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潮月刊〉最后的守候者》面世额手称庆——张允中
为《〈文潮月刊〉最后的守候者》面世额手称庆
张允中
彭老师的“新”作《〈文潮月刊〉最后的守候者》(下称《守候者》)终于面世了,我谨表示祝贺并为之额手称庆!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我之所以要为“新”字加上引号,是因为它的写成与发表充满了奇特与不确定——从四千余字到二千不足;从版子排上《中华读书报》到又被撤回;从2016年文稿初成到2022年收官见报……前前后后来回折腾了六年。如此漫长的历程,实在愧对“新”字。幸好该文度尽劫波终现报端,并讲出了几句尚能讲述的实话,让读者在有限信息中得以窥见真实历史之一斑。
回想六年前某日我上网漫步,冥冥中感到似乎有股神奇的力量在掌控着自己前行的方向。
我刚踏进孔夫子旧书网,瞬间便被映入眼帘的信息止住了脚步。这则2011年9月19日发布的“民国新文学期刊《文潮月刊》第5卷1至6期精装合订本”售书信息中,赫然写道:“前附杨郁文(主编张契渠夫人、赵清阁的表姐)钢笔所写信札一件。”
刹那间,我情绪激动血脉偾张,深切感受到了老家温馨熟悉的气息和母亲奋笔疾书时的心跳…… 寻觅父母踪迹、探索母亲手迹背后的秘密顿时成了那一刻的当务之急。一番冲动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该书上架不久便被售出。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卖家可可堂书斋堂主热心帮助下,我竟然有幸结识了一位文化传媒从业者、一位真真正正的读书人——海归青年学者彭老师(原件收藏者)。
为自证身份,我向彭老师提供了部分证据以支撑自己的诉求;他也随机深入关注了一些赵杨两家深情厚谊的来龙去脉。就这样,两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在一页散落于民间的“亲笔手书”神秘引导下,一来二往开始了一段特殊的异地忘年之谊。
彭老师早年便悉心研究《文潮月刊》(及那份信札),曾发表了《逆水而上的〈文潮月刊〉》。他在文中不吝赞美之词盛赞《文潮月刊》创造出了“为霞尚满天”的文坛美景……这次他获取了新资料后,便与我沟通并撰写了这篇《守候者》以飨读者。
在《守候者》中,彭老师首次向世人撩开了赵杨两家友谊史神秘面纱之一角;首次向外界透露了赵老生前不为他人所知的高尚忘我品格及幕后隐情之点滴;首次向读者部分讲述了真实但无法直说的被赵老隐蔽了半个世纪的唏嘘往事之隐痛。
在厚颜无耻忘恩负义谎话漫天的当下,尤其在老舍、赵清阁等先贤相继去世、身后遭小人诬陷、名誉严重受损的恶劣环境下,文章传递的信息宛如一股清流荡涤着世间的污泥浊水和病毒尘埃。
……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照出天下万象,照出千般无奈;照出人间冷暖,照出善恶百态。
往事开口告诉人们,在那些特殊的年代,赵先生曾前后两次独自面对好友杨郁文突然离世和张契渠“离奇失踪”。两次危难关头,她不离不弃挺身而出,竭尽全力拯救俩遗孤于倒悬;她持危扶颠为俩幼儿遮风挡雨,助他们逃离苦海;她关爱有加视同己出,为无辜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希望的蓝天。在默默无闻长达近五十载的岁月里,她对好友的两代后人持续关爱照拂,直至自己离世……
她的壮举让肤浅无知的人懂得,人间并非都是冷漠,还有感天动地的大爱;她的仁义让聪慧睿智的人明白,一个人的品德高尚,会由一生的善良展现出来。她对挚友重情重义,堪称德厚流光义薄云天之典范!
真相开口提醒人们,那些妖言惑众诬陷贤良,用“践踏语言底线”的无耻方式,去诽谤他人“触碰了行为底线”的人;那些用自己阴暗的心理预期,去揣测他人道德操守的人,其本身就是个喜好造谣生事、不懂道德不讲底线的“无底线之徒”,就是一群妥妥的斯文败类。
历史用曾经的惨痛教训告诫人们,当遇见真善美及假恶丑时,真正懂得是非对错的智者应当如何分辨、如何取舍、如何面对。
山不言自高,水不言自深;时光不言自明,岁月不言惟石能语。
祈望各位阅读《守望者》后,能从老派文化人的经历中,体会到他们当年辛勤创业之艰难,逐梦天涯之困惑;能从闪烁其词的叙述中,解读出不一样的信息,从而提升对赵老等旧时代文化人的认知,哪怕只是些许。
企望诸位能从自己的独立思考中进一步领悟到:人类社会是由无数个家族、家庭、及个人组成的有机体,离开这些细胞去扯文明进步,与坐而论道徒托空言无异。时代能取得任何一点细微成绩,源自我们一个个似乎不起眼的努力;岁月静好更有赖于每位社会成员的共同争取。只有真正意识到现实中的一切美好均来之不易,人们才会倍加珍惜!
……
《守候者》正式面世于2022年11月25日,它距赵清阁先生二十三周年忌辰只差两天。在这个时间点发表或许只是巧合,但意义却非同寻常——它“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充分认可故人先贤对时代所作贡献”的举动可谓功德无量,让人感到无比欣慰!
我确信,包括赵先生在内的所有文潮办刊同仁,以及那些已故文化老人们的在天之灵,都会由衷感谢彭老师们的仁义之举!
最后,我为《守候者》点赞,并向各位热忱推荐!
同时,感谢作者辛勤付出;感谢朋友们关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