,静静地躺在冷清的角落里。直到去年“曝伏”,妈妈才告诉我,这块老土布,可是五十年前爷爷奶奶在煤油灯下亲手织出的哦!抚摸着这块老土布,我一下子想起了爷爷奶奶很多的往事,他们勤劳、助人的品德,以及他们对后人深深的爱意,就像春天的小雨一样,潜入心田,润物无声。

爷爷奶奶生养了我的爸爸、叔叔和姑姑,巧的是爸爸、叔叔、姑姑各自成家后都是生的女孩。然而,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爷爷奶奶对我们五个女孩从没有任何一丝嫌弃,奶奶甚至经常自豪地告诉别人:“我家三个孩子生了五个姑娘!”在我出生前,爷爷曾经做过17年的代课教师,那时的爷爷白天赶着去学校上课,放学后就匆匆回家,帮着奶奶种田、养猪,晚上等孩子们都睡了,老两口就坐在煤油灯下织布。后来因为政策的原因,爷爷去了乡建筑站做保管员。每逢周日,爷爷就骑着自行车带上我们去吃早茶,常常是自行车横杠上坐一个孩子,衣包架上坐一个孩子,后面还有三个自己骑车的孩子,我们祖孙六人的队伍,总是引得路人注目。

等到我们都毕业了,爷爷奶奶把我们召集在一起说:“你们将来结婚,我们也没什么贵重的金银可分,我们准备了五只铜盆,不管是在家的孙女,外嫁的孙女,还是外孙女,每人一只铜盆,留给你们做个纪念,希望你们将来都能幸福!”

退休后的爷爷一刻也没有闲着,我家和叔叔家一共有八九亩地,爷爷奶奶一下子全部揽下来耕种。多少年来,爷爷总是在天还没亮时就起床,简单洗漱后便扛起农具到地里干活,奶奶煮好一家人的早饭后,也匆匆赶到地里帮忙。做事严谨的爷爷,栽种农作物时要求横成行,竖成线,不允许农作物有任何的东倒西歪,也不容许任何的杂草疯长。炎热的夏季,老两口戴着破草帽,钻在玉米行里锄草,渴了,喝点雪碧瓶装的白开水,累了,拄着锄头稍微直一会腰,我们的田地常常被称为“样板田”,谁又能知道,爷爷奶奶洒了多少汗水在这些田里?

爷爷奶奶的汗水,换来了粮食的丰收,每当粮食收割时,爷爷奶奶心里总有着一杆秤,他们清清楚楚地知道,老大家多少地,老二家多少地。他们根据各自的田地面积,把各自的粮食分配到各家,整个过程公平,公正,没有任何的偏袒。去年上半年,奶奶的身体已经不太好,她还跟着爷爷在别人不要的田地上栽种油菜,等到油菜收获时,奶奶的身体就像一棵枝桠干枯的老树,仿佛一阵风吹来就要随时倒地。

那一次我家和叔叔家各分得300斤菜籽。抚摸着这些干净饱满的菜籽,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流下来。

作为老派的知识分子,爷爷做事严谨、乐于助人的风格常常被人称道。每每乡间有人去世,爷爷总被请去“坐账房”,这时,不管家里有多忙,爷爷总是放下手上的事,帮助主家料理事情,每一分钱,每一笔账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分毫不差。几十年来,爷爷做过多少次账房先生,已经无法统计,但人们每次看到爷爷,总会毕恭毕敬地喊一声:“纪先生好!”

或许因为受了爷爷的影响,妈妈和婶婶也是村里有名的热心人,在我小时候,农村里还没有专业的厨师,但凡人家有婚丧嫁娶的大事时,妈妈和婶婶便去充任厨师,妯娌两人,带上菜刀和砧板,一个切配,一个掌勺,默默地配合着帮主家操办宴席,客人散席了,她们才匆匆地扒上两口饭,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家。

去年底,年近九旬的奶奶去世了。那卷老土布被爷爷均匀地分成了两卷,一卷留在我家,一卷留在叔叔家。

我要妥善地保管着这卷剩下一半的老土布,连同爷爷奶奶对我们的爱意。等我的孩子长大了,我会给他讲述老土布的故事,给他讲爷爷奶奶爱子、勤劳、助人的优良家风。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727.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乡村二月春游乐

乡村二月春游乐

乡村二月春游乐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三年级(4)班陈光瑞“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了人间。城市里的春天才星星点点,而乡村里的春天却已欣欣向荣,一派繁华。这次的春游,我推荐大家跟着我去乡村玩一玩。乡村春...

父亲的生日

父亲的生日

父亲的生日彭红霞不出意外的,今年父亲的生日我仍然不可能回家给他祝寿了。自从远嫁异乡,回家便变成奢望,尤其是自上次回家因疫情一隔多久不能回来,想起就感觉后怕。怕什么呢,其实当然不是怕去了回不来,也不过是为了孩子要上学,还有需要那个能保生活的工...

梦里梦外思石庄

梦里梦外思石庄

梦里梦外思石庄冒建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读着这首唐朝诗人白居易《忆江南三首》名诗,让我想起的不是江南,而是我的故乡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我知道,多年来,虽然自己一直在外地工作,但是故乡石庄一直...

陌上花开一年蓬

陌上花开一年蓬

陌上花开一年蓬如皋市实验小学  邹健美如果说春天的野花是婆婆纳的天下,那么夏花当属一年蓬了。它们从墙角探出头,在路边、在河畔,在坡上连成一片。城里乡下,随处可见,充满着烟火气息,是夏日里盛开的小太阳,蓬蓬勃勃,声势浩大。...

凉暄不变记

凉暄不变记

凉暄不变记龙檀石(岁在壬寅,孟夏之期,思卿切切,属文以记。)吾自渝州多辗转,一枕江南寸心安。千里湖山,万顷晴岚,皆横作小窗屏暖,且寄千千眷。巷陌花繁,水绘漪澜,既归向陈情漫谭,岂负万万年。惟属意贞专,凉暄不变。寰宇浩瀚,况味诸般。年华计短,...

小满游白蒲——“印象白蒲”主题征文

小满游白蒲——“印象白蒲”主题征文

小满游白蒲如皋市实验小学邹健美雉水皋地之南,有一个衔草结名的古镇,叫白蒲,李太白的白,“细雨绿菖蒲”的蒲。境内有一河三桥、一街十巷之胜概,有纸砚笔墨之气。通扬古盐运河,如一大缸墨,文气华滋,所以白蒲代代出文人,有“通如文风,莫盛于蒲”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