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世界读书日随笔 ——陈曦霞

陈蓓蓓1年前 (2024-04-23)散文随笔2620

世界读书日随笔

作者:陈曦霞

今天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普及一下世界读书日的来源: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设立目的: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婚礼现场氛围感铺面而来——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2004年,中国图书馆学会为了实施"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为宗旨的"知识工程",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大型活动让全国公众都知道"世界读书日"。

前一段时间我有几个好友一直在怂恿我去旅游,去新马泰,去北欧,说我既然已经将日子过成了躺平,过成了诗,那就去远方浪吧。我说没必要那么舟车劳顿吧,现代人大部分旅游都是“旅游拍照,累了睡觉,回家炫耀”的过程,要看异国风景,我认真阅读其他旅人的游记也是可以身临其境的。好友劝我要打开格局拉动经济发展带动国家GDP增长。被我一顿臭骂:我家不开矿,我节约我光荣,我读书我快乐,你太平洋警察啊?

玩笑归玩笑,旅游也不是不可以,但读书让我觉得更简洁更方便更舒服,而且更快乐。这话说出来是要被大部分学生诟病的,是的,当年读书的我也没这么喜欢读书,这不是年龄大了嘛,书到用时方恨少,才知道读书,多读书,不一定会看到黄金屋和颜如玉,但仅凭自己的经验来过生活,显然是逼仄和有限的,一定要汲取“他山之石”的营养。而就旅游这件事来说,一个人如果不读书,目之所及只能是这世界的冰山一角,只能是你自己眼光所看到的有限。书读得多了,世界的门就会慢慢打开,不一样的观念、不一样的风景就会在你眼前缓缓铺开。

我个人认为,所谓节日,就应该是具备纪念意味的,比如个人的生日,国家的成立日,比如某某某去世的缅怀日,哪怕是二十四节气,都是可以用来提醒四季轮回春播秋收的,有实用性的。今天这个世界读书日,我们用来干什么?纪念谁读书的日子?还是说,今天,仅限于今天,咱们来轰轰烈烈读书,读一次书?

显然不是。读书应该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去做的一件最普通的事情,饮酒弈棋需觅伴寻对,唯读书一事,只需一人。当然,净手焚香,有围炉夜话,有红袖添茶,有这样的仪式感,是妙哉,但在农贸市场,在路牙边,一位头发花白、衣裳褴褛的卖手扎笤帚的普通老叟,手捧一本书,沉浸在文字和知识的海洋里,这样的读书,又何尝不是一种仪式,当事人独自享受,无需想着去昭示天下的。

前天去照相馆拍证件照片,老板是我们从小到大的老同学,他还记得我年轻时的模样:标配是一辆破自行车,后座夹着一本书,大大咧咧走街串巷晃荡,好像自己多文艺一样。现在我的年纪大了,个性没改多少,但看书的习惯改了。那次在南通机场候车厅,人来人往,那么多人,几乎都是人手一只手机埋头刷,刷,刷,就我一人手捧纸质《时代周刊》,太格格不入,最后我不得不羞涩地将纸质书收入背包中,装模作样掏出了手机。要命。

今年春天来得比往年要稍微晚一点。周末午饭后围着院子拍了几张院里院外的图片,有家里的盆栽,有菜地边的花和草,有麦地里的豌豆。胡乱写了一首四不像的诗:

麦地里长出一株豌豆

像逃离绿色城堡的妖艳小公主

独自妩媚

月季花长在菊花里菊花不说话  

想必心里应该是开心的吧

香菜拔节窜高了 准备开花了 

双份的香气到时会迎来一堆狂蜂浪蝶

当年我在夜色中偷拔的通洋河边人家的长春花

年年复年年 怒放

奔向阳光的盆栽  无需知晓它的名字

它叫自由

顽强的多肉 终用丰满赢得了春天

爬山虎又开始了对房子的拥抱

生出无数的小手掌纹里写着飞鸟的秘密

门前池塘舟自横无人渡我我自渡

植物的清净 自然的无声

常住的地方 有爱就有风景

赴周末《收获》盛宴的倘佯

世界与我有关  又与我无关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这些天我在阅读《收获》,纯文学刊物,一个下午盖着薄毯窝在月亮椅里读了两篇中篇小说,两篇短篇小说。曾经,专注阅读一本书,或一篇冗长的文章,对我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事儿,这种情况如今已经很少发生了。中途数次我的注意力开始飘忽不定,我烦躁不安,失去头绪,接着就开始找别的事情去做。我不得不数次说服自己:专注,继续。

推荐《娱乐至死》,希望阅读于你我,是一种日常生活。人的一辈子身上都是层层叠叠的死亡与复活,而文字是唯一的避难所。

推荐《百年孤独》,因为阅读也许是有门槛,但只要跨过去,打开的就是一个瑰丽的世界。
      而不是因为今天是世界读书日。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897.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神游葛仙山

神游葛仙山

神游葛仙山渔樵耕夫   谢通江西拥有许多名山。不必说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道教圣地龙虎山,风景秀丽、蜚声天下的庐山,也不必说奇峰飞天宛如蟒蛇出洞、堪与张家界天子山媲美的三清山,更有中国革命的摇篮、朱德总司令毛泽东主席率领红...

哈尔滨印记

哈尔滨印记

哈尔滨印记任小萍(一)吾有一女,文静、端庄。吾有一儿,憨厚、壮实。吾女是我所生。吾儿系我女婿。人说:女婿顶半子。我说:女婿就是儿!说到女婿?儿,就会想到哈尔滨。我走过大半个中国,去过许多的城市,比如高冷的拉萨、慢时光的喀什、神秘的额济纳旗、...

致桥上的一棵小树

致桥上的一棵小树

致桥上的一棵小树宋继高 去年,阳春三月的一天,我来到启东吕四港,这里就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四次到访的地方。下午三点多钟,完成工作之后,正要登车返回,忽然发现,我停车的桥头,生长了一棵小树,我连忙赶过去看看,树很弱小,几根根须顽强的扎...

​快意人生的红色佳丽

​快意人生的红色佳丽

【谨以此文献给看似普通其实并不平凡的所有女性】快意人生的红色佳丽渔樵耕夫   谢 通 去年浙江旅行,走了一个大环线,从湖州到杭州,到台州,到温州,到宁波,到绍兴,再到杭州,最后到千岛湖,名山秀水,历历...

校  魂

校 魂

校  魂郝 然一九九一年春天,年轻的我调任周村小学校长。周村小学总共二百多名学生,教职工连我算上不到十人。虽然教学条件艰苦了点,教学人手少了点,可是我很满足,精神饱满,工作起来丝毫不觉得累。顾名思义,周村小学就位于周村,座落在村子...

麻 花 辫

麻 花 辫

麻 花 辫郝然那年,年轻漂亮的她来到位于乡村小镇的县农业技术中学任教,担任我们高二(1)班的语文老师,一直到我们高中毕业。她皮肤白皙,明眸皓齿,身材适中,一头柔美漆黑的长发,梳成了一条又粗又长的麻花辫,辫梢系着红绳儿。摇来摆去的麻花辫散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