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内容

进城小记—— 赵宏建

季健3年前 (2022-10-06)散文随笔4202

进城小记

赵宏建


10月3日,我终于进了一次县城——我总是固执地认为至少在外城河之内,才算是有点历史味道的城。

之前那些年,游学于北上广津冀浙等地,邀约即到,乐此不疲。疫情改变了许多,比如呆在原地不走动,这是之前怎么也不会有的。

三年多来,我只是去年暑假在如皋法院——应该属于郊区——参加了一次陪审活动。今年7月初,南通作协通知我参加江苏作家协会江苏文学院第五届骨干作家培训班(免费,南通只有三个名额)我也以作品不够婉拒了。

季建先生曾多次邀约我,参加一些市县的活动,我总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成行失去多次学习的机会。这次石庄小学的优秀校友余慧编委新书分享会,我思考了几天决定还是参加——因为能在扬子晚报副刊接二连三发表文章的,我所知道的在如皋在南通为数不多,余慧就是这为数不多中的一位!

余慧读书勤奋,感情细腻,乐于观察,善于思考,感性与理性和谐共生,文章接地气,有人间烟火味,人事物有家乡石庄的味道。

余慧在陪读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成长,“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是妈妈还不知道”,形象地诠释了《不会爬树的鱼》。

 与余慧第一次的不期而遇是在时鹏寿先生的新书发布会上,这次在余慧的作品分享会上是第二次“鱼”(余)你有约,又遇到时鹏寿先生(闲聊还说到了我刚刚翻到红旗出版社出版的一书有误,编辑不严谨)。

《不期而遇》《不会爬树的鱼》真的值得家长和孩子好好读读。

参加余慧作品分享会是此次进城的主要事情。季建先生还和我谈到日后择机组织作家协会的同志来石庄采风。

三年多没有进城了,10月3日——秋天里的夏天,从原来的市委招待所东侧的巷子往北,我看见三十多年前的电信塔还是那样,我在如皋师范北大门驻足回忆几分钟:图书馆、冒家巷、集贤里、文昌阁、定慧寺、东大街、水绘园、龙游河,洗钵池……蒙太奇般一一在脑海里闪过。

武定苑西大门的东皋书吧(信用社如城支行的公益项目)——又是一个新的大人小孩都适宜读书好去处。

在东皋书吧遇见一群喜欢读书写字的人,与不会爬树的鱼不期而遇真好!

三年的县城变化大。市中心的钟楼主体工程差不多了,大润发那儿的转盘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设计更科学更人性化的现在的样子,金九华府旁边改建后的十字桥更美了,好多的河边步道更宜人了,网红地东大街游客纷纷……

三年(在如皋师范读书)与三十年(1992年8月参加工作)一晃而过,恰如眨眼之间的白驹过隙。

时隔三年后,古城一日行,特此小记。


稿酬说明 | 投稿说明 | 原创说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如皋文学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rgwxw.com/post/475.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烟火南门桥

烟火南门桥

 烟火南门桥邓兮童年记忆里的菜市场杂糅着许多的印象,有些吵闹凌乱,也有些多姿多彩。孩童时期常常被大人带着去买菜,听着里面的吆喝声、讲价声,看着各式各类的蔬菜、肉类、鱼类,只觉得新鲜好玩,未曾想过要和这个地方深深结缘。南门桥是母亲最...

立春

立春

立  春任小萍春节遇上立春,顿觉头顶上的太阳大了很多,风也柔和了一些。走出家门,除了看那依旧绽放着的腊梅花儿暗暗地送着芳香,就是看那结满了串串红果笑弯了腰的南天竹。关于腊梅花,有数不清的文人墨客的赞美之词,而南天竹也因它鲜红的果实...

淮安情结

淮安情结

淮安情结渔樵耕夫   谢通淮安,一直是我心驰神往的地方,因为那是一代伟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乡。踏上淮安的土地,急于寻访周总理的故居,却在无意中撞上了总督漕运部院。这是旧时代主管航运的官府衙门,外观显得相当气派。门前两...

雉水古槐  武穆飞天

雉水古槐 武穆飞天

雉水古槐  武穆飞天——我的航天梦曹桂明小时候,天际是很遥远的事情,夏夜凉风习习,左邻右舍聚集居住河上的水泥桥听老李头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说到鹊桥相会的最后桥段,我们会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仰望星空,直到看见流星闪过或飞机的航照灯消失在茫...

锦瑟无端

锦瑟无端

锦瑟无端吴宏匀香熏袅袅的雨天,和着咖啡的浓厚气息,站在高楼上往外看,天地苍茫,帘幕低垂。路上的汽车仿佛大海中的一粒芥子,飘摇孤独地驶向视线之外。与好友倚在窗边,看上去她仿佛隔山隔水。我们俩经常是这样守在一起,各自想着心事,偶尔只是为了验证对...

南北双园之恋

南北双园之恋

南北双园之恋 妩 媚北京的秋天,来得特别清,来得静,早晚很冷,一夜之间这个城市老少,年轻人都戴上了帽子,网球帽、鸭舌帽,船形帽、无檐软帽、大檐帽,满街都是各种各样的帽子。北方的风有些刺骨,稍不注意,就会着凉头疼。秋天的北京,你能看...