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的力量》系列访谈 > 正文内容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1)——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陈培

季健3年前 (2022-04-19)《阅读的力量》系列访谈3520

 

读书之乐何处寻 数点梅花天地心

——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陈培

 

小时候读书,是带着一份好奇、一份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了解去读书的。

陈培的童年,是在“小儿书”的陪伴下长大的。每到星期六,他最迫切的心情便是等待夜幕的降临。当归巢的鸟儿不再欢闹、当疯玩的狗狗趴窝不再吠叫,当月儿爬上树梢……陈培那在几十里外一个学校做校长的父亲,必定出现在家门口。此刻的陈培,必定要高呼“爸爸回来了!”那份欣喜迫使他飞鸟般跑出门外,双手接过父亲手中那鼓鼓囊囊的、沉甸甸的提包!提包里面是陈培一星期的期盼——“小人书”!《艳阳天》《奇袭白虎团》《地道战》《铁道游击队》《南征北战》……他所要的、所想的都有。

于是,昏黄的油灯下,陈培一本接一本的看,直到手里拿着小人书,趴在桌上沉沉地睡去……第二天,不经意的抠一抠鼻子,手指头都是一抹黑。那是煤油灯惹的祸。而这些,都是他向伙伴们炫耀的资本。夸张的解说、从他口袋里变花样似的拿出一本又一本的小人书,总能引得伙伴们一个个眼睛大张,似饿汉见到佳肴……而陈培呢,便美美地享受他们羡慕的眼光……

此后,父亲的提包里又出现其它各类书籍,每一本书,都会令他如获至宝、废寝忘食。

书读多了,作文中也渐渐地知道细节的描写、人物的刻画、环境的渲染、主题的凸显等等,每次作文后,那一头花白发的语文老师,总喜欢拿着陈培的作文本子,读一段便从眼镜的上框看着坐在下面的同学们问:写得好不好啊,写得好不好啊?每当这时,陈培总是腰杆笔直,一脸的自豪地坐在位置上……

渐渐长大,对待读书,便独有心得。

捧着书,便觉充实、心无旁骛;翻开书,就仿佛来到邻家。可以不问主人是不是在家,是不是同意,就可以走进庭院,登堂入室,这里研究,那里把玩,这里看看,那里走走;可以坐下来与主人闲聊,直聊得日之将暮,老之将至,也绝无人责怪;也可以侧身一旁,看主人的音容笑貌、喜怒哀乐;举手投足,听主人的喁喁私语、儿女情长。可以不看主人的脸色,兴高便来,兴尽便去;可细瞻帝王将相的勾心斗角,也可探闻淑女贵妇的闺房秘情;可感慨万千,可悲天悯人;可晤见孔子、孟子、韩愈陆游……也可拜会尼采、康德、叔本华、孟德斯鸠……

翻开书,就如来到邻家,无须敲门,无须通报,无须约定时日,无须顾左右而言他,无须惴惴恐不当意。一如在家中,敞着怀,趿拉着鞋,不必虑及自己的尊容、主人的嫌弃;可粗声大气讲话,也可屏息凝神静听……

翻开书,就如来到邻家,自是一份随意,一种心境。有什么比随意更让人陶醉、自在。月华泻地、鸡鸣晓月、炎炎夏日、雪地隆冬,去邻家看看,排遣一份忧愁,分享一份欢乐……

做了老师,面对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双眼,便时时感受到知识缺乏的尴尬和窘迫。

读书,成了陈培的必备课。学生也会经常考老师。

“陈老师,《孟子》的“遗佚而不怨”的下句是什么的?”

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中间少了两句,哪两句?”

“陈老师,你能背《春江花月夜》吗?”

“陈老师,你对科比怎么看?科比精神指什么?”

“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有什么区别?”

“干燃冰是什么?”

……

总不能总是找个找托词,说“我回去查查再给你答案”,说“这个问题我确实不知道”……

每每面对真诚的或者面对有点恶作剧的学生,陈培真的感觉惭愧和不安。

于是,读书变成了他的“源头活水”,读书既让增长知识,又引发他对生活的思考,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记得有次考试,班级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陈培便在班级上忍不住发了一通火。学生见他气咻咻的样子,不怀好意地问,“陈老师,孔子也骂学生吗?”

“孔子当然也骂学生,而且骂出了水平。”他四两拨千斤,说孔子有个学生宰予,极善言辞,是文科的尖子生,但华而不实。早被孔子看在眼里。有一次他白天睡懒觉,孔子大发其火,对他进行了严厉批评:“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把学生比作“粪土”、“朽木”,骂得还不够吗?那个提问的同学,害羞地低下了头。

“粪土”指什么?陈培问那学生。那学生自然不明觉厉。于是,陈培老师得意地告诉他说,指的是“垃圾”。陈培老师谆谆告诫益,好好读书,这些你自然就会懂的。说到这里,想象刚刚说得过重的言辞,陈培戏谑道:老师骂不出千古名言,因此回去一定再好好读书。引得学生会心一笑。

曾有一次,课堂上同学们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白日”是“落日”还是“白日”发生了争论,结果“争论”变成了“争吵”。同学们便让他“定夺”。于是,陈培把自己的理解告诉学生:不是“落日”而是指早上的太阳。学生颇为诧异,要一探究竟。他便会解释道,“鹳雀楼”在黄河的东岸。东望,群峰绵延;西望,一马平川。看不到山,望不到黄河,因为东望时被山阻隔。所以说,太阳看不到了,黄河看不到了,那是因为立足点低,所以“欲穷千里目”,必须“更上一层楼”。学生们听了,个个心悦诚服。而这,恰恰是老师读书之后的了解和思考,没想,课堂上发挥了效用。

陈培告诉学生,读了书,你会知道人类真正的自由是精神的自由,每个国家都有值得抬头仰望的高度。除了自然的,还有就是社会的人文的。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埃菲尔铁塔等等,都是人类文明。但精神世界才是文化人追求的真正的世界,越奋斗的得到的就会越多。如何奋斗?书籍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陈培确信,读书的种子肯定会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也许做教师很可能一辈子平庸,但成功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难。若能努力读书,定会成为一个优秀教师。

陈培常常觉得,做一个称职老师,就在于他是否用心读书。读了《论语》《诗品》《山河袈裟》……读了陶行之、杜威、苏霍姆林斯基……便会觉得眼前铺开的是一片开阔天地。远处,必定山水相接……

拉普拉斯告诉我们:我们知道的东西是有限的,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则是无穷的。要了解“无穷的”“不知道的东西”的唯一途径——读书。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读书时,泡一壶香茗,看天上云卷云舒,望庭前花开花落,怡人怡情怡性。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195.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8)——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潘爱萍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18)——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潘爱萍

行走于读写间的深情告白——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潘爱萍 身为省作家协会会员,定会是文章高手、著作等身。可谁会想到,潘爱萍竟有一段仇视读书、厌恶写作的心路历程。小学时的潘爱萍,活泼好动,性格外向。对读书写作,率性直言,不喜随流。她曾大...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2)——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杜新建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2)——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杜新建

做一个“专业”的读书人——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杜新建 记得郭德纲在相声中曾谈及一个话题,相声艺人之间究竟比拼什么?他说拼到底的是文化。没有文化,就没有底蕴,就走不远。杜新建非常赞同他的观点,文化可以让人远离浅薄与庸俗。其实,不仅相...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4)——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陈燕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24)——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陈燕

你是我的温柔……——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陈燕 常人看来,外表文静的陈燕,好像是个有些无趣的人。从小到大,就只有读书一样爱好。其实,小时候的陈燕,是个挺淘气的孩子。敏于行更敏于言,口齿伶俐不识时务,到别人家做客,常弄得大人们尴尬无比...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30)——访如皋市诗词学会副会长丁利群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30)——访如皋市诗词学会副会长丁利群

梦里花落知多少——访如皋市诗词学会副会长丁利群 她一直喜欢文字,喜欢读,喜欢写,喜欢在寂静的夜里随手拿起一本书,斜倚床头,静静地感受其中的缕缕墨香......也不知从何时起,丁利群与书便结下了不解之缘,曾记否那曾经的年少!曾经的疯...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34)——访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金晓玲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34)——访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金晓玲

阅读:丰盈生命,抚慰心灵——访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金晓玲 读书,是孤独的行为,然而在金晓玲看来,孤独是篱笆,有篱笆,才有自己的家园。回想走过的三十余年人生光阴,她很庆幸自己选择了与阅读相伴,再平淡的生活也会泛起诗意的光芒。金晓玲说,...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45)——访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郭小林

《阅读的力量》季健访谈录:“最美读书人”的故事(45)——访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郭小林

读一本书,修一个人——访如皋市作家协会会员郭小林 与郭小林相识也有三年时间,平时虽各自忙碌,朋友圈中却天天相遇。他全心打造的微信公众号“磨头人”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以他为核心的作协磨头分会风生水起,成绩斐然。“朋友说我是个文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