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你好,九中

一南1年前 (2024-08-30)3702
你好,九中
人生的奇妙之处在于,当你离开一个地方以为此生不会再见的时候,她总是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与你重逢。你好,九中,再见犹如初见,其实,我们还真的是第一次相见。虽然你是我的母校,但我初中三年生活并不是在你这里度过的。自2005年6月从母校毕业之后,一...

《肩膀和糖果都给你 》作者:陈燕

陈蓓蓓1年前 (2024-08-15)3546
《肩膀和糖果都给你 》作者:陈燕
肩膀和糖果都给你作者:陈燕   万物各有时令,爱也到了秋天。诗人林徽因曾说过:“很多人喜欢你,因为你漂亮好看,会说机灵话,有趣好玩,这些喜欢都暗含着很多期望。而有的人喜欢你,是看见你哭和狼狈,知道你辛苦和平凡,允许你不美...

《戗席》作者:耕夫

陈蓓蓓1年前 (2024-08-14)2985
《戗席》作者:耕夫
戗  席作者:耕 夫年龄大了,觉变的少了,醒的早,想睡个回笼觉到自然睡醒越来越少了。睡不着,眼睛睁着,头脑就转起来了。突然着碰到了床头边的防头碰墙的硬纸隔板,就想起小时候床上的戗席来了。也有地方把戗席叫着压帐的...

《永不消失的“大厂” 》作者: 韩美华

陈蓓蓓1年前 (2024-08-14)6486
《永不消失的“大厂” 》作者: 韩美华
永不消失的“大厂”韩美华仅你消失的一面,足以让我荣耀一生。——万夏《本质》直到在姑父的葬礼上又看到了那些熟悉又陌生的面孔,他们如记忆中一样衣着考究、端庄得体,略有不同的是,额头眼角或深或浅的皱纹,似乎在诉说着这些年的岁月沧桑。他们吊唁的花篮...

《我怕我会忘记 》 作者:陈曦霞

陈蓓蓓1年前 (2024-08-14)3610
《我怕我会忘记 》 作者:陈曦霞
我怕我会忘记作者:陈曦霞已经两个多月没有更新公众号了,没有写随笔了。这段时间看似在学习,看到了差距,羞于动笔,其实主要原因还是这个夏天太热了,热得我下班后钻进房间躺上床就不想动弹,只想听听音乐,刷刷小红书——我承认,我也是个俗气的凡妇,好吃...

《6分钱一个蛋》作者:吴国忠

陈蓓蓓1年前 (2024-07-25)3058
《6分钱一个蛋》作者:吴国忠
6分钱一个蛋 作者:吴国忠 五十余年前,我踮起小小脚的脚尖,下巴撑着高高的柜台,把手伸的最长,从长江供销社“五案桥”代销点的张爷爷手中接过用一个鸡蛋换来的6分钱,开心地转向学习用品柜,购买了心仪已久的1分钱一支的红铅笔、...

李梓豪:站在世界最高领奖台上,挺直中国人的脊梁

陈蓓蓓1年前 (2024-07-15)4787
李梓豪:站在世界最高领奖台上,挺直中国人的脊梁
站在世界最高领奖台上,挺直中国人的脊梁    作者:李梓豪“为国争光”不再是一句口号,如今我也可以身披五星红旗,站在法国安博堡曹秀美国际声乐比赛的领奖台上,挺直中国人的脊梁!7月6日,来自世界各地的24位选手齐...

如皋印象——张路峰

陈蓓蓓1年前 (2024-07-07)4238
如皋印象——张路峰
如皋印象作者:张路峰(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如皋东大街是我见过的最生动的历史文化街区。这条街始于南宋,现长约420米,宽2.5米,空间尺度宜人,总体感觉是一条正常的、真实的街道,是当地人日常生活的街道,丝毫没有讨好游客、惦记游客腰包的意图。街...

写给八(8)班学生们的一封信——田红飞

陈蓓蓓1年前 (2024-06-21)4028
写给八(8)班学生们的一封信——田红飞
写给八(8)班学生们的一封信 亲爱的八(8)班的学生们:见字如晤。转眼,和你们一年的相处时光已接近尾声,最后的句号,我们一起来画,就算不完美,也是属于我们八8班独有的记忆。依然记得2023年8月28日,很普通的一天,我们在九华初中...

【散文】气球飞累了——王益明

陈蓓蓓1年前 (2024-06-21)3558
【散文】气球飞累了——王益明
 气球飞累了作者:王益明    看着憋了气的气球, 被细绳系着,下一秒,脑海里便浮现它飘到空中,飘向消亡。最终,它还是要挣脱这细绳,乘着风消散远去。“气球他累了,不想飞了。”看着快要泄了气的气球,小孩...

《我的“宝马”自行车》作者:邬荣世 点评:吴国忠

陈蓓蓓1年前 (2024-06-20)3783
《我的“宝马”自行车》作者:邬荣世  点评:吴国忠
我的“宝马”自行车作者:邬荣世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地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蹬踏脚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在中国内地、台湾、新加坡,通常称其为“自行车”或“脚踏车”,也有叫钢丝车的;在港澳则通常称其为“单车”(其实...

致敬天堂里的舅舅——顾小宁

陈蓓蓓1年前 (2024-06-20)3593
致敬天堂里的舅舅——顾小宁
致敬天堂里的舅舅作者:顾小宁舅舅,您走了,走得那么突然,让我们措手不及,心痛不已。您的一生,充满了辛勤与付出,您的离去,让我们深感失去了一位至亲的长辈,一位慈祥的舅舅。舅舅,您是我们家族中的中流砥柱,您用勤劳的双手支撑起了一个温馨的家庭。您...

【散文】“石籽儿”豆——吴国忠

陈蓓蓓1年前 (2024-06-13)2851
【散文】“石籽儿”豆——吴国忠
“石籽儿”豆作者:吴国忠 “石籽儿”豆,你吃过没有?什么是“石籽儿”豆?没听说过。“石籽儿”豆就是用土灶铁锅炒出来的香蚕豆。脆而不焦,香味浓郁。与鲁迅文章中孔乙己吃的茴香豆口味不同,我觉得比它好吃多了。如果你牙齿还坚硬的话,嚼过一...

《外公的“遗产”》作者:陆燕秋 点评:朱彪

陈蓓蓓1年前 (2024-06-03)3543
《外公的“遗产”》作者:陆燕秋 点评:朱彪
外公的“遗产”文:陆燕秋外公于三年前在老家病逝,葬于村里公墓,成为千百个水泥墓冢中的一员。公墓面积很大,占地数十亩,入口在一条乡村小路旁,行人远远地就能看到。四周农田环绕,低吟的风吹来生者无尽的思念。外公身无长物,几乎没有什么遗产。翻开家庭...

冷嫩 ——陈曦霞

陈蓓蓓1年前 (2024-05-31)3212
冷嫩 ——陈曦霞
冷 嫩作者:陈曦霞三人一起吃饭。一个盱眙的,一个贵州的,还有一个,如皋的。窗外是一望无际金色的麦地。饭桌上聊的自然离不开食物。盱眙的先开聊:“地里的蚕豆已经老了,嫩蚕豆没了。我们小时候2分钱买一小杯煮蚕豆,藏在裤子屁股后面口袋里,馋了摸一粒...

《雨中行思》作者:张源源 点评:时鹏寿

陈蓓蓓1年前 (2024-05-31)3236
《雨中行思》作者:张源源  点评:时鹏寿
雨中行思作者:张源源 初夏,清晨,雨中,空气格外清新,让人忍不住想出去走走。调皮的雨点在路两旁绿植上跳跃着,或轻或重,或急或缓,那错落有致的声音,如同跳动的音符,让人不由得把烦心事暂时抛开,且向着目标前进。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

芒种 ——陈曦霞

陈蓓蓓1年前 (2024-05-29)2905
芒种 ——陈曦霞
芒  种作者:陈曦霞写下这两个字,登时就有了“燥”的感觉——如芒在身,刺挠刺痛,面朝黄土背对天播种,汗水。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到了,这应该是农作中最苦最累的节气。田梗边的油菜是被收割的第一茬农作物,在它们还没有完全发黄时就被农人们割...

带着诗歌去远行——曹桂明

陈蓓蓓1年前 (2024-05-28)3229
带着诗歌去远行——曹桂明
带着诗歌去远行作者:曹桂明每次出行,我的文件夹旁边都要放上一本书。有时候,爱人暗笑我的迂:今天好忙,书都来不及看?!事实上,我一路奔波,往来的朋友多,单是写作和回复信息就需要占据不少的时间,应酬安排更谈不上看书了。选择夜行,有我的道理。夜里...

《外婆的纽扣》 作者:朱 婧 点评:卢小健

陈蓓蓓1年前 (2024-05-26)3833
《外婆的纽扣》 作者:朱 婧 点评:卢小健
外婆的纽扣作者:朱 婧“呵呵,婧婧又长高了呢,都齐到外婆的第一颗纽扣了。”午夜梦回,儿时常听见的爽朗笑声似乎又在耳边,鼻头一酸,轻轻眨一下眼睛,一滴晶莹的液体无声的坠落。儿时,最喜欢的,应该就是去外婆家了,那里有一桌又一桌变不完花样的美食,...

寻迹东塘——隐溪闲叟

陈蓓蓓1年前 (2024-05-20)2868
寻迹东塘——隐溪闲叟
寻迹东塘作者:隐溪闲叟 甲辰年五月,最吸引眼球的中国军事新闻,无疑是8万余吨的福建号航母进行海试。由此中国海军进一步迈入辉煌的高光时刻。本文始,亦是关于中国海军,主要以解答两个历史问题作引子,一是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渡江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