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的力量》系列访谈 > 正文内容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70)——访长篇纪实文学《李渔大传》作者张奎高

季健3年前 (2022-06-17)《阅读的力量》系列访谈3797

读书最乐

——访长篇纪实文学《李渔大传》作者张奎高

 

他,曾在军营摸爬滚打十九年,成为部队吹拉弹唱、画画照相样样在行的文化处干事;

他,曾主政地方文化馆八年,群众文化活动搞得风生水起。

他就是张奎高,如皋市本土知名作家。

近年来,张奎高先生深入研究李渔、写李渔。出版长篇传记文学《李渔大传(上、下)》。特别是对李渔的《闲情偶寄》一书,他读得最多,感悟最深,写下许多随笔。至今为止,已有50多篇之多。

张奎高说:“读书最乐”。是读李渔“谈”读书这一节的感悟和心得之一。

李渔说:“读书,最乐之事,而懒人常以为苦。”

我们知道,对于读书的快乐,祖先们早有论述。孔子说:“习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子说:“人皆知以食愈饥,莫知以学愈愚”;北宋诗人尤袤:“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明代的于谦在诗中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古人如此,毛泽东的爱读书更是世人尽知。

毛主席的床上,甚至厕所里摆着书架,上面全是书。想看什么书,伸手就可以抽出来看。毛主席知识那么渊博,上厕所也不忘学习呢。

贺龙没有在厕所里摆书架,但每次解手,总要带书进厕所带书出厕所,坐在马桶上必要看书看报。有时他也看小人书,并且看得很入迷。

我们深感伟人对读书之爱,影响所及。更敬贺龙元帅见好就学,学之即行的精神。更叹这种景象在今天,竟然海市蜃楼般难以一现!

张奎高至今还记得小时候,常拿书跑到屋后的竹林、校园的小树林里,听小鸟婉鸣,闻野草清香读书的情景。那时,常常会沉浸在书中,尽兴之处竟忘了回家吃饭,弄得大人们又喊又找。现在想来,那时的张奎高,真有一种“人读花间字句香,世上纷忧竟相忘”的境界。           

《光明日报》日前发布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为4.67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浮躁的社会,功利的趋势,生活的压力,加之高昂的书价及又懒去公共图书馆,让读书已经慢慢淡出了很多人的精神生活领域。

张奎高忧心忡忡对我说:“再看看当今那些患上‘手机依赖症’、‘每五秒钟,就会查看手机’的低头族,忘带手机心烦意乱、铃声不响左顾右盼、铃声一响条件反射、来电减少坐立不安。‘宁可三天不吃肉,不可一刻无手机’,更甚者,有人连洗澡时也离不开手机。这些将全部注意力放在手机上的人,能不忽略亲情、友情吗?能有闲时去跟高士、文人交谈吗?手机上‘破碎的阅读’、‘爆烈的电玩’能不让人产生零乱、虚幻与浮躁吗?数字终端,让我们渐渐远离了食物真正的美味和人与人交流的温暖。”

是啊,要想做个善谈的有道之士,前提还是要“读书”,读过万卷书才能谈古论今,笑语生风,具雄辩之才。静心读书的前提是要有“清闲”时间,才能让读书得到保证,才能读好书。

年过古稀的张奎高,远离牌桌、钓鱼塘,把有限的时间全部用在读书写作上,他认为,清闲、读书、善谈,三者其实是相互相成的。没有清闲,就不能读书,也就无善谈之才了;反之,要想少说空话、废话,要成为一个才高德厚的善谈之士,就必须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人说,退了休的张奎高比上班时更忙。是啊,他忙在读书上,忙在写作上,忙在历史文化的研究与宣传上。但无论多忙,读书、写书仍是他每天生活的中心。因为,这才是他的快乐!

张奎高欣慰地跟记者说,“全民阅读”已连续两年写进了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而李克强总理在一次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这句话更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愿全民阅读的氛围能早日在华夏大地弥漫,让全国人民都能真正像李渔那样,使读书成为最乐之事。

我们坚信:“全民阅读”“读书最乐”定会成为华夏风尚,无处不在!

59e506d9822be59a2ea1c1ac18f88f7.png张奎高,1950年生,江苏如皋人。笔名路楠、文奎、圭圭、雉水大圭等。从事军旅文化19年;转业后,从事地方文化至退休。上演、发表过文艺作品、论文数百篇,出版专著六部。作词、作曲的大型组歌《永远高歌东方红》获济南军区1976文艺汇演创作一等奖;传记文学《李渔大传》(上、下卷)获南通市2018“五个一工程奖”。

现为如皋红楼梦研究会副会长、南通江淮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李渔研究会(筹)会员。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330.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9)——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郭朝晖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9)——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郭朝晖

最是书香能致远——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郭朝晖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不愁明月尽,自有暗香来。康德老人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在接触它的时候,往往会感到一种惆怅。郭朝晖先生夜里刚刚从北京出差回来,第二天一大早,便欣然如约接受记者...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4)——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陈根生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4)——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陈根生

阅读,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陈根生 鲁迅,作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历年来就被很多中外学者研究,而在咱们如皋就有一位研究鲁迅的专家,他就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如皋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陈根生。说到...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6)——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响雷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6)——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响雷

偷偷摸摸读书——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响雷 不知道有没有一种病叫做阅读焦虑症,如果有,响雷可能患上了。症状是这样的,想读书读不进,放下书又想读,反复发作。他是不愿意自揭伤疤的。在这个眼花缭乱的信息时代,他更多是通过手机、电脑浏览,看...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7)——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侯求学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7)——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侯求学

岁月静好书中来——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侯求学 生活总是无时无刻地催促我们迈步向前,启程、跋涉、暂歇、再启程。但不管我们的脚步走多远,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总有一份美好能伴随我们左右,毫不掩饰,毫无保留,顽固地沉淀在记忆最深处。有人说,...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5)——访如皋市子安琴馆馆主李子安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5)——访如皋市子安琴馆馆主李子安

读书之我观——访如皋市子安琴馆馆主李子安 读书,单就这两个字,在信息化程度日渐加深的社会,听来就已经觉得难能可贵。街上、公交车里、饭桌上……看到的更多是老老少少捧着手机的情景。当然,通过网络方式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是整个社会趋势...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31)——访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李凤英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31)——访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李凤英

阅读,是一场旅行——访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李凤英 阅读,是一场旅行。在这场旅行中,语文教师的角色,更像一个导游。你是一个怎样的导游,你就会引领学生走入一场怎样的旅行。上小学时,李凤英一直是一个不为人关注的孩子,倘若有老师会点到她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