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梓豪:站在世界最高领奖台上,挺直中国人的脊梁
站在世界最高领奖台上,挺直中国人的脊梁 作者:李梓豪“为国争光”不再是一句口号,如今我也可以身披五星红旗,站在法国安博堡曹秀美国际声乐比赛的领奖台上,挺直中国人的脊梁!7月6日,来自世界各地的24位选手齐...
如皋印象——张路峰
如皋印象作者:张路峰(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如皋东大街是我见过的最生动的历史文化街区。这条街始于南宋,现长约420米,宽2.5米,空间尺度宜人,总体感觉是一条正常的、真实的街道,是当地人日常生活的街道,丝毫没有讨好游客、惦记游客腰包的意图。街...
写给八(8)班学生们的一封信——田红飞
写给八(8)班学生们的一封信 亲爱的八(8)班的学生们:见字如晤。转眼,和你们一年的相处时光已接近尾声,最后的句号,我们一起来画,就算不完美,也是属于我们八8班独有的记忆。依然记得2023年8月28日,很普通的一天,我们在九华初中...
【散文】气球飞累了——王益明
气球飞累了作者:王益明 看着憋了气的气球, 被细绳系着,下一秒,脑海里便浮现它飘到空中,飘向消亡。最终,它还是要挣脱这细绳,乘着风消散远去。“气球他累了,不想飞了。”看着快要泄了气的气球,小孩...
《我的“宝马”自行车》作者:邬荣世 点评:吴国忠
我的“宝马”自行车作者:邬荣世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地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蹬踏脚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在中国内地、台湾、新加坡,通常称其为“自行车”或“脚踏车”,也有叫钢丝车的;在港澳则通常称其为“单车”(其实...
致敬天堂里的舅舅——顾小宁
致敬天堂里的舅舅作者:顾小宁舅舅,您走了,走得那么突然,让我们措手不及,心痛不已。您的一生,充满了辛勤与付出,您的离去,让我们深感失去了一位至亲的长辈,一位慈祥的舅舅。舅舅,您是我们家族中的中流砥柱,您用勤劳的双手支撑起了一个温馨的家庭。您...
【散文】“石籽儿”豆——吴国忠
“石籽儿”豆作者:吴国忠 “石籽儿”豆,你吃过没有?什么是“石籽儿”豆?没听说过。“石籽儿”豆就是用土灶铁锅炒出来的香蚕豆。脆而不焦,香味浓郁。与鲁迅文章中孔乙己吃的茴香豆口味不同,我觉得比它好吃多了。如果你牙齿还坚硬的话,嚼过一...
《外公的“遗产”》作者:陆燕秋 点评:朱彪
外公的“遗产”文:陆燕秋外公于三年前在老家病逝,葬于村里公墓,成为千百个水泥墓冢中的一员。公墓面积很大,占地数十亩,入口在一条乡村小路旁,行人远远地就能看到。四周农田环绕,低吟的风吹来生者无尽的思念。外公身无长物,几乎没有什么遗产。翻开家庭...
冷嫩 ——陈曦霞
冷 嫩作者:陈曦霞三人一起吃饭。一个盱眙的,一个贵州的,还有一个,如皋的。窗外是一望无际金色的麦地。饭桌上聊的自然离不开食物。盱眙的先开聊:“地里的蚕豆已经老了,嫩蚕豆没了。我们小时候2分钱买一小杯煮蚕豆,藏在裤子屁股后面口袋里,馋了摸一粒...
《雨中行思》作者:张源源 点评:时鹏寿
雨中行思作者:张源源 初夏,清晨,雨中,空气格外清新,让人忍不住想出去走走。调皮的雨点在路两旁绿植上跳跃着,或轻或重,或急或缓,那错落有致的声音,如同跳动的音符,让人不由得把烦心事暂时抛开,且向着目标前进。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
芒种 ——陈曦霞
芒 种作者:陈曦霞写下这两个字,登时就有了“燥”的感觉——如芒在身,刺挠刺痛,面朝黄土背对天播种,汗水。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到了,这应该是农作中最苦最累的节气。田梗边的油菜是被收割的第一茬农作物,在它们还没有完全发黄时就被农人们割...
带着诗歌去远行——曹桂明
带着诗歌去远行作者:曹桂明每次出行,我的文件夹旁边都要放上一本书。有时候,爱人暗笑我的迂:今天好忙,书都来不及看?!事实上,我一路奔波,往来的朋友多,单是写作和回复信息就需要占据不少的时间,应酬安排更谈不上看书了。选择夜行,有我的道理。夜里...
《外婆的纽扣》 作者:朱 婧 点评:卢小健
外婆的纽扣作者:朱 婧“呵呵,婧婧又长高了呢,都齐到外婆的第一颗纽扣了。”午夜梦回,儿时常听见的爽朗笑声似乎又在耳边,鼻头一酸,轻轻眨一下眼睛,一滴晶莹的液体无声的坠落。儿时,最喜欢的,应该就是去外婆家了,那里有一桌又一桌变不完花样的美食,...
寻迹东塘——隐溪闲叟
寻迹东塘作者:隐溪闲叟 甲辰年五月,最吸引眼球的中国军事新闻,无疑是8万余吨的福建号航母进行海试。由此中国海军进一步迈入辉煌的高光时刻。本文始,亦是关于中国海军,主要以解答两个历史问题作引子,一是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渡江时期...
丁堰烧饼——陈曦霞
丁堰烧饼作者:陈曦霞前两天,《扬子晚报》副刊的一篇《如皋烧饼》引发了一阵小骚动,圈内朋友们纷纷点赞,文章的第一句“如皋人的一天是从一个烧饼开始的”引起了众多的共情。文章的确是篇好文章,其中对烧饼的食材有研究,对烧饼的做法有探究,而借助一些看...
二毛笑了 ——陈曦霞
二毛笑了作者:陈曦霞小陈老师晚上回家,我控诉花花今天又将毛毛带跑跑摔跤了,花花不肯我摸二毛脑袋死活要拆散我们还蹭了我一裤腿的狗毛,等等等等。小陈老师边看手机边回复一句:打它。只要不打死就行。我问他:你怎么没有事情和我分享呢?小陈老师一声叹息...
半 夏 ——陈曦霞
半 夏作者:陈曦霞今天立夏。我怎么会写到半夏?是因为今天微凉,我们都还穿着薄外套,与“夏”的炎热有着距离,于是想到了“半夏”这个词,于是想到了前期看到的一个有趣的公众号“植物之旅”,里面有篇文章介绍半夏这种植物,“据说大家都有个朋友,在用它...
走进五月的春光——彭红霞
走进五月的春光文/彭红霞五月,原本早该入夏了,但这个“五一”节,气候还适宜的停留在春天,阳光也是暖暖的温柔。一行好友十余人,一起趁着好日子走进了五月的春光,在江边的途居营地,寻觅一份久违的放松。蓝天下洁白的天幕帐篷撑起一方小小的天空,这是属...
黑壁虎 ——陈曦霞
黑壁虎作者:陈曦霞以前我看过一句话:喜欢小猫小狗的人,大抵是未曾被世界善待过的人,都有一颗柔软的心。我倒是觉得父亲之所以一直养猫狗,只是希望从猫狗无条件的依赖和服从中获得更多的自我肯定,当然,不排除养猫是为了抓老鼠的实用价值,现在养狗,还不...
四月春风,诗意故乡 ——曹桂明
四月春风,诗意故乡作者:曹桂明老树闲云故里,归鸿乡音家常,四月向美而行。晨曦微露,波光潋滟湖上。这是一棵用生命彰显奇迹的银杏,她把所有的不可能一一排除。年轮1500转,她见证了大唐盛世,倾听过宋词元曲,又在明清的朝代更迭中幸存下来。她择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